——以忠建河流域為例"/>
袁延泰 劉遠 金鍇
1.湖北省潛江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北 潛江 433100
2.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湖北 恩施 445000
水庫防洪能力對于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確保流域內水庫的防洪能力達到最佳狀態(tài),需要關注并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來提升水庫群的防洪能力。針對不同流域的實際情況,可以進行聯合防洪優(yōu)化調度,科學地管理和控制水庫的運行,以提高其防洪能力,并降低周邊縣城的洪水災害風險。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實現水庫群與周邊地區(qū)的良好防洪效應,使水庫在防災減災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水庫有著調節(jié)洪峰、儲蓄洪水、減輕洪澇災害的作用。一條河流的主線和支線都可以用來建造水庫,這樣能夠將各區(qū)域的河流匯集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這種現象也成為水庫群。水庫群可以聯合調度,對流域內的水文、水利等進行協(xié)調調度,劃分不同區(qū)域的任務。經過各區(qū)域水庫統(tǒng)一協(xié)調,承擔起水庫管理工作。
忠建河流域是一個山區(qū)性河流,其洪水特點為洪峰高量大、陡漲陡落。如果不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很容易導致洪水災害。目前,忠建河河畔已建有兩座中型水庫,并且下游還有一座大型水庫。從理論上來看,科學的水庫調度可以減少洪峰流量,降低洪水影響。然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各水庫之間無法有效進行調度,導致預期的防洪效益難以實現。此外,還存在下游水庫回水的問題,可能對城區(qū)造成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水庫群聯合防洪體系,使所有水庫共同參與到聯合調度中,保障該區(qū)域的安全,提高現有的防洪能力。
2.1.1 流域自然地理
忠建河是清江中游右岸的最大支流,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桐子營、中間河等鄉(xiāng)鎮(zhèn),穿越數處峽谷,整體干流長度為120km,流城面積為1656km2,落差424m。其中,忠建河流域處于云貴高原延伸地帶,最低點兩河口356m,因地勢陡峻,使得河流落差較大。河流呈現放射狀分布,主支流有4條,流城內暗河、泉洞較多,林草茂密、植被覆蓋性好。大量的森林覆蓋率,對于調節(jié)洪水產生有利影響,有助于提升調蓄功能。
2.1.2 水文氣象特征
忠建河流域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與海拔因素影響,形成了山地氣候。受到夏季和冬季分別受到海洋季風與西伯利亞氣候影響,呈現冷暖氣團交替,使得區(qū)域氣候處于溫和狀態(tài)。根據近些年的降水資料顯示,流城年平均降水為1505.1mm,降水集中在4-10月,7月份降水量最大。本流城位于暴雨區(qū)域,徑流量大,因存在巖溶天坑,一定程度調節(jié)了暴雨徑流,實際年徑流與降雨量相比變化小。宣恩站實測年徑流變化差系數為0.26,忠建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發(fā)生時,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地域性特征。地勢因素使得匯流時間短,暴雨出現時,洪水陡漲陡落,持續(xù)時間較短,通常為1-3d。宣恩站流量統(tǒng)計,忠建河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在5-9月,7月洪水次數最多,9月洪峰最大,多發(fā)單峰、雙峰型洪水。
2.2.1 流域梯級水庫情況
忠建河是清江中游最大直流,流域面積1656km2,有著較多直流,各直流上均建有小型水電站。現有小型水庫14座,總庫容在400萬m3左右。干流包括上述的中型水電站,各水庫基本情況如下。
(1)桐子營水電站水庫為忠建河流域的第一級電站,水庫以發(fā)電為主,兼顧防洪、灌溉等工作。樞紐工程主要由主壩、引水隧洞等建筑構成。工程等級Ш級,工程為中型,采用10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2)龍洞水電站水庫,屬于忠建河干流第二級開發(fā),位于縣城上游,為不完全年調節(jié)水庫,集水面積735km2,是綜合利用的中型樞紐工程;(3)東坪水電站水庫,該水庫位于中建河下游,距離上游位置有42km,控制流域面積1421km2,平均徑流量為14.62億m3;(4)官千水庫位于宣恩縣域境內,作為中建河右岸的一級主流,其流域面積為85.77km2,水庫主要功能為灌溉,兼顧供水,設計的高度為58.0m,正常蓄水位為631m,水庫總庫容996萬m3。
2.2.2 水庫安全現狀情況
當前,各水庫在檢查中,能夠發(fā)現水建筑物總體狀況良好,各處泄洪消能建筑物總體結構穩(wěn)定,不存在缺陷。進水塔結構無明顯異常,整體運行良好。臨近的壩庫岸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水庫穩(wěn)定可靠。檢測后發(fā)現水庫防洪標準、滲流安全、抗震性能等均符合A級標準,金屬結構安全性為B級,大壩工程質量符合標準。各建筑物運行也滿足標準,為后期水庫防洪優(yōu)化調度奠定基礎。
將龍洞、桐子營水庫串聯在一起,水庫功能單一,兩水庫調洪庫容小,區(qū)間匯流時間段,水庫錯峰能力差。將兩個水庫聯合在一起,能夠確保水庫自身防洪安全,充分利用水庫調洪庫容,限制防洪水位,不會影響水電站原有效益[1]。當前水庫群聯合調度理論成熟,針對下游有防洪任務要求的水庫,可以采用補償調節(jié)、固定泄洪等方式,根據水庫距離防洪控制點距離合理選用,適宜采取調度。
想要切實發(fā)揮水庫防洪效益,需要充分利用水庫調洪庫容。根據工程原有設計參數,采用預泄的方式,在洪水來臨前,對庫容進行調節(jié)。桐子營水庫正常蓄水位618.00m,按照現行調度方式,100年一遇以下洪水無法達到調峰目的。想要發(fā)揮水庫防洪效果,需要采用調度方案,預先預泄出一定庫容,達到削減洪峰的目的。龍洞水庫緊鄰桐子營水庫,水庫容量566.87m,蓄水位550.00m,按照現有水位設計,應具有1647萬m3的調洪庫容。針對于水庫串聯更多是通過預泄獲取,單一考慮水庫容量空間或是各自獲取的預泄庫容。根據調洪原理可知,同樣調洪庫容,泄洪能力強則削峰效果好。
3.2.1 上游桐子營與龍河調度方案擬定
(1)聯調技術方案
為了保證下游城區(qū)防洪安全,采用出庫流量控制法,保證區(qū)域流量科學控制,對各水庫最高水庫優(yōu)化。保證達到安全防洪目標,還能保證水庫安全。根據水庫入庫洪水特征,以及遭遇的情況,采用典型洪水,對水庫入庫、河道區(qū)設計,建立防洪優(yōu)化調度名。利用模型檢測泄洪優(yōu)化策略,直到滿足要求調度方式。
(2)設計洪水
設計洪水是水利工程建設規(guī)模確定和管理的重要依據,設計洪水能夠根據目標洪峰流量與時段洪量值,結合特定設計標準與防洪要求,使得洪峰特征與標準規(guī)定相等,從而對典型洪水過程線放大。
桐子營設計洪水按照入庫水與出庫流量區(qū)域相應頻率疊加,采用公式:
(3)調洪原則
調洪安全第一,統(tǒng)籌兼顧的原則;防洪優(yōu)化調度不應影響水庫本身防洪安全。水庫群聯合調度,需要保證城區(qū)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削減洪峰;水庫設計洪水以下洪水,庫水位不得超過設計標準;預泄過程中,泄流流量不得大于洪峰及下游城區(qū)安全流量。水庫調洪可滿足下游防洪安全時,則不采用預泄的方式;防洪調度應力求簡單。
(4)調洪成果
不考慮區(qū)域流量,假設水庫泄流能力足夠大,采用削平頭法控制水庫下泄流量[2]。根據下泄最大流量與水庫最高水位的關系,水庫預留調洪庫容最大峰量:
3.2.2 上游桐子營與龍洞聯合優(yōu)化調度方式
桐子營水庫設計時,未能設計防洪庫容,在保證水庫正常使用且不影響其效益的情況下。采用預泄方式,獲取調洪庫容,發(fā)揮防洪效益。根據桐子營正常蓄水位,結合宣恩縣城區(qū)安全流量,得知預泄流量加上龍洞水庫區(qū)間,計算出桐子營說水庫預泄期間流量不得超過800m3/s。根據本區(qū)域洪水預報經驗以及預報方案分析,桐子營水庫洪水水文預報通常在3h以上,確定預泄調度預泄有效下限為615.00m。想要進一步發(fā)揮聯調防洪效益,需要考慮預報預泄,降低水庫調水位,增加龍河水庫庫容。對此,根據組合分析,確定兩個水庫的優(yōu)化方式如下。
表1 聯合調度方式成果表
根據上述調度情況,對聯合調度進行分析。對不同起調水位的水庫回水進行分析,并針對典型洪水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490.00m,按照宣恩城區(qū)現狀防洪產生的影響,想要消除影響,必須采用洪水調度。結合城區(qū)防洪現狀,應按照484.50m控制調水位(20年一遇及以上);486.00控制預泄起調水位(10-20年);487.00控制預泄起調水位(5-10年)[3]。
根據當地的水文預報,對水庫進行預泄,增加水庫調洪流量。保證下游城區(qū)安全的同時,還應控制好流量,避免前期就將庫容蓄滿,影響后續(xù)調控,降低聯合調度防洪效果。
汛期時間設定為4月15日-10月15日。
汛限水位設定為桐子營水庫、龍洞水庫、洞坪水庫。
庫水位以及入庫預報流量,是調度控制的關鍵條件。當遭遇設計洪水以下洪水時,庫水位不得超過設計洪水位,遭遇校核洪水時,需要保證庫水位不超出水位。宣恩縣成城區(qū)設計按照這一標準設計,保證最大流量不超過城區(qū)安全流量,以水庫回水不影響上游為條件。
4.3.1 桐子營與龍洞防洪聯合調度
(1)桐子營
桐子營、龍洞防洪聯合調度,根據下游城區(qū)安全流量,采用出庫流量與分級控制,實行聯合調度。根據設計標準,核準桐子營水庫汛限水位,根據前期泄量和入庫流量,在水位上漲時,加大閘門開度,提高控泄流量??刂?0年一遇以下,根據設計水位監(jiān)測,當臨近最高限制水位依舊有上漲趨勢,則加大泄量,按照來量進行控制,確保設計標準內的水位不超出水庫設計水位;預報20-30年一遇以上洪水,則控制水位在615.00m,按照來量控制泄量,保證水位不超出設計標準。
(2)龍洞水庫
流域20年一遇以下洪水,起調按照核準的汛限水位,超過后則采用預泄的方式,控制起調水位。調度方式為以起調水位控制,前期按照預泄量等入庫流量控制。水位上漲則加大閥門開度,整體與桐子營水庫操作一致。
4.3.2 洞坪水庫
為了滿足防洪調度要求,水庫應維持在488m以內,將庫水位降至488m以下。減少對上游防洪的影響,調度方式為開啟單獨泄放,維持庫水位。水位上漲則加大泄量,水庫最高水位保持在490.00m以內;5-10年一遇的洪水調度方式,則采用。不同年限的洪水調度,根據計算,將庫水位預泄至不同設計水位。
當遭受超標洪水以及特大自然災害時,需要盡快上報。在防辦指揮下啟動防汛搶險預案,保證水庫大壩安全。當來水超出工程泄洪能力,則運用現有建筑權力阻擋泄洪能力下泄,降低水庫水位。水庫受到地震影響,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庫水位。利用緊急調度防止大壩持續(xù)惡化;對于地質災害,則應暫時降低庫水位運行,消除可能存在的堵塞隱患。
綜上所述,水庫群聯合防洪優(yōu)化措施,實際操作起來難度較大,計算也是相對復雜的過程。需要充分了解河流流域實際情況,通過分析削峰錯峰、梯級調度等方式,建立防洪調度模型,對模型求解,通過應用分析,將計算出的記過作為后續(xù)防洪的參考數據。根據完整的調查規(guī)劃,削減區(qū)域內的洪水,提高水庫抗洪能力,實現興利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