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雄奇的靈峰遇上奔騰的大河,“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話落在西南的大地上,塑造出了一個萬壑綿延的貴州。而西南的西南,巔峰之脈匯聚的臺地上,又鑲嵌著一座如綠寶石般的“中國涼都”——六盤水。
即便是與世隔絕的戰(zhàn)國時期,深居烏蒙山的六盤水,也因為“夜郎自大”的古國趣事,少了一份“抽離感”。清代,坐落在六枝特區(qū)的巖腳鎮(zhèn),通連川、滇、黔三省的古驛道,商貿(mào)往來不絕,常掛以“小荊州”之名。不過在今日,若提起造就這處“交通樞紐”的最大功臣,“三線建設”功不可沒。
20世紀60年代中期,黨中央、國務院根據(jù)“備戰(zhàn)備荒”的戰(zhàn)略需要,為配合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改變北煤南運的局面,將貴州省六枝(特區(qū))、盤縣(今盤州市)、水城(縣)三縣定位為西南、華南地區(qū)重要的煤炭工業(yè)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名稱由此而得。
歷經(jīng)20多年大規(guī)模集中建設,一個以煤、鋼(鋼材)、電、材(建材)為主導產(chǎn)業(yè)的工業(yè)新城應運而生,“江南煤都”“十里鋼城”也成為它的標簽。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更是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成為六盤水的“魂”。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昔日的荒涼之地,變身新中國的工業(yè)新城?!叭€建設”讓六盤水成為國家“14大煤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長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截至2019年8月,六盤水為新中國貢獻了13億噸煤、4600億度電、5900萬噸鋼材和近億噸水泥。
這里夏季均溫常年保持在19.7℃左右,全年涼爽舒適級天氣達223天以上。2005年,中國氣象學會授予六盤水“中國涼都”的稱號,作為論據(jù)的涼爽、舒適、滋潤等氣候特質(zhì),在旁人面前,是上天賜予六盤水的獨特資源。
(綜合人民網(wǎng)、《六盤水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