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建在龍的脊背上的公園,必然令人神往。您說呢!
龍脊公園與南側(cè)隔街相望的西山公園以前是連在一起的。彼時,兩者皆為長滿荒草的臺地,與久負盛名的真武廟通過廟后一道狹窄險峻的土嶺連接。真武廟是龍首,廟后綿延不絕的山嶺溝壑是名副其實的巨龍軀體。公園由此得名。
公園之美,在路、在水、在亭臺、在豐富的樹木花草。
道路兩側(cè),冬青或石楠夾道,女貞樹和金葉榆拱衛(wèi)。中間的道路偶有臺階,其余兩條皆為水泥磚鋪就的坡道。人們或清晨或黃昏隨性而來,有說有笑登臨山頂,一覽城市風(fēng)光,于喧囂的鬧市中享受一段靜謐的世外桃源般的時光。忘卻煩惱、拋掉疲憊,再精神抖擻地投入緊張的現(xiàn)代生活。
公園建有六處亭子。有三處重檐亭,均建在突出的山崖上,還有三處木亭子,建在地勢較平垣處,卻又古樸簡潔,因陋就簡。亭子下部皆裝有木凳,供游人小憩。孔子的學(xué)生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奔竟?jié)雖不相合,游人的感受卻十分應(yīng)景。
好的景點,山和水兩種元素缺一不可。這是我根深蒂固的觀點。對于干旱少雨的北方來說,水是一道難題,更何況公園建在土崖上。轉(zhuǎn)過一道彎,猛不丁與一潭湖水撞個滿懷,心驟然朗潤起來,看來設(shè)計者與我心有靈犀。
湖的輪廓像一個8字形葫蘆,由漢白玉欄桿圍護,岸邊垂柳依依。岸與水面落差1米有余,幾只鴨和鵝伸著脖子,用扁平的嘴在冰面上掃蕩著孩子們投喂的食物,旋即仰起頭,嘴里發(fā)出嘎嘎的聲音,等待孩子們再次施舍。
與其他公園相比,龍脊公園花草樹木的品種和數(shù)量最多,深得我心。建設(shè)者在陡峭的山坡上自下而上開挖出了一條一條的平地,再栽上層層疊疊的樹苗。放眼望去,像一層一層的梯田。山腰間又如系了無數(shù)彩帶,山便英俊如青年、婀娜似少女。緩坡上或小塊平地,多是貼著地表修剪的花木,無法分辨種類。萬木蕭條的冬日應(yīng)該是最荒涼的,但這里不乏生機。四季常青的石楠、冬青,還有不時映入眼簾的翠竹自不必說。你看,蠟梅已經(jīng)鼓起圓圓的花苞,那圣潔的玉蘭花也在枝頭摩拳擦掌。
冬日尚且如此美麗,待到春日山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萌、秋天果實累累時,怎能不讓游人陶醉呢!
責(zé)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