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作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此篇目是唐代詩人劉方平的《夜月》。這首詩,因?yàn)槿脒x《唐詩三百首》的緣故,可謂家喻戶曉。乍看挺簡單,但細(xì)讀起來,還是有些嚼頭。
這首詩是典型的千家詩風(fēng)格,太像宋詩,而不像唐詩。和劉方平其他作品的寫法,也完全不同。我一度懷疑是宋詩誤入,但令狐楚《御覽詩》里就選過這首,唐人選唐詩,時(shí)代不容置疑。
這首詩的第一句,前四字“更深月色”,很好理解,但后三字“半人家”,并不容易確解。有人說這是寫“夜半更深,朦朧的斜月映照著家家戶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籠罩在夜的暗影中”。我不太贊同。這得多高的院墻,才能造成這種光影效果?況且,古詩文中,“半人家”不指半個(gè)人家。劉
方平的“半人家”,在唐詩里是孤例。宋人詩詞,也很少用“半人家”這個(gè)說法。元明以來,“半人家”的用法才多起來,要么是一半(是)人家的意思,如元陳鎰詩“青林多佛屋,白壁半人家”(《登善庵訪張貞居外史不遇》)、明何景明詩“青山無帝宅,荒草半人家”(《過華清宮》);要么直接用“一半人家”,如明祝允明詩“莫欺楪子興寧縣,一半人家千戶侯”(《過林頭看修竹數(shù)里不斷甚愛戲題》)。竊以為,劉方平詩中的“半人家”,也是一半人家的意思?!案钤律肴思摇?,不是說深夜月亮只照到人家的一半;而是說夜深的時(shí)候,只有一半人家注意到月色。夜深了,有些人家已經(jīng)入睡,自然不會(huì)關(guān)注月色;有些人家尚未入睡,才會(huì)留意月色。
第二句前四字“北斗闌干”是套話,后三字“南斗斜”才是重點(diǎn)。“北斗闌干”四字,出自漢樂府。漢樂府《善哉行》(有人說是曹植詩)詩里說“月沒參橫,北斗闌干”,《滿歌行》詩里說“攬衣瞻夜,北斗闌干”?!氨倍逢@干”,在唐詩里已是習(xí)用語。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簽》二十四卷中專門討論過“闌干”一詞的用法:
劉方平詩“北斗闌干南斗斜”、權(quán)德輿詩“銅壺漏滴斗闌干”、曹唐詩“南斗闌干北斗稀 ”,并出曹子建“月落參橫,北斗闌干”。韻書“闌干,橫斜貌”,象斗之將沒也。又“苜蓿長闌干”、 “玉容寂寞淚闌干”,亦當(dāng)以橫斜為解。
《唐音癸簽》引用眾多唐詩用例,說明“闌干”是形容星斗或某物橫斜的樣子,在形容星斗時(shí),有將沒將殘之意。其所引曹唐詩,他本多作“南斗闌珊北斗稀”。韻書將“闌干”訓(xùn)作“橫斜貌”,向無異議。所謂“北斗闌干”,就是北斗七星橫斜在那里?!瓣@干”與“闌珊”音近,星斗橫斜與月在中天相對(duì),正是將沒之象。劉方平詩“北斗闌干南斗斜”,與曹唐詩“南斗闌珊北斗稀”,句式接近;與無名氏詩“南斗闌干北斗橫”,更加雷同。合此三句觀之,大概“北斗闌干南斗斜”是互文,“闌干”與“斜”同義。劉方平詩“北斗闌干南斗斜”一句,雖然近于套話,但“南斗斜”三字,并非一味敷衍,而與下文“春氣”“蟲聲”勾引關(guān)聯(lián)。北斗星,一年四岸”之“綠”,窗外草木的新綠,映襯得季可見;南斗星,冬天是看不到的,春天后半夜從東南方升起。劉方平詩“南斗斜”三字,點(diǎn)明時(shí)令是在春天。
該詩前二句寫星月,是視覺印象。第三句筆鋒始轉(zhuǎn)?!敖褚蛊簹馀保瑸槭裁雌褚垢杏X到春天溫暖的氣息呢?第四句收攏揭秘:“蟲聲新透綠窗紗?!币?yàn)樾掠械南x鳴聲,透過綠色的窗紗,傳到了“我”耳中。“我”感受到“春氣暖”,并不是通過觸覺,而是聽覺?!跋x聲新透綠窗紗”,“新”字是詩眼,說明蟲鳴聲是剛剛有的,是新的?!抖Y記·月令》說:“仲春之月,……雷乃發(fā)聲,始電,蟄蟲咸動(dòng),啟戶始出。 ”驚蟄是春季的第三個(gè)節(jié)氣,此時(shí)已進(jìn)入農(nóng)歷二月,地氣回暖,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昆蟲,仿佛被雷聲驚醒,紛紛爬出地面活動(dòng)。天地間重新有了蟲鳴之聲,生生不息的生命又將重新孕育繁衍?!熬G窗紗”也是古詩文習(xí)用語,但這里的“綠”字,若僅僅理解成窗紗的顏色,似嫌不夠生動(dòng)。此“綠”字,同“春風(fēng)又綠江南窗紗更綠了。
驚蟄前后,天亮之前,南斗才剛剛升起?!澳隙沸薄保鑼懩隙犯叱龅仄骄€不多,倒也寫實(shí)。但亦不必將“北斗闌干南斗斜”理解成所見即所得。“北斗闌干南斗斜”,表現(xiàn)多于再現(xiàn)?!氨倍逢@干”,幾近套話;“南斗斜”,則暗示仲春?!跋x聲新透綠窗紗”,將仲春時(shí)分、驚蟄前后的物候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人說“偏知春氣暖”的主語是蟲,我亦不敢茍同。“今夜偏知春氣暖”,不同于“春江水暖鴨先知”。這篇詩中雖無“我”字,但處處寫“我”之主觀感受??匆姟氨倍逢@干南斗斜”的是“我”,聽見“蟲聲新透綠窗紗”的是“我”,“今夜偏知春氣暖”的是我。這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而非無我之境。詩中“半”“偏”“新”等字,皆練字出境,細(xì)膩生新,通篇?jiǎng)t針腳細(xì)密,開宋詩法門。(注:文中星相問題,請(qǐng)教過友人張健松君。特此鳴謝。)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