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里鐫刻著文明的印跡。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文字,隨歷史發(fā)展演變成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如今,它依然鮮活在我們身邊。
在山東省青島重慶路第三小學的創(chuàng)意甲骨文社團,有一群這樣的少年,他們可以化身“小小考古學家”,講解甲骨文背后的故事,又是“制玉小能手”,篆刻十二生肖。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充滿穿越感的社團,開啟甲骨文探索之旅。
版畫:讓想象成真
甲骨文線條纖細、隨物象形?!八従徚魈?,像一條溪流奔向遠方……”柳依諾同學依稀記得學習的第一個甲骨文就是“水”字。一次甲骨文社團活動經(jīng)歷讓于子巽同學記憶猶新:“甲骨文‘牛非常奇特,很像牛角。記得第一次使用刮畫紙,我激動又滿懷新奇,會刮出什么東西呢?當竹筆從指間輕輕劃過,五彩的線條、古樸的文字躍現(xiàn)在黑色畫紙之上,異常美麗。我和同學一起做十二生肖圖,猴、雞、龍等圖案出現(xiàn)在刮畫紙上時,靈動極了!”
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shù),可不可以制作甲骨文版畫?查睿文同學把自己認識的甲骨文制成“活版”,每一版可以自由組合,比如這次他刻“龍”,其他同學刻“馬”“安”“居”“樂”“業(yè)”等,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字刻出來,自由組合成祝福語或者成語。甲骨文版畫非常有趣,有兩種刻版方法:一種是把這個字以外的地方全刻掉,只留出這個字;另一種就是把字刻凹槽,其他地方不動。在刻好的版面上抹薄薄一層黑色或藍色的油墨,用滾筒油印在我們的文創(chuàng)環(huán)保袋上,這些手提袋可以饋贈親友,特別受歡迎。
玉雕:小巧手大創(chuàng)造
動手制玉、篆刻是最受歡迎的一門活動課。王曉麗老師介紹:“有一次,我到南方去旅游,看到別人用‘蠟油做‘古玉。受此啟發(fā),我和學生試著制作雕刻甲骨文的‘鳳凰蠟?!泵看握{(diào)色,學生都可以由著自己的喜好來把控。這些做出的“蠟玉”,色彩各異,猶如百花齊放。篆刻首選一些簡單甲骨文,比如漢字數(shù)字或動物名稱?!坝玫兜窨虝r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大多均勻;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多數(shù)線條呈現(xiàn)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征,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體感。剛開始操作,這門技藝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避免浪費原料,我們會先找一些替代品來練手,等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再用‘玉石篆刻?!泵恳惶蒙鐖F活動課,徐丹老師都鼓勵學生多動手,“在甲骨文篆刻的大千世界,少年們動手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
用豆子黏出來的“?!保瑢憹M墻壁的“?!保嬙谑^上的“六”……同學們的作品盡情釋放著甲骨文的美,成為漢字文化最生動的表達。甲骨文不再是遙遠符號,而是歲月饋贈的藝術(shù)瑰寶,需要我們的傾心守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