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不是稀罕的蔬菜,我家種,他家種,家家戶戶都種,農(nóng)村的每塊菜地似乎都少不了韭菜。韭菜生得淺,葉子細長,對水土不講究,對自己也不講究,身上既沒有一條花紋,也沒有兩三點花斑,模樣素凈青綠,個頭要么一樣高,要么一樣矮,天天、月月、年年都是一身綠衣服,細看它們伸到泥土中的腳脖,方才顯出嬌嫩的一段白。
韭菜嫻靜,當各色各樣的花朵爭相盛開的時候,它們?nèi)套×舜猴L(fēng)的召喚和催促,一再推遲自己的花期,選擇在8月開花。小小的白花不招搖、不繁雜,花薹直立,花簇端莊,像高擎著的白繡球和白花傘,一直開到10月,不為延長自己的美麗,只為長久地點燃食韭者舌尖上的鮮香,還有那個脈脈不得語的結(jié)種的夢。韭菜的種子常有一種沉浸在夜色里的羞澀,皺縮內(nèi)斂不舒展,像破碎到最后一刻的小黑石,抓一把放在掌心,卻感覺那么輕,一陣大風(fēng)就能夠?qū)⑺鼈兇档教煅暮=?,仿佛有一些漂泊的拉扯感?/p>
能忍,但又舍得,韭菜被稱作“懶人菜”,即使在貧瘠的土地里,也能夠自顧自地生長,該由黃轉(zhuǎn)綠就由黃轉(zhuǎn)綠,直轉(zhuǎn)得青翠欲滴、墨綠如玉,讓“懶人”們割了一茬又一茬,割了一季又一季。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韭相似,永遠無法挺拔,永遠茂盛整飭卻形不成叢林。老家的人們常說“蔥辣鼻子蒜辣心,韭菜辣到脊梁筋”,其實韭菜的鮮香正來自它們的辛辣,它們獻出每一根韭葉、每一朵韭花,在人們的烹飪中全盤托出自己純粹悠長的香魂。
不擇地皮土質(zhì),韭菜習(xí)慣偏安一隅。淺淺的一畦、小小的一塊,陽光照耀下來,連它們的影子都可以忽略不計。韭菜不蔓不枝,隨風(fēng)輕擺,不計較、不張揚,安靜得像剛擦過手、洗過臉的毛巾被丟在角落里。韭菜跟麥苗長得相似,不事稼穡的人經(jīng)常誤認韭菜為麥苗,可是麥苗比韭菜凌亂肆意多了。麥苗一旦扎根,就要朝著鋒芒畢露的那一日你爭我搶、竭力向上,在陣勢上難免腳步不穩(wěn)、軍容不整;而韭菜,無論什么時候去看,它們都安靜得出奇,整齊得像乖乖聽話的娃娃兵,更比麥苗簡練明了,它們此時純樸便永遠純樸,它們此時沒有鋒芒便永遠沒有鋒芒。韭菜是團結(jié)一致的,卻又根根分明,在有限的地塊里盡可能多地排兵布陣,總是生長得那么繁密自洽,那么順從靜寂。
沒有一塊韭菜是為躲避人們的食用而存在的,即使生長在角落地帶,也能讓人第一時間看到,菜園主人為它們開辟的小道也便于大家走過去收割。很奇怪,韭菜似乎都是家養(yǎng)的,我在野外多次見過野蔥、野蒜,卻沒有見過一次野韭菜。它們舍棄荒蠻魯莽的野性,在人們的菜園里馴良如小家碧玉,保留下來一份恰到好處的辛辣,只為了能夠從中提出令人折服著迷的鮮香美味。《本草綱目》認為“韭乃肝之菜”,大概是說韭菜養(yǎng)肝,對提升食韭者的肝膽氣多有益處。生吃韭菜的人也確實有勇氣,即便韭菜的辛辣抓住他的脊梁筋,也仍能昂首挺胸、站立如松,簡直是拿韭菜的辛辣來抵抗生活的庸俗乏味。當韭菜貼地生長、隨風(fēng)偃臥,它們的辛辣卻已入了魂,最初的野性也化為繞指柔。
種韭簡單,食韭也簡單。農(nóng)忙時節(jié),拿著鐮刀割半行,洗凈了切成小段,丟到面條鍋中,放一小勺鹽、滴幾滴香油,就是一碗清新鮮香、悅目脫俗的好面。韭菜的鮮香返璞歸真,往往又能點睛提味,其做法多種多樣,菜式豐富多變,可生可熟、可素可葷、可炒可煮、可拌可腌……既能單挑,也能融合,如同簡單普通的道具演出了讓人津津樂道、難以忘懷的魔術(shù)。從小時候就熟悉的幾道小菜,到長大后練到拿手的幾道好菜,幾乎都有韭菜平易的青綠、難舍的鮮香,即使熟視無睹也離不了,即使司空見慣也不可替。有了韭菜,日常的飯菜才湊得齊,尋常人家的餐桌上才多了一些活色生香。詩人們也在簡單率真的韭菜身上發(fā)現(xiàn)了動人的詩意,從杜甫的“夜雨剪春韭”到蘇軾的“青蒿黃韭試春盤”,食韭者們無不相信,只有吃了美味無比的頭刀韭菜,春天才真正走進人間。味覺仿佛是另一種時間,從味覺的蘇醒和快樂,到時間的滲入和篤定,這就是詩意從自然到生活的行走和撫慰。
讀書讀到《詩經(jīng)》,書中講:“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韭菜跟羔羊并置在一起,成為神圣的祭品,用來祭拜祖先、禱祝后輩。韭菜又從日常走向了隱喻,詩意的韭菜在遙遠的時空里熠熠生輝起來。韭菜原是地道的中國菜,可敬可愛可親。
猶記兒時,母親留下一行韭菜不去采割,直到它們開白花、結(jié)黑籽,被收藏在棉布束袋中。從那時起,我們又忘記了這些韭菜種子,任它們藏身在陶罐中。我家菜園里的韭菜割不敗、分不衰,霜打不枯、雪壓不死,迎來送往、常見常青,多年以后仿佛還是當初的那些韭菜根,剛割了一茬緊接著又新生一茬,看上去從來沒有老過、變過。至多將一些韭菜根移栽到他處,它們便繼續(xù)分蘗生長,從冬天休眠的黃韭長成楚楚動人的青青春韭。
鄰居借過我家的韭菜根,大家卻依然沒有提起過布袋中的韭菜種子。許多年,許多次,從春韭吃到秋韭,經(jīng)歷了太多的“兩頭鮮”,連常被人挑剔的夏韭(據(jù)說夏食則臭)也跟過去似曾相識——菜園里的韭菜難道真的生長了那么久?韭菜長成“久菜”,長伴家人一生。母親又在菜園里種了蔥蒜,希望在炒菜提味時可以代替一下韭菜,好讓它們在土地上安安靜靜地歇一歇。
孫君飛:曾獲“冰心兒童文學(xué)”新作獎,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著有短篇童話集《魚孩子》。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