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實踐
走出校園去收獲豐富多彩的體驗,你可以去某地參觀、訪問、考察、旅游,或者做一名志愿者……校外實踐中的一幕場景、一個細(xì)節(jié)、一件物品、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都可能觸動過你的內(nèi)心,引發(fā)過你的思考。請以“走出校園”為話題,自擬題目, 自定立意, 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寫作時不要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從小處著眼,抓住一件事、一個場景或者一個角度去寫即可。也可以組合同一主題的多件事情、多個場景,表達(dá)同一主題的不同側(cè)面。
2.“觸動過你的內(nèi)心,引發(fā)過你的思考”是這件事、這幕場景或這件物品的寫作價值所在,也是確立中心的立足點。
3.對這個場景或物品做些細(xì)致的描寫,使讀者目光聚焦,文章就會顯得中心突出、條理清晰。
當(dāng)我走出校園,再一次回到老屋,卻未曾想到是要與它分別。凝望著陳舊的老屋,像是在注視著一位滄桑的老者,回顧著我逝去的童年。
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老屋,房頂?shù)耐咂紳M了青苔,歲月刮下一層層灰白色的漆面,留下粗糙的印記。層層瓦片猶如老人龜裂的手掌,布滿了裂紋,那是風(fēng)雨腐蝕過的印記。斑駁的門環(huán)被歲月摧殘得體無完膚,色漆脫落,讓人心生畏怯之情。老屋整體不大,四根木柱仍能支撐起房屋,長滿斑跡的木板一塊塊緊挨著拼成了墻壁。條條木縫中擁擠著滄桑與落寞,寒風(fēng)掠過,掀起了陣陣木屑,掛起了一幕幕別離,往日的回憶逐漸涌上心頭,卻被刺骨的寒意戳破。受著某種力量的驅(qū)使,我還是踏入了這座老屋。
“吱—呀—”隨著木門被推開,一種熟悉的氣味,夾帶著些許溫馨向我襲來,回憶中黑白的老屋被重新渲染上彩色:那遺棄在角落的學(xué)步車,見證了兒時的我在門前小土坡上一次次翻倒;那躺在地上睡著了的漁網(wǎng),網(wǎng)羅了我多少次“一場空”的失望和惆悵;那蒙上灰塵,掛在那兒已不知多久的蒲扇,趕走了多少只蚊蟲,讓我得以安然入睡……
望著那些摻雜了哀愁喜樂的“老伙計”,更多的回憶止不住地在我腦海放映:春天,見我一鋤頭將竹筍砍斷,外公那爽朗的笑聲令我難以忘懷;夏天,我?guī)е鴿M身泥濘從池塘回來,沖了半天澡,回憶起來總是令人忍俊不禁;秋天,漫山紅遍,與父母登高望遠(yuǎn),在山頂注視著老屋,它如同一個小孩子安詳?shù)靥稍凇凹t色的懷抱”,讓人感到莫名欣慰;冬天,終于盼來鵝毛大雪,全家人都止不住地歡呼雀躍,于是第二天后院里便多了兩個可愛的雪人……老屋陪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個酷暑嚴(yán)寒。
穿過又一個木門,來到蕭索的后院,我緩緩抬起頭來,渾身一震。一場山火燒掉了曾經(jīng)的美好回憶,也帶走了我最美的依靠。即使老屋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卻仍舊逃不過被拆遷的命運—它住不了人,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走出老屋,我內(nèi)心是說不出的苦澀。我再回望老屋,似在對視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老屋,也是真的老了,我見證它從一個小孩到老者,見證它從淬火中幸存下來,卻也要見證它的離開。老屋或許也沒想到,它的一生竟是被它的建造者—外公所結(jié)束吧。望著外公沉默又悲傷的眼神,我意識到,老屋不僅裝下了我的童年,更承載了三代人的情感與故事??!那份不舍,又怎會只存在于我心中?
外公叫的挖車緩緩駛來,老屋的生命也進(jìn)入了倒計時, 我鼻子一酸,飛快地想要逃離這里?!稗Z—隆—”老屋的倒塌聲從身后傳來,我不忍回頭。
我寫下這篇文章,以紀(jì)念我曾經(jīng)的老屋,以懷念我過往的時光。
教師點評
作者以重回老屋時的游覽順序為線索,將自己小時候的回憶與長大后重回老屋的所見串聯(lián)起來。在素材的選擇中,因為要突出對老屋的不舍、對逝去的童年的悵然,所以童年的回憶只能作為簡寫的部分,來襯托應(yīng)當(dāng)詳細(xì)描寫的如今老屋的破敗景色。在文末,作者將心中的不舍以議論抒情的方式直白地表達(dá)出來,三代人的情感與故事、對老屋的不舍、對過去時光逝去的悵然,在此刻格外清晰。(譚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