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鋒
(南通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顯示,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約為11.2%,其中超過90%的患者為2型糖尿病,但診斷率僅為30%~40%[1]。目前臨床尚無法治愈糖尿病,但可以通過規(guī)范治療有效控制。研究表明,一些糖尿病患者因用藥不規(guī)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多次入院治療,并且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并發(fā)癥。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xiàn)用藥風險事件,進一步弱化了其臨床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主要受其年齡、病程、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為其提供個體化的藥學服務,就可能解決用藥不規(guī)范、不科學、不安全的問題。分級藥學服務模式可以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將其分成多個層級,并采取層級相對應的干預方式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最大程度地提高用藥安全性,保障治療效果。多項臨床研究認為,分級藥學服務有利于患者用藥水平的提升[2]。鑒于此,南通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于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開展研究,對分級藥學服務的應用效果進行深入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研究時間為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研究對象為南通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 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關于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知情同意各組治療方案。排除標準:(1)由于其他原因無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或存在精神障礙;(2)存在溝通障礙。通過抽簽方式將患者分為參考組(46 例)與分級組(46 例)。參考組年齡60 ~95 歲,平均年齡(71.21±1.91)歲;病程2 ~24 年,平均病程(15.21±0.19)年;文化水平:文盲5 例,小學31 例,中學及以上10例。分級組年齡60~95歲,平均年齡(71.22±1.93)歲;病程2 ~24 年,平均病程(15.24±0.18)年;文化水平:文盲6 例,小學30 例,中學及以上10 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且患者及家屬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給予參考組普通藥學服務,包括根據(jù)醫(yī)囑協(xié)助患者取藥,并告知用藥的注意事項,讓其一定按照藥品說明書以及醫(yī)囑用藥,如果用藥期間有疑問,可以隨時向醫(yī)療人員尋求幫助;用藥期間若出現(xiàn)不適,要及時停止用藥,盡快到醫(yī)院接受檢查,確定用藥方案是否安全。
給予分級組分級藥學服務+普通藥學服務。依據(jù)健康知識水平分級:(1)低級。不具備疾病知識,無法有效識別藥品信息。醫(yī)療人員通過宣傳冊、視頻等方式讓患者學習相關知識。考慮到患者接受能力較差,因此要簡化宣講內(nèi)容,將用藥重點反復講解告知,確?;颊吣軌蚣由顚τ盟幹R的認識。(2)中級。具備一定疾病知識,具有信息識別能力,但不認同安全用藥、科學用藥理念。醫(yī)療人員主要通過真實案例向患者講解,讓其通過學習相關案例改變錯誤認知。同時,醫(yī)療人員通過各種方式進一步加深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使其認識更加全面。(3)高級。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屬于高級知識分子。醫(yī)療人員一方面為患者提供相關宣講視頻、手冊等,另一方面鼓勵患者不斷提問,讓其主動提出不懂之處,由醫(yī)療人員進一步講解,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語氣、態(tài)度。同時,可以從健康知識水平高的患者中招募志愿者,讓其共同參與低級、中級患者的健康宣講,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自身健康知識水平。依據(jù)依從性分組:(1)不依從。過量、漏服、少服藥物,不聽從醫(yī)生的安排。安排一對一監(jiān)督人員,并協(xié)同家屬共同監(jiān)督患者的用藥。針對故意不依從用藥方案者,需要給予持續(xù)關注,并叮囑家屬每日提醒患者用藥,通過較為強硬的措施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用藥習慣。針對因為客觀條件不依從用藥方案者,醫(yī)療人員要與家庭中的監(jiān)護人進行溝通,提醒、輔助患者用藥。(2)較為依從?;灸軌虬凑蔗t(yī)生安排用藥,偶爾出現(xiàn)(≤3 次)不規(guī)范用藥情況。醫(yī)療人員需要詢問患者不規(guī)范用藥發(fā)生的原因,幫助患者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如設置提醒鬧鐘、家屬提醒等方式),防止偶發(fā)事件變成高頻事件。(3)十分依從。引導依從度高的患者共同參與到藥學服務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擴大用藥榮譽感,讓患者能夠繼續(xù)堅持規(guī)范用藥。
(1)血糖控制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2)用藥依從性:按上述標準分為不依從、較為依從、十分依從,依從性=(較為依從例數(shù)+十分依從例數(shù))/46×100%。(3)健康知識掌握度:調(diào)查兩組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用藥安全知識、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各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均為0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掌握度越高。(4)用藥風險事件:包括過量用藥、漏服少服、藥物過敏,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過量用藥例數(shù)+漏服少服例數(shù)+藥物過敏例數(shù))/46×100%。(5)滿意度:調(diào)查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較為滿意和十分滿意,其中不滿意為認為藥學服務開展情況差,較為滿意為認為藥學服務開展情況較好,但仍然存在部分問題,十分滿意為認為藥學服務效果好,有利于自己病情控制。滿意度=(較為滿意例數(shù)+十分滿意例數(shù))/46×100%。
干預前,兩組FBG、2hPG、HbA1c 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分級組FBG、2hPG、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FBG(mmol/L)2hPG(mmol/L) HbA1c(%) FBG(mmol/L)2hPG(mmol/L) HbA1c(%)參考組 46 12.48±1.41 15.52±1.03 9.12±0.35 7.54±0.12 10.45±0.35 8.84±0.21分級組 46 12.49±1.43 15.53±1.04 9.13±0.36 6.31±0.23 8.46±0.36 6.45±0.36 t 值 0.0337 0.0463 0.1350 32.1570 26.8810 38.8934 P 值 0.9731 09631 0.8928 <0.001 <0.001 <0.001
分級組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依從性對比[n(%)]
分級組的糖尿病知識、用藥安全知識、急救知識掌握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分,±s)
表3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比(分,±s)
組別 例數(shù) 糖尿病知識 用藥安全知識 急救知識參考組 46 5.33±1.38 5.61±1.02 5.71±0.36分級組 46 8.34±1.12 8.41±1.36 8.64±0.71 t 值 11.4864 11.1708 24.9634 P 值 <0.001 <0.001 <0.001
分級組用藥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考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用藥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分級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參考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對比[n(%)]
分級藥學服務是在高質(zhì)量藥學服務需求與醫(yī)院藥學服務資源緊張的矛盾下形成的服務模式。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需要終身用藥,因此是藥學服務的長期對象,對于藥學服務質(zhì)量有著極高的要求[3]。一對一藥學服務模式是最能讓糖尿病患者滿意的服務模式,但基于我國現(xiàn)狀,分級護理模式更為合理[4-5]。目前,分級藥學服務已被證實可以提升服務質(zhì)量,使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情況得到改善[6]。
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1)分級藥學服務開展后分級組血糖控制更佳,與參考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分級藥學服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糖控制情況是糖尿病患者用藥是否規(guī)范的直觀指標,尤其是HbA1c 可以了解患者較長時間段內(nèi)血糖的控制情況[7]。分級藥學服務模式能夠合理安排院內(nèi)的藥學資源,提升藥學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用藥情況的關注,使患者用藥更規(guī)范、合理,更好控制血糖[8]。(2)分級藥學服務開展后分級組用藥依從性和健康知識掌握度均更高,與參考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分級藥學服務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具備更高的健康知識水平與用藥依從性。分級藥學服務可以將患者分級并給予針對性干預,因此能夠使患者用藥更加規(guī)范,也具備更高的執(zhí)行力[9]。(3)分級藥學服務開展后分級組用藥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更低,與參考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分級藥學服務有利于保障用藥的安全性。分級藥學服務可以避免患者漏服、少服、錯服藥物等多種風險事件,使患者用藥更加安全。(4)分級藥學服務開展后分級組的滿意度更高,與參考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糖尿病患者在高質(zhì)量、科學化、深入化的分級藥學服務中享受到了更加全面的藥學服務,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滿意度更高[10-11]。
綜上,分級藥學服務可以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健康知識掌握度,改善血糖,降低用藥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且患者在用藥期間對醫(yī)院的藥學服務更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