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亞軍
▲《雪中獵人》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尼德蘭是繪畫藝術人才輩出的地方,尼德蘭畫派雖鮮為人知,但其對歐洲繪畫藝術發(fā)展的影響不容忽視。老彼得·勃魯蓋爾是歐洲美術史上第一位“農(nóng)民畫家”,也是尼德蘭畫派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善于關注自然,熱衷于以平民生活為題材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為底層人民代言。老彼得·勃魯蓋爾筆下的農(nóng)民熱愛勞動,生活簡單質樸。他的作品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稱他為“農(nóng)民的勃魯蓋爾”。
《雪中獵人》為老彼得·勃魯蓋爾的油畫作品,畫幅尺寸長162厘米,高117厘米,現(xiàn)藏于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西方經(jīng)典名畫之一。這幅油畫描繪了銀裝素裹的冬日里,獵人打獵歸來的場景,整體景物安排嚴謹有序。畫面近景展現(xiàn)了獵人牽著獵犬,扛著獵槍,背著少量獵物在雪地中艱難前行的場景。左上方的房屋建筑旁有幾個人在生火烤肉,寒鴉在天空盤旋。向遠望去,兩塊結了冰的池塘上,有人在滑冰,有人在捕魚。人物作為畫面中的點綴元素,打破了荒涼與沉寂,一切都顯得樸實、有活力,凸顯出畫家注重景物抒情的純樸畫風。
畫家采用寫實畫法,畫風嚴謹細膩,生動地描繪了16世紀尼德蘭冬日特殊的風貌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畫面構圖和諧穩(wěn)定,由高向低看的視角表現(xiàn)出深遠的空間感。畫中遠處的點狀人物、直立的線性樹干、白色雪地和灰色天空、池塘、建筑等塊面景物,共同形成了點、線、面元素,構成了層次分明的畫面關系。色彩構成上,黑、白、灰關系明確,黑色的樹木、獵人、獵犬以及灰色的天空,共同與畫中的皚皚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行的獵人、獵犬、盤旋的飛鳥以及遠處冰封的池塘里活動的人影與周圍靜謐的雪景,巧妙地形成了動靜結合的畫面氛圍,生動地表現(xiàn)出當時普通民眾冬日里的生活狀態(tài)。
老彼得·勃魯蓋爾其他作品
《農(nóng)民的舞蹈》
老彼得·勃魯蓋爾的一幅風俗油畫,現(xiàn)藏于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描繪的是一群農(nóng)民在村鎮(zhèn)上歡快舞蹈的場景。畫中人物形象天真純樸、豪邁樂觀,人物裝束富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從畫面氛圍營造和人物、景物的造型表現(xiàn)上,可以看出畫家高超的寫實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