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濱
《韓非子·十過》中記載了一段師曠為晉平公撫琴的故事。師曠是春秋時(shí)期有名的盲人音樂大師,相傳《陽春》《白雪》皆為其所作。一天,在晉平公的要求下,師曠彈奏《清徵》,引來十六只黑鶴延頸而鳴,舒翼而舞。晉平公大悅,說:“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曲子了吧?”師曠說:“《清角》更好聽。”晉平公說:“能彈來聽聽嗎?”師曠說:“不可,君上德薄,還不夠格聽,聽了恐招來厄運(yùn)?!睍x平公說:“我年紀(jì)大了,也就這個(gè)愛好,希望能讓我聽?!睅煏绮坏靡?,就彈奏起來。聲音響起,只見有烏云從西北方向涌來,接著彈奏,平地刮起了大風(fēng),大雨也隨之而至,帷幕被撕裂,案幾上的杯盤摔碎一地,廊上的瓦噼里啪啦墜落,賓客四處奔散,晉平公也嚇得趴在廊室之間。由此,晉國大旱,赤地三年,晉平公也患病癱瘓了。
這個(gè)故事用夸張的傳奇筆調(diào)描述了師曠琴技的高超絕妙,同時(shí)也昭示了音樂的道德能量。音樂有正聲,也有“鄭聲”??鬃诱f:“鄭聲淫,佞人殆?!鳖j廢柔媚的靡靡之音消解人的意志,是亂世之音、亡國之音。《史記》記載,商紂王貪戀酒色,“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最終身敗國亡是必然的結(jié)局。
(拾 貝摘自《中國社會(huì)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