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馨月
指導老師 / 李玲林
我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洪淵爺爺不僅是喜歡,更多的是欽佩!
他是在我國分析化學領域鉆研逾半個世紀的泰斗;是桃李滿天下的老師,培養(yǎng)出許多博士生、碩士生;是勇挑重擔、帶領南京大學分析化學專業(yè)激流勇進的學科帶頭人。
他大學主攻的是放射化學,于1960 年畢業(yè)留校,被分到分析化學教研室任教。當時,國家交給了他們一個艱巨的任務——研發(fā)化學儀器,且要求他同時掌握力學、數(shù)學、電子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那時年僅二十幾歲的他一面泡圖書館,挑燈夜戰(zhàn),學習電子學;一面向業(yè)界前輩請教,試制測量放射性強度的儀器。他不到12 點不睡的習慣,就是在那時養(yǎng)成的。
他曾說過:“我就有個自信,我要搞出名堂來,為國家爭口氣!”1984 年,借著去德國訪學的機會,他花10 萬馬克在當?shù)刭I了一臺電化學分析儀器帶回南京大學。就是這臺儀器,成為他和團隊打破國外壟斷、研究出自己的化學分析儀器的開始。儀器只有一臺,團隊成員就輪流用;缺經費,他們連實驗用的記錄紙也反復使用。從理論研究到攻克一系列困擾生命分析化學的難題,以他為首的科學家們開創(chuàng)了生命分析領域的許多“第一”。然而,他并沒有停下腳步。當時已年過六旬、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他又帶著團隊成員,參與開發(fā)原創(chuàng)的化學分析儀器。2013年,他和團隊研發(fā)出現(xiàn)在儀器的雛形,這距離他們開始從事這項工作已經過去了30 多年。
陳洪淵爺爺曾說,科學研究是他的本職,“嚼得菜根”,才能做好研究。正是憑著這份堅持和奮斗,陳洪淵爺爺主持完成國家級各類項目40 多項,發(fā)表論文890 余篇,培養(yǎng)120 多名博士和碩士。2015 年,《自然》雜志將“杰出導師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
(責任編輯: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