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畫家鷗洋先生,1960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后留校任教,擅長油畫、水粉畫兼長中國畫。早期的畫風傾向寫實。1985年后,受趙無極先生的影響,轉型意象油畫,探索東西藝術融合的可能。本文以鷗洋先生捐贈廣州藝術博物院的繪畫作品為中心,通過分析鷗洋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梳理其藝術思想和創(chuàng)作意念的流變,闡述其意象油畫的探索意義。
關鍵詞:鷗洋 意象油畫 當代藝術
鷗洋,中國當代女畫家,1960 年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鷗洋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歷了四個重要時期——“國畫”“具象油畫”“彩墨畫”“意象油畫”。她是東方抒情意象油畫的“拓荒者”和“參與者”。從中國畫到油畫的轉型與探索,鷗洋樂此不疲,就如她自己所說:“我自認為是屬于藝術上不安分的那類人,喜歡在藝術的探索和開拓的挫折中尋找樂趣?!?/p>
2022 年5 月10 日,鷗洋向廣州藝術博物院捐贈油畫作品56 件。以這次捐贈為契機,“意——鷗洋捐贈油畫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這批油畫作品創(chuàng)作于改革開放之后,匯集鷗洋四十余年油畫探索之路的成果。本次捐贈被評選為2022 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本文以這批捐贈作品為中心,輔以鷗洋四個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分析其藝術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演變歷程,一窺中國美術史上“意象油畫”的發(fā)展演進。
萌芽期:鷗洋早期作品中的意趣
意象油畫主要是以隨意的描繪手法,進而隨意描繪人們心中對于人物、色彩、風景,以及情感深處的某一種感動。正如中國美學一直推崇的“師法自然”,天地人文的融合,將心念融入畫中,表達情感。而在中國意象油畫中,畫家取法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線條語言及傳統審美趣味,將線性語言的應用與時代精神、東方美學精神結合,將這種美感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中,讓人們慢慢感悟畫中的含義。
20 世紀60 年代鷗洋的作品傾向于具象寫實,其油畫代表作有《女民警》《往事涌上心頭》(廣東美術館藏),而作為鷗洋意象油畫萌芽期的水粉畫代表作品《金色的秋天》,是其在廣州美術學院留校任教后,1962 年在順德寫生后汲取靈感進行的水粉肖像畫作。畫作中柔和的線條和堅硬的線條交相輝映,柔和主要存在于歡快的淺色中,堅硬的線條主要存在于深色中。這樣的繪畫方式如此平淡寫實,同時又給人一種不同的曼妙情感。筆者認為這幅作品已可見作者“意象”的萌動。
這種非對景描繪,而是根據對場景中人和景的感受,即為鷗洋突出主觀感受的思維。同時,背景中用刮刀刮出的金黃色區(qū)域,用色彩和形式感來展示意念中的曬谷場景,與前面的女孩具象人物形成對比。這也符合“意象油畫”中的“觀物取象”理念,此類技法還見于鷗洋的《維吾爾族少女》和《林中小女孩》等作品中。
發(fā)展期:鷗洋藝術上的自我變革
“意象”傳統,在中國藝術中由來已久,我們看重形而上的探索,強調“道法自然”“境由心生”,將客觀景物轉為主觀的“心境”。鷗洋曾說道,在她的“意象油畫”作品中,造型可以“似與不似”,也可以“具象”甚至“抽象”,技法上可以吸收采用中國文人畫技法,也可以吸收西方古典油畫、印象派油畫的傳統技法,創(chuàng)作上也可以運用一些現代材質、機理特效等,從而達到不拘一格的藝術表現效果。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 美術界經歷了一次大的思想沖擊, 即“85 美術新潮”。這個時期, 從具象到抽象, 再到行為和裝置, 藝術樣式層出不窮,鷗洋也開始突破蘇聯現實主義的思想桎梏,正式邁入“意象油畫”創(chuàng)作的道路。
“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該月化,便是長進?!柄t洋清晰地意識到:唯有將其轉化為藝術養(yǎng)分,再去凝練成自己的藝術新語言,才能長進。直到1985年,鷗洋遇到了趙無極先生,所有的困惑都迎刃而解。當時,鷗洋聽聞法籍華人繪畫大師趙無極先生將在浙江美術學院辦繪畫班,鷗洋便找到浙江美院的院長肖峰先生,請求自費參加趙無極先生的繪畫班。趙無極先生講述的藝術觀點、藝術思想,如醍醐灌頂,點醒了鷗洋。趙先生主張在傳統文化中自主創(chuàng)新,找到與自己性格相吻合并喜歡的藝術,把他們吸收消化過來,將自身感受注入其中,將自身的個性發(fā)掘出來,最終將自己的主觀情融入畫筆之中。得此啟發(fā),鷗洋正式走上了探索“意象油畫”的道路,開始了藝術上的自我變革,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抓住凝聚東方精神、中國傳統繪畫審美思想的內核——“氣韻生動”,并發(fā)掘其中所蘊含的現代意念和抽象因素。嘗試從中國傳統繪畫的文人畫中,汲取與自己性格較為接近的抒發(fā)情感的意象繪畫語言,借以表白內心自我,表現對于人生、現實、自然的種種感應。強調主觀的個人精神感悟,將油畫創(chuàng)作立足于東方文化,以東方審美為依據,在油畫技法中加入中國的筆墨情趣,把中國畫的虛實、意念、章法引入其中。
在鷗洋正式邁入“意象油畫”的早期,多見中國傳統的花鳥意象,她吸收傳統花鳥畫的某些樣式,轉換成“意象油畫”作品,尤其是篇幅較多的“荷”?!俺鲇倌喽蝗荆鍧i而不妖”,荷花在中國傳統中有特殊的精神和品格。鷗洋曾經談道“我們美院有荷花池,四季轉換,各有景色。秋季、冬季的殘荷,以及殘荷下點點新生的小荷葉,會有人生的跌宕起伏和生生不息的感受?!?/p>
1986 年創(chuàng)作的《沉浮》便是以“似與不似”的秋荷之花與葉為描繪對象,筆觸抑揚,暗喻人生命運的跌宕。白色、棕色和綠色之間的色彩碰撞,將畫面線性地分割為水面之上與之下,上方的荷花依稀殘留,下方的莖脈依舊在水中生存,用綠色渲染,仿佛在暗示對下一個花期的期待。此幅作品為了不拘一格地在油畫上作“意象”表達,在材料和技法上也嘗試打破習慣的框架,畫布是用做西裝領口內襯的毛麻布,沒打畫底,正反兩面畫,透出特別的效果。
此外,在藝術線條的嘗試中,鷗洋大量引用抽象點、線、面的元素, 來傳達某種暗示。例如,《流逝》池塘中漂浮的殘花與湖藍色的荷葉前呼后應, 將氣韻傳達殆盡,渲染了秋天將去,冬天將至,時間流逝的傷感氛圍,喻指被命運捉弄、摧殘的美好尤物?!讹L》中搖曳的向日葵花筆觸豪放,氣韻貫穿畫面每個角落,渲染了畫面活躍的氣氛,傳達出對某些東西流失的感嘆。用線條的動態(tài)感,表達出畫家的情緒指向。
成熟期:讓“意象”融會貫通
進入2000 年后,鷗洋更加突破了意象的限制,在畫面結構上還借鑒了西方藝術的抽象和分割理論,將意象畫面分割及組合,將柔美的意象納入大的形式構成中,形成“外剛內柔”的視覺效果。在鷗洋后期題材的選擇上多采用中國傳統繪畫常見的牡丹花、牽牛花以及南方的木棉花等題材。
尤其是2006 年,鷗洋以“欣、歡、祥、和、華、泰”六個吉祥的字及不用的色調畫了一組牡丹,命名為《盛世系列》。每朵牡丹花大約有90 厘米,絢爛的色調使得畫作的視覺沖擊力極強。其構圖上,“點、線、面”的交錯和融合,都顯示出了鷗洋意象油畫的成熟,于抽象中見具象,于具象中留有遐想空間。
總結鷗洋意象油畫成熟期的特點,我們還是可以發(fā)現,“意象”貫穿于她追求自我風格的整個歷程。在成熟期的作品中也沒有完全放棄對形象的把握,完全走抽象道路。我們可以看到,在其作品大的形式構成下還是能夠找到形象的存在。但是流暢的線條、松動的筆觸、斑斕跳躍的色彩、大面積的飛白、和諧的構成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詩化的境界。
升華期:開創(chuàng)新的藝術語言
近年來,鷗洋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藝術語言與表達形式,畫面每條直線或橫線是用不同的形象來表現的,如《覓空3》隱約有櫻花,《覓空4》用了山水畫形象,《覓空5》含蓄地畫池荷。畫面出現的大量空白,里面都暗含微妙的色彩變化。創(chuàng)作《覓空系列》是因為目前整個社會帶給鷗洋一種非常擁堵、嘈雜、浮躁的感覺,她迫切希望尋求一種空靈,讓心靈得到安寧。該系列畫于2008 年,其中有幾幅畫中的小蜻蜓,是10 年后加上的,為的是加強畫面的蕭瑟感。
《小昆蟲看世界》系列運用明快的色彩和勾勒性的線條,可以啟發(fā)觀者多元的思考,通過微小生物(如蜜蜂、蜻蜓、螳螂等昆蟲)的視角,來表達對宏大世界真善美的追求。筆者認為這與鷗洋天生樂觀開朗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聯,其“彩墨畫”時期創(chuàng)作的《從小鍛煉身體好》和《新課堂》等作品,也反映出她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感受。在當下快速且焦慮的時代,欣賞這些作品是美好的療愈。
藝術評論家稱鷗洋是“中國最早舉起意象油畫旗幟的人”“為中國油畫本土化提供了具有學術價值的范例”。在全球化和開放的時代,藝術既要有時代性、國際性,又要有民族性,既要融匯西方文明的先進性,同時也要繼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藝術思想。毫無疑問,鷗洋參與和帶動的“意象油畫”,是當代油畫民族化歷程中一個重要的探索和實踐。
鷗洋是豐滿的、獨特的、創(chuàng)新的,她用藝術的畫筆與世界鏈接。觀眾也是幸福的。通過她的畫作,人們看到了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期待,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和普世的價值。正如保羅·克利曾說過的:“一個藝術家所不斷追求和為之奮斗的應該是藝術的形式,它比獨立的靈感更重要?!?/p>
鷗洋在意象油畫探索上,嘗試以藝術表現精神的美,追求一種單純和象征的風格,表現藝術家獨特的個體體驗和情感。中國的意象油畫,融合了含蓄深邃的東方審美趣味,以西方抽象油畫的表現與技法,以畫家獨特的視覺出發(fā),以抽象表現的方式,表達其對社會、對現狀、對生活的感悟??梢哉f這種繪畫的語言是一種最為生動的語言方式,它將中國的繪畫之美與西方的繪畫相結合,進而開創(chuàng)了繪畫史上一個全新的畫派,而鷗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先行者。
(編輯/張詩溦)
參考文獻:
①吳敬旭. 淺析中國當代意象油畫——曲阜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A] ,2011 年.
②呂暉. 畫壇伉儷——記著名畫家楊之光、鷗洋夫婦[J] . 今日中國(中文版),1992 年9 月.
③聞立鵬. 美與妙的融合——看鷗洋近作所想到的[J] . 美術,1999 年3 月.
④孫美蘭. 東方意象——鷗洋油畫探索之路[J].美術研究,2000 年2 月.
⑤孫欣. 堅毅與純真的交界——鷗洋、楊纓訪談錄[J] . 畫刊,2008 年2 月.
⑥劉翠. 鷗洋“意象油畫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畢業(yè)論文[A] ,2010 年.
⑦薛曉雁. 一枝一葉見精神——鷗洋意象油畫探索之路[J] . 上海藝術家,2010 年4 月.
⑧趙坦. 意象油畫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 大眾文藝,2015 年9 月.
⑨郭唯唯. 以鷗洋的作品為例——分析中國意象油畫中線的形式語言應用[J] . 高等教育在線,2018 年8 月.
⑩鷗洋. 東方意象——鷗洋油畫作品選[J] . 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1998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