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霞,劉萬霞,張永晨,阮娟娟,溫寧,陳渤齊,魏霞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老年病腦三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中風后癃閉是指中風(腦血管病變)后出現(xiàn)的排尿困難或尿潴留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臨床上以利尿劑治療為主,但治療效果有限,易產(chǎn)生惡心、頭痛等不良反應[2-3]。中醫(yī)認為中風后癃閉主要是由于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桂枝茯苓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針刺是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節(jié)人體經(jīng)絡和氣血運行的中醫(yī)療法。本研究觀察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針刺治療老年中風后癃閉的臨床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中風符合文獻[4]相關標準?;颊叽嬖谝粋戎w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無力,說話不清或理解困難,雙眼往一側凝視,一側或雙眼喪失視力或模糊,眩暈合并嘔吐,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等表現(xiàn),同時結合頭顱CT 或磁共振確診。癃閉符合文獻[5]中尿潴留的診斷標準。患者尿液不能排出,體格檢查時恥骨上區(qū)可見半球膨脹的膀胱,用手按壓有明顯尿液,殘余尿量在50 mL以上即可確診為尿潴留。
1.2 辨證標準符合文獻[6]中瘀濁阻塞證辨證標準?;颊咝”愕螢r不暢,尿如細線或阻塞不通,小腹脹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1.3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辨證標準;年齡>60 歲;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者和(或)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手術損傷、前列腺增生等其他原因導致的癃閉;有消化功能障礙、心血管異常等嚴重原發(fā)性疾??;嚴重出血傾向或有凝血功能障礙;有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5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診治的住院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98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49 例。治療組男36 例,女13 例;年齡65~82 歲,平均(67.89±2.45)歲; 病程20~180 個月, 平均(70.23±21.68)個月。對照組男34 例,女15 例;年齡66~83 歲,平均(67.58±2.23)歲;病程21~180 個月,平均(68.88±20.85)個月。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駐馬店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院準字2021-12 號)。
2.1 對照組 給予針刺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囑咐患者將小便排空,使其保持側臥位,取穴關元、中極、水道、陰陵泉、三陰交、膀胱俞、氣海,選取0.3 mm×40 mm 毫針應用平補平瀉手法開展針刺,每穴留針30 min 后,給予拔針,每天1 次,連續(xù)治療1 個月。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處方: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白芍各10 g,車前子、澤瀉各15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連續(xù)治療1 個月。
3.1 觀察指標①中醫(yī)證候積分。參考文獻[6]評估2 組治療前后小便滴瀝不暢、尿如細線、阻塞不通、小腹脹滿中醫(yī)證候,根據(jù)癥狀的無、輕、中、重度程度分別計0、2、4、6 分,嚴重程度與分值成正比。②排尿指標。評價2 組治療前后排尿情況,指標包括排尿次數(shù)與膀胱殘余尿量。③尿流動力學指標。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2 組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指標進行檢測,檢測指標包括膀胱最大容積(Vmax)、膀胱最大尿流速(Qmax)。④臨床療效。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秩和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與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參考文獻[6]擬定。治愈:患者小便恢復通暢,體征良好,癥狀消失;好轉:癥狀體征均有改善;未愈:體征與癥狀未見改善。
4.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治療前,2 組小便滴瀝不暢、尿如細線、阻塞不通、小腹脹滿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小便滴瀝不暢、尿如細線、阻塞不通、小腹脹滿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3 2 組治療前后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比較()
表2 2 組治療前后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比較()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4 2 組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Qmax、Vmax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Qmax、Vmax 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Qmax、Vmax 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2 組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5 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治療組總有效率97.96%,高于對照組77.55%(P<0.05)。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發(fā)現(xiàn)中風后,患者大腦皮層中央?yún)^(qū)控制膀胱及排尿反射的神經(jīng)組織會出現(xiàn)損傷,影響患者正常的排尿功能,導致尿液不能自行排出,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7-8]。中醫(yī)認為中風后癃閉病機主要為患者中風后,氣血逆亂,瘀血阻滯,阻塞水道,導致氣機不暢,膀胱氣化失司所致。本研究采用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針刺治療,其中桂枝茯苓湯加減由《金匱要略》中桂枝茯苓丸結合臨床經(jīng)驗化裁而來,方中桂枝溫陽化氣、活血通經(jīng),茯苓健脾利濕,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白芍養(yǎng)血化瘀、柔肝止痛,車前子、澤瀉清熱祛濕利尿。諸藥合用,起活血化瘀、祛濕利尿之功。針刺關元培元固本、補益下焦,增強體內元氣;中極清熱利濕,緩解小便不利;水道利尿消腫、調經(jīng)止痛,助通利水道;陰陵泉健脾滲濕、通利關節(jié)、祛濕消腫;三陰交調補肝腎、行氣活血;膀胱俞利尿通淋、清熱利濕,強化膀胱功能;氣海益氣助陽、調經(jīng)固經(jīng)、調理氣血。通過針刺上述穴位可起到調理氣血、通利水道、強化膀胱功能,激發(fā)穴位周圍的經(jīng)絡氣血活動,促進氣血流通,消除濕邪,減輕患者癃閉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針刺治療可有效緩解老年中風后癃閉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確切。
研究發(fā)現(xiàn)中風后,患者腦葉和基底節(jié)區(qū)等受損,排尿反射通路被破壞,膀胱-骶反射弧失去自主控制能力,導致排尿功能發(fā)生障礙[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排尿次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均低于對照組,Qmax、Vmax 高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湯加減聯(lián)合針刺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桂枝中桂皮醇和桂皮醛等揮發(fā)油類物質具有解熱、鎮(zhèn)痛、擴張血管和利尿等作用[10];茯苓內含的乙酸乙酯組分能夠促進尿液排出,改善水液代謝,具有較強的利水功效[11];桃仁能夠增強單側輸尿管結扎誘導的腎間質纖維化實驗大鼠鈣黏蛋白、減弱α-平滑肌激動蛋白和纖維連接蛋白的表達來改善腎小管上皮細胞轉分化,減緩腎間質纖維化病程進展[12]。刺激關元穴能夠調節(jié)微RNA-199a-3p 表達,激活干細胞因子受體和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通路,增加逼尿肌興奮性,達到改善尿潴留的目的[13]。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極、關元、水道等穴位與膀胱功能緊密相關,而且上述穴位均處于T11~L1脊髓節(jié)段區(qū)域,可調節(jié)患者膀胱排尿的功能[14]。
綜上所述,桂枝茯苓湯結合針刺治療老年中風后癃閉療效確切,可減輕患者癃閉癥狀,改善排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