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鹽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向陽 彭乃翔
從小到大,作為醫(yī)生的爸爸媽媽總是跟我強調(diào)要多吃水果。據(jù)說水果富含多種營養(yǎng)素,特別是維生素C。我很好奇,所有水果都含有維生素C嗎?不同水果中維生素C 的含量有區(qū)別嗎?誰是水果維C 王?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叫上小伙伴彭乃翔,一起開始探究之旅!
1.實驗儀器:漏斗、滴管、攪拌棒、搗錘、燒杯、小碗、電子秤。
2.實驗耗材:碘伏,淀粉,6 種常見水果(獼猴桃、葡萄、蜜橘、香蕉、梨、柿子),以及維生素C 含量為6.75 mg/片的泡騰片。
圖1 部分實驗材料
我們查找資料得知,有三種測量維生素C 含量的簡易方法,經(jīng)過對比分析,我們選取了碘量法:制備含淀粉的標準混合液和水果混合液,逐滴滴入碘伏,至出現(xiàn)藍紫色停止,記錄滴定數(shù)并計算。
維生素C 與淀粉不會發(fā)生反應,制備水果混合液時,混合液為水果本身的顏色;滴入碘伏后,碘伏與維生素C 發(fā)生氧化還原發(fā)應,使深棕色的碘伏變?yōu)闊o色透明的溶液,此時混合液仍保持水果本身的顏色。當維生素C 消耗完,繼續(xù)滴入碘伏,碘伏與淀粉發(fā)生反應,混合液中就會出現(xiàn)藍紫色。
1.每種水果剝皮后各取10 g,放在小碗中搗碎后過濾,將果汁分別裝入燒杯。
2.每杯果汁加入60 mL 水,輕輕攪拌后靜置2 min,讓維生素C 充分溶解。
3.將一片維生素C 泡騰片溶解在60 mL 水中,配比成標準溶液。
4.分別在標準溶液和水果溶液中各加入2 g 淀粉,并攪拌均勻。
5.分別在水果溶液與淀粉的混合液(以下簡稱“水果混合液”)、標準溶液與淀粉的混合液(以下簡稱“標準混合液”)中逐滴滴入碘伏。每添加1 滴后都要輕輕攪拌溶液,當溶液出現(xiàn)藍紫色時停止添加,攪拌30 s 后顏色未改變即可結束滴定,并記錄下各種混合液的滴定數(shù)。
圖2 準備混合液
圖3 滴定過程對比圖
表1 各種混合液的滴定數(shù)
已知標準混合液中含有6.75 mg 維生素C,由此可列出每克水果混合液中維生素C 含量的計算公式:
根據(jù)公式可計算出每克實驗水果的維生素C 含量從多到少依次為:獼猴桃(0.354 mg)>蜜橘(0.220 mg)>柿子(0.186 mg)>香蕉(0.135 mg)>葡萄(0.101 mg)>梨(0.051 mg)。在這6 種水果中,獼猴桃勝出。
查閱《中國食物成分表》得知,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的每克水果維生素C 標準含量從多到少依次為:獼猴桃(0.620 mg)>柿子(0.300 mg)>蜜橘(0.190 mg)>香蕉(0.080 mg)>梨(0.050 mg)>葡萄(0.040 mg)。對比發(fā)現(xiàn),6 種水果的排序在柿子和蜜橘之間、梨和葡萄之間發(fā)生了變化,但獼猴桃依舊勝出,穩(wěn)坐小組內(nèi)水果維C 王的位子。
從每種水果的維生素C 含量來看,實驗結果與標準結果有一些出入:蜜橘、香蕉、葡萄的維生素C 含量比標準結果高,獼猴桃、柿子的維生素C含量比標準結果低,梨的維生素C 含量與標準結果相近。
經(jīng)過討論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水果搗碎的程度不夠且浸泡時間不長,部分水果中的維生素C 沒有得到充分提取。
2.由于不同水果混合液的初始顏色不同,滴定終點(出現(xiàn)藍紫色)的判斷有一定誤差。
3.維生素C 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特別是在堿性介質(zhì)中,導致整體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偏差。
4.同種水果有不同品類,其維生素C 含量也有一些不同。
能夠?qū)ψ约焊信d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有所收獲,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興。通過這次實驗,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科學是嚴謹?shù)模瑸榱说玫礁鞣N混合液的滴定數(shù),我們對每種混合液都做了3 次實驗,最后取平均值,這樣能減少誤差。其次,準備要充分,由于材料和時間有限,我們只選取了6 種水果進行測試,但后續(xù)查閱資料了解到,鮮棗的維生素C 含量非常高,幾乎是獼猴桃的4 倍,堪稱真正的水果維C 王。最后,要學會思考,遇到問題時先分析,找出原因后想辦法解決。
之后,我們還想對維生素C 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如比較果汁、水果、水果干的維生素C 含量,比較水果、蔬菜的維生素C 含量,觀察不同存儲條件下水果維生素C 含量的變化。
圖4 彭乃翔(左)與向陽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