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倪西赟,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讀者》《意林》等期刊簽約作者,《花都文學(xué)》編輯。
在城里,我總聞到家鄉(xiāng)地瓜的香。
因為有位老人,經(jīng)常在周末的午后,慢慢地推著一個鐵皮車經(jīng)過我住的地方。他不用吆喝,鐵皮車上那幾只被烤得焦黃的地瓜,散發(fā)出的香味就已經(jīng)昭告了全世界。
香,不僅僅是一種味道。在我的記憶里,香,更多的是一種思念,一種鄉(xiāng)愁。
一
小時候,只要不上學(xué),總是跟在父親屁股后面干些農(nóng)活。說是干活,其實是瞎搗亂。搗亂多了,也像模像樣地學(xué)會了種花生、種玉米、種小麥,還有種地瓜。
四月的天,不冷不熱。這個時候,門前一個用塑料膜嚴嚴實實覆蓋了一冬的池子,被父親揭開謎底:原來是一池子地瓜苗。一池子綠油油的地瓜苗,瞬間綠了春天。父親把池子里健壯的地瓜苗,一棵一棵拔出來放在筐里,灑上水,用濕布蓋好,把兩只水桶一條扁擔(dān)放在獨輪車的一側(cè),等我像猴一樣蹦到另外一側(cè),說“起駕”時,父親就推著我一路小跑著向田里奔去。
家鄉(xiāng)的地都是丘陵地,大家的地多數(shù)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有的是梯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有的是月牙形的,田地都是根據(jù)自然地勢開墾出來的,所以種完這塊地就要去種那塊地。那個時候,為了防止土地分得肥瘦不公,就用抓鬮的方法來確定。自然,大家分的地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山頂,有的在山腳下。
沉默一冬的土地,被父親用獨輪車推來的雞舍肥、豬圈肥覆蓋,接著用犁或者撅頭翻開泥花,把覆蓋在土地上的肥料埋到土下面,之后父親又用耙子把大塊的坷垃輕輕蕩平。遠遠看去,每一塊地都像一汪水那樣平。父親滿足地看了又看,接著站在地的一頭,舉起撅頭,邊退邊把兩邊的土勾在一起,筑起二三十厘米高的一條條土壟。那個時候,我總覺得父親真是瞎折騰,本來是一兩下就能做完的,非要多二三下。比如,父親可以一邊翻泥花,一邊筑壟??筛赣H固執(zhí)地認為,把土地蕩平是一道不可缺的工序,不僅看著舒服,而且莊稼長得也舒服。
父親讓我在每個土壟的上面,隔一段距離挖一個小坑。這件事是我最喜歡干的,邊玩邊挖坑。父親囑咐完我,就前往很遠的地方挑水。挑水是個辛苦活,有時候要跑很遠才能找到水,有時候有水的地方水不夠用,就和村里人一起坐在那里排隊等水,往往要等上半天。兩只水桶,也就夠五六十個小坑用。我雖然調(diào)皮,但是在舀水的時候,一滴水都不敢浪費。我把一瓢水倒在小坑里,等水慢慢滲透到土里,再把地瓜的秧苗用食指輕輕按在濕潤的水坑里,然后把小坑里挖出來的土回填,最后輕輕拍打一下小坑,把土夯實一點,確保秧苗不被大風(fēng)吹出來,或者被野兔撕扯出來。
種下去的地瓜苗,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地成長,來年的收成好不好,得看天氣。一直不下雨,有的苗就會枯死,需要再補種。就算補種成功,收獲的時候,補種的秧苗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機,也結(jié)不出碩大的果實。
二
地瓜的秧苗長得很快。等到秧苗還未覆蓋田壟的時候,就要給地瓜松土、除草。父親從來不在早上除草,早上他要干其他活,等到快中午的時候,匆匆吃口飯就去地里除草。有時候太陽越猛,父親就會越急,他會喊上母親和我一起去除草。母親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跟父親走了。我嘟囔著不想去。其實,父親也不指望我能干多少活,我想去就去,不去他也不說什么。午覺通常是很舒服的,一覺醒來,我扛著鋤頭哼著小曲才往地里走,半路常常會遇見父親和母親扛著鋤頭回來了。父親說:“臭小子,活都干完了,還去什么去?!?/p>
我很反感父親中午去干活這種習(xí)慣,但是他的莊稼在全村長勢是最好的,收獲是最多的。有一次,二叔問我:“知道你父親為什么都是中午除草,而不是早上或者下午除草嗎?”我說:“他就是這種人,干活都是急脾氣。”二叔笑著對我說:“你父親比誰都聰明,他知道只有中午除草,草才會死得快。如果是早上除草或者下午除草,草上還帶著露水,地里濕潤,除下來的草一般死不了,活白干!”其實,父親并不聰明,誰都知道中午除草效果最好,只是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中午冒著毒太陽去干活。
當(dāng)?shù)毓系难砻缱兂闪碎L長的藤蔓,這個時候就要對藤蔓進行翻秧了。從藤蔓瘋漲到地瓜成熟,一般要翻兩三次。第一次翻秧,是在地瓜的藤蔓越長越長,兩壟之間的藤蔓就要“握手”的時候。拿一根竹棍或木棍,站在兩壟之間,把地上的藤蔓輕輕抖動一下,把已經(jīng)扎根的藤蔓挑起來向一邊翻。如果向左邊翻秧,一塊地的藤蔓都向左邊翻,反之亦然。這樣可以防止藤蔓纏繞在一起,到收割的時候秧苗就難舍難分,拉都拉不開了。所以,要把一壟一壟的藤蔓向一邊翻。翻完以后,站在地頭看著地里翻過的藤蔓很是搞笑,就像我們把頭發(fā)往一邊梳一樣。
第二次翻秧就要看天氣了,如果經(jīng)常下雨,地瓜的藤蔓浸泡在濕潤的土里,很快就會生根,這個時候要進行第二遍翻秧。翻秧的時候,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把秧苗翻斷了。而父親總是把地瓜秧翻斷,我嘲笑父親干活不精細。父親卻說我干活不動腦子。他說:“秧苗長得過長會占用很多營養(yǎng),秧苗吸收了養(yǎng)分,土里的地瓜就會長得小。”
三
當(dāng)年的地瓜好不好,父親站在地頭看一眼就知道了。豐收的地瓜地,多數(shù)的土壟都炸開了,土壟的裂紋越大,土里的地瓜就會越大。有時候,父親站在地頭,看著地瓜炸裂開田壟,咧開的嘴笑得比裂縫還大還長。他會四指并攏,伸進裂縫,比量后告訴我:“這棵結(jié)的地瓜有八斤重,那棵結(jié)的地瓜有十斤重?!蔽矣檬职情_已經(jīng)疏松的土,提著地瓜秧輕輕一搖晃,一嘟嚕地瓜從地里笨重地爬了出來,一個個又大又圓,很是喜人。放在秤上一稱,和父親預(yù)估的不差幾兩。
地瓜割秧以后,遠遠望去,大地像懷孕了一樣豐碩,甚至有點臃腫。父親蹲在地頭,深深吸幾口煙,隨手摸過身邊的镢頭。父親掄镢頭刨地瓜,我跟在他屁股后面把地瓜梗摘掉,再把地瓜分成堆擺放。父親一邊刨地瓜一邊說:“這塊地里的地瓜收成好,地瓜切成片后,這塊地不夠擺,要擺到斜坡上去?!迸偻暌粔K地以后,父親會點上一袋煙小憩一會兒。之后,父親擼擼袖子,把切片機從獨輪車上搬到地頭。
四
村里人切地瓜都用切片機。我們把地瓜丟到切片的漏斗里,用手搖動切片機,地瓜片就會從漏斗旁的輪片里飛出來。一小堆地瓜切完以后,就會向下一堆地瓜推進。其實,兩個人干活比較快,一個人手搖切片機,一個人向漏斗里扔地瓜,切片就會像雪花飛舞。我通常是那個扔地瓜的人,父親是那個搖切片機的人,只有力氣大、持久,切片機才會不停歇。有時候看父親累了,我也會和父親換換,我來搖切片機,他向漏斗里扔地瓜。我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剛開始把切片機搖得飛快,父親一般都是把那些小塊的地瓜扔到漏斗里。我向父親炫耀我搖得比他快,他點點頭也不說話,突然會把一個大塊頭的地瓜扔進漏斗,我感覺到吃力,手漸漸慢了下來。搖完這一個,我又飛快轉(zhuǎn)了起來,這個時候,父親又把一個大個的地瓜扔進漏斗。不料,地瓜就像石頭一樣卡在漏斗里,下不來。我對父親嚷嚷著他“使壞”,父親便哈哈大笑起來。
最美妙的是在夜晚,白天切不完的地瓜,晚上接著切。有時是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清涼的秋風(fēng)吹拂,小蟲在秋后的枯草叢里發(fā)出最后的清唱;有時是在漆黑的夜晚,各個地頭都點起了煤油燈,溫暖的燈光漫山遍野,如繁星點點。
母親話不多,也沒有多少力氣,一副孱弱的模樣。在田里,都是父親一個人在揮汗表演。母親總是做一些輔助的工作,總是最后一個出場。一堆堆地瓜切成了一堆堆白花花的地瓜片,母親會用簸箕把地瓜片均勻攤開晾曬。攤開地瓜片也有技巧,如果攤得太薄,這塊地瓜地就不夠用,得把剩余的地瓜片運到遠處空閑的地頭晾曬;如果攤得太稠密,就會花時間重新擺一遍,也浪費時間。母親心靈手巧,她把簸箕輕輕向遠處一揚,地瓜片就像仙女散花般落在地上。母親撒開的地瓜片很均勻,不重疊,不稠不稀,不用花費很多力氣再把重疊的地瓜片擺開。母親不在時,我會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用簸箕向天空一揚。糟糕!要么簸箕飛了出去,要么簸箕和地瓜片一起飛了出去,要么地瓜片撒得一堆一堆的,還要花費力氣再去擺。
天氣好,切下來的地瓜片三五天就干了,干了就馬上入庫,否則太干了,地瓜片就容易碎。如果是連陰天,地瓜片就會在地里發(fā)霉、腐爛。所以,遇到連陰天,我們就會全家出動,把地里的地瓜片一個個翻一遍。雖然沒有太陽,但是有風(fēng)的情況下會沒那么潮濕,風(fēng)會慢慢把地瓜片吹干。陰天最是折磨人,要全部把地瓜片翻一遍,半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
五
地瓜晾曬在地里,還要時時關(guān)注天氣。如果來一場暴雨,晾曬在地里的地瓜干就會浸泡在雨水里,多半是要爛在地里的。所以,父親每天看得最多的不是我,也不是母親,而是天空。他半夜都會起來幾次望望天,伸出手感受一下風(fēng)里、空氣里的濕氣。還會閉上眼睛,豎起耳朵,聽遠方隱隱約約的雷聲。
有時,晚上睡得正香,就聽見父親在院子里喊:“快點,要下雨了,東山的地瓜片要拾回家來?!蔽衣犃艘院笠惨还锹蹬榔饋恚┥闲悦院刈细赣H的獨輪車。父親推著獨輪車一路小跑。這個時候,夜晚漆黑,母親一只手拿著電筒,一只手提著油燈,走在前面照路。這個時候,山坡里開始熱鬧起來,村里人都來到自己的地里拾瓜干。
漫山遍野都是點點的燈光,就像星星散落在田間和地頭,美不勝收。
夜晚拾地瓜干比白天更快,在漆黑黑的夜里,地瓜干泛著白色,憑借手感,就能把一片片的地瓜干拾到筐里、簸箕里,再倒到布袋里裝起來,放在獨輪車上。
村里人都是互相幫忙的,拾完自己的地瓜干,如果看到鄰居沒有拾完,就會去幫手。有一次,我們拾完了自己地里的地瓜干,父親看到鄰居張嬸還沒有來,就把剩余的麻袋打開,命令我和母親快點幫忙拾。張嬸的男人常年臥病在床,自己又不太會推獨輪車,等我們拾完她那塊地里的地瓜干,她才姍姍而來。父親對張嬸說:“他嬸子,你的地瓜干都在這里,我們幫你拾完了?!薄皳碥娝看味紟臀覀兏苫?,我們都不知道拿什么謝你們?!睆垕鸩煌5叵蚋赣H道謝?!爸x什么,順手的事?!被氐郊?,大雨就來了。這時,父親會蹲在門臺上舒舒服服地抽上一袋煙。
在雨來臨之前,無論地瓜干是不是干了,都要拾回家,找個地方存放。秋雨不像春雨綿綿不停,秋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等雨過后,再拿出來在屋頂、在門前的空地晾曬。陽光一來,又可以聞到陽光的味道、地瓜的香。
父親對天氣很敏感,總能預(yù)感得出小雨大雨什么時候會來。對此,我佩服得不得了,總纏著讓他教我,他總是笑呵呵地說:“等你長大了,就會了?!笨墒?,我長大了,還是不會。
六
我為什么喜歡跟著父親刨地瓜?因為父親還會燒地瓜。
從家里出來干活是要一天的,因為中午回去吃飯,來回的路上要占不少時間。差不多快到中午,母親就會回家做飯。做飯回來的時候,往往都會日頭偏西了。為了不讓我挨餓,父親會在地頭的斜坡挖一個洞,并搬來幾塊石頭圍在洞邊,然后把粗鐵絲架或細長條的石頭架在中間,再鋪上剛刨出來的地瓜。這時,父親會讓我撿一些干木柴回來。
秋天到處都是干木柴,當(dāng)我抱了一大堆回來,父親先用干樹葉引火,再讓我添柴??粗鹈鐭猛模倚睦锖苁菤g快。二三十分鐘后,地瓜烤出了香味,漫山遍野的香。當(dāng)我伸手去取的時候,父親說:“不行,地瓜這樣還不夠香?!闭f著,就用鐵鍬鏟了土,把地瓜和將要燃盡的柴火埋住。等不及的我,一邊看著埋在土里的地瓜,一邊吞咽著口水。過了許久,父親說:“好了,可以吃了。”說著,用手扒開土,地瓜熱氣騰騰的,外表雖然焦糊,但是用手掰開,黃金一樣的瓤露出來,香氣四溢,恨不得一口吞到肚子里。
冬天,天氣寒冷的早上,母親早早起來做飯。她從地窖里取出秋天留下的一些新鮮的地瓜,洗干凈切成小塊,燒一鍋水,再放些小米進去,做成地瓜粥。我在爐邊一邊添柴,一邊聽著鍋里咕嘟咕嘟的聲音,一邊深深吸著鍋里散發(fā)出來的香氣。新鮮的地瓜和小米是絕配,粥做好了,揭開鍋蓋,一鍋金黃!含在口中,酥軟香甜,回味綿長……
七
歲月流逝,如今我在城里生活。
守著地瓜的那個歲月,地瓜是一種糧食,是填飽肚子的心滿意足,是換回幾張鈔票的喜悅。
離開地瓜的歲月,地瓜是一種鄉(xiāng)愁,地瓜的香,時常從遙遠的家鄉(xiāng)爬過崇山峻嶺,越過大江大河,穿過城市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飄到我的窗前,讓我沉醉其中。有時,地瓜的香也會鉆到我的夢里,我看到了還在地里勞作的父母,我站在他們身邊,在他們耳邊輕輕地呼喊,而他們什么也聽不見。
地瓜啊,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