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望廬山瀑布》(其二)的經(jīng)典化

        2024-04-18 00:00:00鄭迪李振中

        摘 要: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是一首廣為人知的經(jīng)典七絕,但在創(chuàng)作之初的唐代影響有限,直到宋代才確立為經(jīng)典。蘇軾率先對其審美藝術(shù)、文學(xué)地位做出理論認可后,諸家不僅對此詩與徐凝《廬山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其一)的優(yōu)劣比較展開探討,也在著述中對《望廬山瀑布》(其二)選擇、引用、模仿,逐漸形成“廬山——香爐紫煙”一體式的文學(xué)景觀書寫,“銀河落天”之喻更成為觀賞瀑布山泉時的“思維定式”。經(jīng)過元明清思想印象的深化、當代教材的選入,該詩最終成為了描寫廬山瀑布當之無愧的絕唱。

        關(guān)鍵詞:《望廬山瀑布》(其二);李白;經(jīng)典化;宋代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225(2024)08-0076-10

        引" 言

        “經(jīng)典”,指具有典范意義和超時代性的著作;“化”,即成為經(jīng)典的過程性。一部作品的經(jīng)典化歷程是變化的、復(fù)雜的,其經(jīng)典地位必定要在文本傳播中,不斷經(jīng)過讀者的閱讀、評價、比較、篩選后確立。不同的時代、群體對于文本的解讀與接受不同,就造成文學(xué)作品地位的起伏。

        廬山,自古便是名山。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專門描寫廬山的詩。唐代之后,廬山更成為儒釋道三教雜糅、仕隱兩志并存的經(jīng)游勝地,名家涉筆數(shù)不勝數(shù)。但最為膾炙人口的還屬李白這首短小生動、境界闊大的七絕——《望廬山瀑布》(其二)(以下簡稱《瀑布》其二),只寫眼前景,而用口頭語,卻使人神遠①。一首描寫景色山水的絕句能夠在名篇迭出的唐詩里占有一席之地,其所蘊含的獨特價值與典范性不言而喻。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十五》中稱贊李白雄奇自然的詩風(fēng)時[1]58,首句“筆底銀河落九天”直接從“疑是銀河落九天”化出,足見此句之于李白的代表性。目前學(xué)界對《瀑布》其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真?zhèn)?、異文②、賞析,對于其如何得到后人推重的歷程還未充分挖掘,現(xiàn)對該詩的經(jīng)典化過程及所引發(fā)的文學(xué)現(xiàn)象展開探討。

        一、經(jīng)典化的鋪墊:《望廬山瀑布》(其二)在唐代的接受

        望廬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1154

        李白此作是今人公認的經(jīng)典,但它并非一經(jīng)創(chuàng)作就受到足夠重視。

        考察詩歌在同時代選本中的入選情況,可以反映出其在當時的接受度?,F(xiàn)存唐人選唐詩有三種收入李白詩[3],除去被選入《才調(diào)集》的《愁陽春賦》,共44首,其詩歌“縱逸”“奇”“清麗”“柔靡婉麗”的風(fēng)格都被凸顯出來。在題材上,大致可分為詠懷、閨閣、宮廷三類,其中雖有描寫山水景色之句,如“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fēng)聲(《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2]778“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蜀道難》)”[2]198,但詩歌主旨在于抒發(fā)己志——多表達人格的傲岸和對現(xiàn)實的苦悶,并沒有純粹的山水題材作品,《瀑布》其二更是未在其列。從體裁上看,共選入古體詩36首,近體詩8首,相差四倍多,近體詩中,又皆為五律,沒有絕句。

        考察文本在歷代的傳播與接受,評點是一項重要參考。詩論家作為精英階層,其評價不僅會加快文本的傳播速度,甚至?xí)绊懳谋驹u價的風(fēng)向。但目前沒有找到唐人有關(guān)《瀑布》其二的評價。所以,無論是選本還是詩評,現(xiàn)存唐代文獻的寥寥記載,說明此詩在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并未被視為經(jīng)典,與如今作為傳唱度最高詩歌之一的地位差異甚大。

        《瀑布》其二在唐代未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與唐人的審美有關(guān)。李白好詩太多,題材豐富,且各體皆有佳作。他在世時,最被人稱道的是七古[4]。唐人選本中的李詩,就以七古最多,有22首,足占一半,其次是五古和五律。《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行路難》這些流傳千古之作,的確更能展現(xiàn)李白于群星璀璨的唐代脫穎而出的獨特之處,這體現(xiàn)了唐人的眼光?!镀俨肌菲涠鳛槔畎灼呓^中描寫山水之作,遵循文學(xué)慣性,經(jīng)典化歷程是要稍晚的。

        值得注意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用銀河比喻瀑布的說法,在唐代詩文中能夠看到借鑒之跡,如:

        “直是銀河分派落,兼聞碎滴濺天臺”(方干《石門瀑布》)[5]7490

        “欲知便是銀河水,墮落人間合卻回”(曹松《天臺瀑布》)[5]8241

        “撲下銀河一半來”(褚載《瀑布》)[5]7991

        “見是銀河瀉”(劉禹錫《海陽十詠·飛練瀑》)[6]266

        李華《望瀑泉賦》中“彼廬山浮重湖之上兮……玉繩縋于寥天,銀河垂于廣澤”[7]3189更是直接指向廬山瀑布。但是因為在李白描寫廬山之作中,此喻不止用于《瀑布》其二,另有“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望廬山瀑布》其一)[2]1153和“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2]794,“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2]1480雖未直接將瀑布喻為銀河,卻也是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這可以看出,李白對銀河之喻情有獨鐘,故反復(fù)使用;而其廬山瀑布詩在唐代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影響,銀河之喻是得到文人肯定的。

        總之,《瀑布》其二在唐代還泯然于眾詩之中,但為其在宋代完成經(jīng)典化,做好了準備。

        二、經(jīng)典化的完成:《望廬山瀑布》(其二)在宋代的接受

        宋初,李白的廬山瀑布詩已很有名①。文壇上,率先為《瀑布》其二立名、直接推動其成為經(jīng)典的第一人是蘇軾。通過將《瀑布》其二與徐凝《廬山瀑布》進行比較、與《望廬山瀑布》(其一)(以下簡稱《瀑布》其一)進行比較,以及宋代著錄多方佐證,可知該詩的經(jīng)典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確立,完成了走向經(jīng)典、成為經(jīng)典的過程。

        (一)經(jīng)典地位的奠基:《瀑布》其二與徐凝《廬山瀑布》的比較

        元豐七年(1084),距李白生活的年代已過去三百多年,四十七歲的蘇軾從黃州到汝州時,游覽廬山,看到了《瀑布》其二和晚唐詩人徐凝一首同樣描寫廬山瀑布的七絕,《東坡志林·記游廬山》載:

        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yīng)接不暇,遂發(fā)意不欲作詩。……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句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盵8]4

        徐凝《廬山瀑布》原詩為: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5]5377

        蘇軾以“惟有謫仙辭”對李詩予以高度肯定①,徐作則被評為“惡詩”。其實,徐凝的《廬山瀑布》頗有名氣。比較著名的是他以“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兩句打敗張祜奪取解名,得到白居易肯定的軼聞②?!缎蜁V》卷十曰:“后世想見其風(fēng)采者,獨得此一詩也。”[9]97但不是所有文人都“買賬”,蘇軾說是“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并認為“界破”一句“至為塵陋”③。葛立方言白居易是“獨未見李白詩耳”[10]174。關(guān)于白居易稱美徐凝詩之事,程千帆先生認為是妄造[11]235-248。真?zhèn)蔚膯栴}在此不做過多探討,但能從中得知,徐凝這首詩曾受到較高評價。后人楊基“李白雄豪絕妙詩,同與徐凝傳不朽”[12]125將李、徐詩并提,陳用光有句“我愧徐凝難覓句,廬山瀑布夢中懸”[13],都可見之。

        蘇軾是第一個將《瀑布》其二與徐詩對照評價、表現(xiàn)出鮮明褒貶態(tài)度的,還為此作了詩,關(guān)于李、徐絕句孰優(yōu)孰劣和蘇軾點評是否得當,自然引起了諸多詩家的關(guān)注和討論。

        首先,《觀林詩話》批評徐凝詩意并非首創(chuàng),本于孫興公《天臺山賦》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前人庾信已數(shù)用其語,“至徐凝作《廬山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蓋亦用瀑布‘界道’之語,乃爾鄙惡”[14]130。

        王十朋《廬山紀游四十韻》曰:“月落句思李,練飛詩陋儒?!盵15]332意有指徐凝此詩學(xué)識淺陋。

        明人朱諫認為蘇軾所言辨別了李、徐詩之高下,讓后人不要誤學(xué)“惡詩”:“白之詩,甚神矣哉。徐凝效顰似不足辨,坡翁辨之之切者,正恐后人之無知而又效徐凝也。……凡此惡詩亦宜盡洗坡翁之言,其惡之甚矣?!盵16]

        清人張際亮較為客觀地指出,徐詩“體物”不及李詩之處正在壯闊中寓空靈的“氣韻”“神理”:

        徐凝詠《廬山瀑布》,東坡譏為惡詩,世謂為其體物也。然東坡稱太白詩,又自詠《漱玉亭》詩,皆不免體物語。何故?夫作繪者,必施五采,而紀言者即曰文章。北宗金碧,未必盡不如南宗水墨。大抵繪事以氣韻生動、神理豪逸為佳,不以設(shè)色為病。文章之事可悟矣。東坡譏凝,正以其失氣韻神理耳。世稱為樂天所賞,故辨之也。[17]967

        蘇軾對李詩欣賞而不滿徐凝所作一事成為了《瀑布》其二傳播進程中的“本事”,后亦被《唐音統(tǒng)簽》《唐宋詩醇》等轉(zhuǎn)載,提高了此詩名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促進了徐凝詩的流傳。這個過程中需注意的是,蘇軾的文學(xué)地位與文化影響占較大因素。清代學(xué)者胡壽芝說:“自東坡憎其《廬山瀑布》‘一條界破青山色’,謂是惡詩,人遂劣之。此詩只平直,何便至惡?”[18]1374他甚至認為蘇軾的批評影響了后人對它的判斷,這證實了經(jīng)典化中名流效應(yīng)的重要性。

        不過,也并非“人遂劣之”,也有為徐凝“辯冤”的。南宋何夢桂《潛齋集》卷五《徐祥叔詩序》云:

        徐凝《廬山瀑布》非惡詩也,坡翁“飛泉濺沫”之句欲與凝之洗惡,蓋其泄漏太甚,故為廬山解嘲,非惡凝詩也。靜山徐祥叔,凝之云礽,其所為詩以《惡稿》自命。騷人墨客好自矜大,從古而然,祥叔乃獨取眾人所共惡者以自號,此其志豈淺淺者所能識!蓋將翻廬山之泉,以與古人一洗之,凝在九京當復(fù)起生魄。[19]

        徐祥叔,徐凝遠孫。自家前人被評“惡詩”后,他以《惡稿》自命詩集,致敬祖先的同時,也是為其“站臺”。何夢桂贊其膽識,并為徐凝辯解道,蘇軾之語是為廬山解嘲,本意并非說徐凝寫得不好。

        再如,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云:

        徐凝《廬山瀑布》詩……蘇公以為惡詩。《芥隱筆記》謂本《天臺賦》“飛流界道”之句。然詩與賦,自不相同,蘇公固非深文之論也。[20]68

        翁氏認為徐詩雖有所本,但詩賦有別,并不相同,東坡所言并沒有這么苛刻。

        值得辨析的是認為蘇軾詩中有與徐詩同“惡”者,且看元人李冶在《敬齋古今黈》卷八所記:

        (宇)文叔通《濟陽雜記》云:“徐凝為《廬山瀑布》詩云……東坡笑之,謂之惡詩。及坡自題,則曰:‘擘開蒼玉峽,飛出兩白龍?!柚^東坡之‘擘開’與徐凝之‘界破’其惡一也?!币苯x坡集,其游■山詩①又云:“擘開翠峽出云雷,裁破奔崖作潭洞。”然則坡之峽凡兩度“擘開”矣。[21]

        “擘開”兩句言同源異流的馬尾瀑和瀑布水合流,經(jīng)青玉峽狂奔至龍?zhí)吨婢?。“擘開”用“巨靈”事,將山縫的險窄傳神道出,映襯次句的“飛出白龍”之喻,雄壯飛動,寫景不隔,胡仔以“快健”稱之[22]227,豈是宇文叔通的“惡”者?楊萬里有詩贊曰:“東坡太白兩詩翁,詩到廬山筆更鋒。倒掛銀河分一脈,擘開玉峽出雙龍?!盵23]1811李冶“兩度擘開”之語,所評泛泛,非親到其地,不能見其句之妙。

        有以上贊同或否定蘇軾觀點的詩家,也有如清人郭麟詠嘆“謫仙詩后無人和”的同時,說“‘白練青山’亦奇句”[24],認可徐凝詩奇絕之處的。

        整體而言,蘇軾的比較是可取的。現(xiàn)存材料中沒有找到早于蘇軾在理論上發(fā)表肯定《瀑布》其二的,換句話說,蘇軾是第一個對李白《瀑布》其二的文學(xué)地位做出合理體認的。李詩飄逸、俊秀、靈動的韻致勝于徐作,毋庸置疑,在此僅作兩點補充:

        其一,李詩的描寫抓住了廬山常有云煙的獨特氣象,并突出表現(xiàn)出來?!稄]山記》卷一敘山北篇云:“此峰(香爐峰)山南、山北皆有其形,圓聳常出云氣,故名以象形。”②李白所寫正值香爐峰沐浴在日光照耀下,云氣繚繞,給人以高遠朦朧的想象。而徐凝的“今古長如白練飛”寫的是廬山瀑布一種普遍的、日常的景象,從這方面來說,雖有精到之處,但在描寫廬山的獨特之處上就欠了一著。

        其二,《廬山記》中形容在山下仰望瀑布之景,雄偉至極,“然后知轟雷、飛練皆賦象之不足也”,且白練之喻,不僅前人用過,李白也多次使用,而銀河之喻,在李白前還未見③。所以,徐凝的“雷奔入江”“白練界破”,無論是自出機杼的新意、縹緲浪漫的詩意還是直觀強烈的沖擊力,都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遜色了。

        時至今日,劉永濟[25]184、富壽蓀[26]612、馬茂元[27]240等學(xué)者已為徐凝此詩做出公允評價,認為徐作寫景宏壯、刻畫極工,然亦有粗硬、粗率、過于著實之弊,雖不及李白之筆,但亦是名句,從李、徐詩可見盛、中唐詩的區(qū)分。

        總之,后人關(guān)于李、徐二詩的比較雖多有爭論,但大多追隨蘇軾的“原判”,或者至少也是認同李作之精妙優(yōu)于徐作。重要的是,這提高了《瀑布》其二的知名度,一舉將其推上了描寫廬山瀑布的“首座”,奠定了文學(xué)經(jīng)典地位。

        (二)“虛”與“俗”的闡釋論:《瀑布》其二與《瀑布》其一的比較

        雖然有蘇軾對《瀑布》其二的肯定,但宋代也有對該詩不高的評價,這涉及《瀑布》其二與《瀑布》其一的比較。

        《瀑布》其一是李白另一首同描寫廬山瀑布的五古,與《瀑布》其二共用一個詩題。約在開元十四年(726)秋,時年二十六歲的李白從岳州重返荊門,后從荊門抵達潯陽,游覽廬山,寫下這兩首詩①。這首五古與《瀑布》其二的經(jīng)典化歷程關(guān)系很大,茲全錄如下:

        望廬山瀑布(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一作銀河)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2]1153

        《瀑布》其一可謂是《瀑布》其二的“拓展版”:先抒發(fā)對廬山瀑布這天然造化的驚嘆,而后極言瀑布之變態(tài),玩而樂之,最后六句抒發(fā)心志,只愿避塵就潔,長居于此。其中“海風(fēng)”二句常為人稱道,詩家還把它與《瀑布》其二比較了一番,認為前者優(yōu)于后者。

        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云: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崩诼淝鍓眩Z簡而意盡,優(yōu)于絕句多矣。[22]24

        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三云:

        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辫徔盏莱?,為可喜也。[10]174

        與葛氏觀點相類的還有王阮《義豐集·瀑布二首序》:

        吟詠瀑水眾矣,大抵比況耳,未有得于所見,鑿空下句為興詩者。太白獨曰:“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睔庀笮劢?,古今絕唱。而“疑是銀河”之句亦或比焉。[28]

        其實對“海風(fēng)”二句的贊賞,唐代已有,任華《雜言寄李白》曰:“登廬山,觀瀑布,‘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余愛此兩句?!盵2]1750分析說來,“海風(fēng)”二句好就好在它“虛”處著筆。奔瀉而下的瀑布水,風(fēng)吹不斷,月照愈明。吹拂的海風(fēng)、江月的清暉皆是可觸可感卻不可把握之物,“空”字更將廬山瀑布襯托得清亮有神,色相俱泯。上述“鑿空道出”“磊落清壯”“鑿空下句”即是道出這兩句“虛”的特點和藝術(shù)效果,透徹玲瓏,自成佳境。

        但是,《瀑布》其一的“磊落清壯”絕句亦有,“語簡而意盡”的特點在《瀑布》其二中顯現(xiàn)得更為突出。尤其最后兩句,以極盡夸張的“三千尺”飛流和失落人間的“九天銀河”來作結(jié),突破“直言其事”的局限,讓人會心一笑,乃虛實相生的佳作,怎么不是“鑿空道出”呢?劉拜山道:“結(jié)句空中落筆,直撮瀑布之神,兼?zhèn)鳌种?,乃知夸張比擬之詞,必似此神理俱全,方臻上乘。”[26]187

        除了胡、葛之評,據(jù)《唐詩品匯》記載,南宋末年文學(xué)批評家劉辰翁也曾發(fā)表見解,他認為“海風(fēng)”兩句“奇夐不復(fù)可道”[29]330,《瀑布》其二“以為銀河,猶未免俗耳”[28]1548?;蚴乔叭俗髌分小般y河”的使用頻率太高,劉氏之“俗”,應(yīng)為“爛熟”之意。但若論李白將瀑布比作銀河為“俗”,《瀑布》其一亦有同樣用法,為何只指摘《瀑布》其二呢?其實還是說明這個比喻在此詩中的醒目、突出。從《瀑布》其一看到的是李白游玩時完整的心路歷程,雖同用“銀河”,卻并不深刻,加上七言絕句較之五言古體本身自帶外放氣質(zhì),故而詩尾的戛然而止,“瀑布”與“銀河”的聯(lián)結(jié)便深入人心。劉學(xué)鍇先生說:“這跟詩人將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比喻放在什么位置大有關(guān)系。在五古中,這比喻僅僅是對瀑布進行全面細致描繪中的一個局部……而在七絕中,詩人是將它放在末句的位置上作為全篇的警策、全詩的神魂出現(xiàn)的,因此格外引人注目?!盵30]

        吟詠銀河的詩人雖多,但將其比作瀑布,李白是富有創(chuàng)見的。銀河之所以會引起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的注目,是因為它被寄寓了人世間重重復(fù)雜的情感,代表著人們精神世界的追溯和探求。比起太陽,它神秘靜謐,比起月亮,它廣闊晦暗。古人于浩瀚而又充滿未知的星空下每每抬頭看到這種無言的永恒,認識到個體的渺小,慨嘆著喜樂悲愁,抒發(fā)無限的哲思與追問。無論是銀河于傳統(tǒng)閨怨、七夕題材里的應(yīng)用,還是李白在孤寂失意時說“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2]1237以自慰,亦或“星漢燦爛,若出其里”[31]11,都是人類理想的體現(xiàn)?!镀俨肌菲涠摮龀S玫目蚣?,想落天外,不僅無劉氏所言之“俗”,反而新穎別致,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他熱愛生活、有著兒童般思維的特殊表現(xiàn)。

        以胡仔、葛立方、劉須溪為代表的有關(guān)《瀑布》其二相對負面的評論,展現(xiàn)出的是不同詩家的看法,從歷史角度來看,并沒有影響到《瀑布》其二走向經(jīng)典的大趨勢,客觀上說,也引發(fā)了對于此詩的關(guān)注。作品在傳播過程中收到來自不同方面質(zhì)疑的聲音,是其所必經(jīng)的考驗??v然面對《瀑布》其一在經(jīng)典化過程中的“威脅”,《瀑布》其二仍以高度典型的概括力、易于記誦的優(yōu)勢成為不被磨滅的經(jīng)典。

        (三)《望廬山瀑布》(其二)對宋詩的創(chuàng)作影響及選本入選情況

        考察文人詩對李白《瀑布》其二的模仿學(xué)習(xí),觀察其在讀者中的接受程度,是此詩經(jīng)典地位確立的重要證明。

        到了宋代,可以查閱到明顯受到《瀑布》其二創(chuàng)作影響的詩篇,如:

        “及觀廬山瀑……銀河落九天”(李綱《瀑布》)[32]230

        “銀河不改三千尺”(《白鶴觀》)①

        “疑是銀河天不鎖,瀉從云際下人間”(程珌《江山道中瀑布》)[33]33027

        “飛湍直下三千丈……疑是銀河墮碧霄”(章鑒《杭山八景·章洞春瀑》)[33]40422

        《瀑布》其二前兩句所寫香爐峰于日照下紫煙升騰的景象,已然成為人們在游覽廬山時津津樂道的標志景色,也是詩家筆下常用的素材,“廬山——香爐紫煙”一體式的文學(xué)景觀書寫產(chǎn)生。如:

        “廬山何處好……香爐生紫煙”(王十朋《游開先寺觀香爐瀑布諸峰讀李蘇二仙詩知廬阜之勝在是記以十韻》)[15]328

        “香爐望煙靄”(王十朋《廬山紀游四十韻》)[15]331

        “香爐峰頂紫煙浮,瀑布遙看銀漢流”(李綱《望廬山》)[32]224

        “尋盟要采廬山杞,香爐峰頂煙生紫”(董嗣杲《余明遠訂游廬山》)[33]42631

        在此的“香爐紫煙”已經(jīng)與廬山(九江)緊密聯(lián)結(jié),從景觀描寫上升為一個地域標志,一種地域指代。部分詩中,寫作情景也由游賞廬山“挪移”到離別、唱和等場景,如嚴羽《送主簿兄之德化任》:“香爐峰頂散晴煙,瀑布懸疑瀉漏天?!盵34]106張孝祥《次江州王知府叔堅韻》其八曰:“經(jīng)行有恨是陰雨,不見香爐生紫煙?!盵35]388既符合天氣的真實,又化用無跡。

        《瀑布》其二的影響力不僅于此。北宋詩人謝薖《秋日登鳴玉亭》:“舊聞瀑布垂云間,恍疑銀河墮天關(guān)。西望香爐不得往,個中元有小廬山。”[33]15778鳴玉亭在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內(nèi),已超出江州地界。再看:

        蔡瑗《梁山瀑布》“瀑流今古掛長虹,瀉下銀河數(shù)千尺”(福建漳州)[33]8058

        楊偰《題天臺福圣觀瀑布》“直疑天上銀河水,倒瀉千巖萬壑間”(浙江臺州)[33]23238

        尤袤《題秋霜閣后山泉》“爭如廬阜香爐頂,坐看銀河落九天”(安徽宣城)[33]26862

        所寫之景不再局限于江西境地,寫作地點由廬山向外實現(xiàn)“拓展”。李白《瀑布》其二的經(jīng)典性,早已不僅僅是文本的流傳,已經(jīng)成為人們能自然想起并運用的熟語。

        關(guān)于《瀑布》其二的選錄情況。其首見入選大型唐絕句選本是南宋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促進了該詩傳播。在此探討一點,譽高槐、廖宏昌《從〈萬首唐人絕句〉看李白絕句的經(jīng)典化歷程》一文提出:洪邁《萬首唐人絕句》(以下簡稱洪本)在表面上認可李詩的唐詩典范地位,卻對包括眾多名篇在內(nèi)的李白絕句大量棄選。明代趙宦光、黃習(xí)遠曾對洪本加以全面整理,增補李白絕句24首,是收錄詩人中增補最多的。這種冷遇與洪邁本人及宋代通行的輕盛唐而重晚唐的審美傾向有關(guān),說明李詩中絕句這一體裁遲至南宋中后期仍未成為經(jīng)典[36]。按其中言及洪氏有意遺漏李詩,并非盡然。據(jù)洪序,他以廣收博納為宗旨,于諸家遺集、樂府小說各方探求唐人絕句,瑣屑摭拾,不遺余力。其心若此,如他能得知有李白的親作,豈有不收之理。再者,李白絕句共159首(據(jù)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第二卷),洪本收錄143首(據(jù)譽、寥此文),雖然不見《勞勞亭》《越中覽古》等篇,但所收已占比九成,相差并不多。南宋距唐相隔較遠,裒取散佚文集也非易事,李白“文集亦無定卷”(劉全白《唐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碣記》)[2]1712,洪邁的遺漏確因當時未曾見到也很有可能。李白《瀑布》其二在南宋中后期已成為經(jīng)典,謹以補充譽、寥之文。

        《瀑布》其二還見于《文苑英華》《唐文粹》《詩人玉屑》《竹莊詩話》《詩林廣記》等詩集詩話。在《海錄碎事》《古今合璧事類備要》《事文類聚》等類書中,《瀑布》其二多在“地理部”“銀河落”“銀河落天”“瀑布類”相關(guān)條下引,這都在加深人們心中的對應(yīng)印象,推動著詩歌的經(jīng)典化進程①。

        綜上所述,宋代是《瀑布》其二成為經(jīng)典的關(guān)鍵時期。蘇軾的評價及其權(quán)威影響對《瀑布》其二的經(jīng)典性生成起到了奠基作用?!镀俨肌菲涠c徐凝《廬山瀑布》、《瀑布》其一的比較競爭,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爭議、化用,都炒起了相應(yīng)的“熱度”,是該詩經(jīng)典化的必要推力。而通過考察宋人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瀑布》其二的影響輻射范圍之大,以廬山瀑布為原點,擴大到其他地域,無論是面對瀑布山川、泉河溪流還是生活情事(尤其是九江廬山境內(nèi)),該詩都是可以擷取的創(chuàng)作精華??梢缘贸鼋Y(jié)論:在宋代,《瀑布》其二已成為經(jīng)典。

        三、經(jīng)典化的延續(xù):《望廬山瀑布》(其二)經(jīng)典地位的鞏固和強化

        《瀑布》其二在宋代以后的流傳過程中,更多是前代討論的延續(xù)、觀點的鞏固以及詩句的普及和應(yīng)用范圍的擴大,這都體現(xiàn)了其經(jīng)典性的深化。

        選本方面,《瀑布》其二入選高棅《唐詩品匯》后,《唐詩解》進一步評解曰:“泉自峰頂而出,故以香爐發(fā)端。從天際而下,故以銀河取譬?!盵37]635同樣選入的還有《唐詩絕句類選》[38],敖英因不滿《疊山先生注解章澗泉二先生選唐詩》遺漏李杜韓元等大家名流之作而著,不同于《唐詩品匯》的廣搜博取,此本體現(xiàn)出選家意向。有點需要說明,明清兩代其實有很多不錄《瀑布》其二的選本②,一個特別的例子是《瀑布》其二未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就序中所言,孫洙因不滿《千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殊乖體制”,便“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編錄成書[39]。此詩未入選或因?qū)O洙本人的喜好,被排除在“尤要者”之外,也有很大可能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受《唐詩別裁》的影響,故在選擇詩篇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繼承①。但這已不會動搖到該詩的經(jīng)典地位。

        除了選本,翻閱詩畫、詩話、筆記等,都可以看到李白的廬山瀑布詩在宋代以后得到的是更為廣泛的傳播,這也得利于印刷術(shù)的推廣和知識普及。

        李白觀瀑成為傳頌的行為藝術(shù),產(chǎn)生了不少文人畫。趙孟頫《李白廬山觀瀑圖》,宛如目擊,被稱為“古圖史中之奇品”;明人張寧點染而成的《李白看廬山瀑布圖》,為人所賞[2]1929。題畫詩中銀河之喻屢見不鮮,如“絕頂直與銀河通”(胡奎《題李白觀廬山瀑布圖》)[40]296“云山勝地有匡廬,銀河掛空灑飛雪”(方孝孺《題李白觀瀑布圖》)[41]915等。即使是與李白不相關(guān)的畫作中,把瀑布比作銀河也是很自然的事,如貢師泰《題仲穆山水》:“飛流千尺寫銀河”[42],丁復(fù)《題長江萬里圖》:“飛瀑瀉銀河,匡廬倚天碧”[43]。

        《瀑布》其一和徐凝《廬山瀑布》仍受到關(guān)注,但實際影響力無法與《瀑布》其二匹敵。明代瞿佑曾惋嘆“海風(fēng)”二句“惜世少稱之者”[44]1254,《唐宋詩醇》以“吟賞不置”贊之[45]120?!镀俨肌菲湟辉诤笫赖臐u漸淹沒,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作品在流傳過程中外在接受經(jīng)典性的消逝,因為詩歌的經(jīng)典化一定要在讀者這個“脫離”文本本身的“外在”中完成?!镀俨肌菲涠蔀槊鑼憦]山瀑布的不二詩選,是其價值凝煉所在,也可看出歷史的選擇。金人王寂對此有一番心得:“予嘗觀李太白《廬山瀑布》詩云:‘日照香爐生紫煙’,意謂雄才健筆,能潤色如此,以今日驗之,乃知詩人題品物象,必有所以然?!庇诸}絕句云:“九天無路不容攀,誰挽銀河落世間?卻恨青蓮老居士,祗將佳句賞廬山?!盵46]32-33

        《瀑布》其二已成為吟詠時熟悉的“話頭”,詩例眾多,僅舉幾例:

        “恍似銀河落九天”(劉節(jié)《靈巖飛瀑》)[47]

        “白云絕頂有飛瀑……初疑銀河瀉九天”(張詡《簾泉》)[48]

        “廬山瀑布皆千尺”(屈大均《三疊泉》)[49]

        “日照香爐峰,三千尺飛懸”(弘歷《挹泉榭》)[50]

        “銀河倒落三千尺”(袁枚《從朱陵塢繞出天都蓮花二峰之背到云谷看九龍瀑布乘輿下山》)[51]708

        “銀河瀑布九天起”(魏源《游山吟》其七)[52]585

        “廬山——香爐紫煙”一體式的景觀書寫持續(xù)渲染:

        “香爐照日紫煙升”(王翰《舟中望廬山》)[53]619

        “瀑布似從銀漢落,香爐半是紫云封”(郭奎《過廬山》)[54]

        “香爐沉沉紫煙里”(張時《匡廬精舍圖》)[55]659

        “又不見香爐紫煙石,高標照日氣千尺(陳煇《廬山秋瀑歌寄王四秀才》)”[56]

        “銀河倒瀉香爐煙”(郭之奇《過鄱湖望廬山因作湖山吟時庚辰春王十一日也》)[57]

        觀照相關(guān)詩作可發(fā)現(xiàn),此時期的創(chuàng)作情景、創(chuàng)作群體、牽涉的地域較宋代都更豐富,“香爐紫煙”“銀河落天”“三千尺”已是習(xí)語,字字句句及整首詩的組合都成為了人們頭腦中的“思維定式”,特別是它對于廬山的指向性特征一直影響到了今天。

        《瀑布》其二雖已成為經(jīng)典,但其經(jīng)典化歷程并仍在延續(xù)。當代小學(xué)課本將其選入,使之成為孩童的啟蒙讀物,并在民眾中廣泛普及,此詩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代代傳誦。

        余" 論

        《瀑布》其二能夠歷經(jīng)沉浮,在長達千年的角逐中不減其輝,且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顯的原因,本質(zhì)在于它具有成為經(jīng)典的特質(zhì)——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一二句瀟灑玲瓏的氣息,三四句于俯仰之間勾連天地的壯筆,一氣呵成,已經(jīng)是成熟的山水詩作,完全符合人們對于詩仙豪放超逸的詩風(fēng)和唐詩應(yīng)有盛大氣象的期待向往,那是專屬于盛世唐朝才能培養(yǎng)出的浪漫氣質(zhì),故此詩成為經(jīng)典只是時間問題。其實,經(jīng)典之作并非要多么崇高。以簡單筆寫普世情,深摯而自然,符合人類共通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就是《勞勞亭》《贈汪倫》《瀑布》其二這類內(nèi)容簡易,朗朗上口,又不涉及道德評價的絕句小詩能夠不被時代浪潮淹沒,仍于詩海中獨占一席、煥發(fā)光彩之處。

        文學(xué)的經(jīng)典化需要過程。從《瀑布》其二的整個經(jīng)典化過程來看,無論是詩作間的比較,還是對文學(xué)現(xiàn)象的探討,都形成了開拓該詩持續(xù)性審美空間的內(nèi)在張力,應(yīng)當辯證看待。現(xiàn)對《瀑布》其二的經(jīng)典化歷程總結(jié)如下:李白于開元十四年創(chuàng)作此詩,到宋代確立為經(jīng)典,經(jīng)過元明清的演繹生發(fā),使廬山瀑布與“香爐紫煙”“銀河落天”的文學(xué)景觀聯(lián)結(jié)定型,再到當代小學(xué)教材、大量選本的選入①,《瀑布》其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參考文獻:

        [1]元好問.元好問詩編年校注[M].狄寶心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2]李白.李太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

        [3]傅璇琮,陳尚君,徐俊.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4.

        [4]張海鷗,譽高槐.李白詩歌在唐五代時期的經(jīng)典形成[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2):82-87+207.

        [5]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6]劉禹錫.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M].陶敏,陶紅雨校注.長沙:岳麓書社,2003.

        [7]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蘇軾.東坡志林[M].王松齡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

        [9]佚名.宣和書譜[M].王群栗點校.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9.

        [10]葛立方.韻語陽秋(影宋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八卷,古詩考索·關(guān)于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35-248.

        [12]楊基.眉庵集[M].楊世明,楊雋校點.成都:巴蜀書社,2005.

        [13]陳用光.太乙舟詩集[M].清咸豐四年孝友堂刻本.

        [14]吳聿.觀林詩話[M]//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

        [15]王十朋.王十朋全集[M].梅溪集重刊委員會編,王十朋紀念館修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6]朱諫.李詩選注[M].明隆慶六年朱守行刻本.

        [17]張際亮.思伯子堂詩文集[M].王飚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8]胡壽芝.詩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19]何夢桂.潛齋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翁方綱.石洲詩話[M].陳邇冬校點.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21]李冶.敬齋古今黈[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M].寥德明校點,周本淳重訂.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3.

        [23]楊萬里.楊萬里集箋校[M].辛更儒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24]郭麟.靈芬館續(xù)集[M].清嘉慶至光緒間刻靈芬館全集本.

        [25]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26]富壽蓀,劉拜山.千首唐人絕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7]馬茂元.唐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8]王阮.義豐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9]高棅.唐詩品匯[M].汪宗尼校訂,葛景春,胡永杰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5.

        [30]劉學(xué)鍇.唐詩選注評鑒:第三冊[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322-323.

        [31]曹操.曹操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2]李綱.李綱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4.

        [33]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

        [34]嚴羽.嚴羽集[M].陳定玉輯校.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5]張孝祥.張孝祥集編年校注[M].辛更儒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36]譽高槐,廖宏昌.從《萬首唐人絕句》看李白絕句的經(jīng)典化歷程[J].文藝評論,2011(8):4-8.

        [37]唐汝詢.唐詩解[M].王振漢點校.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38]敖英編,凌云輯.唐詩絕句類選[M].北京: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39]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M].陳婉俊補注.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

        [40]胡奎.胡奎詩集[M].徐永明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41]方孝孺.方孝孺集[M].徐光大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42]楊鐮.全元詩:第四十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331.

        [43]楊鐮.全元詩:第二十七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436.

        [44]瞿佑.歸田詩話[M]//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

        [45]弘歷敕編.唐宋詩醇[M].冉苒校點.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

        [46]王寂.鴨江行部志注釋[M].羅繼組,張博泉注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

        [47]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第一三三冊南安府部[M].民國二十三年影印版.北京:中華書局.

        [48]中山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全粵詩:第五冊[M].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4:665.

        [49]中山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全粵詩:第二十四冊[M].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4:391.

        [50]弘歷.御制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1]袁枚.小倉山房詩集[M].王英志編纂校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52]魏源.魏源集[M].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北京:中華書局,2009.

        [53]王翰.梁園寓稿[M]//山右歷史文化研究院編.山右叢書·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54]楊鐮.全元詩:第六十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441.

        [55]朱彝尊.明詩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6]曹學(xué)佺.石倉歷代詩選[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7]中山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全粵詩:第十九冊[M].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4:108.

        天天爽夜夜爱|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地区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色污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视频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精品一本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激情玛丽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豆腐| 丝袜美腿亚洲第一免费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肉体裸交丰满丰满少妇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久久国产精99精产国高潮|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美女av|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 国产后入又长又硬|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乱片子| 国产三级黄色的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