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琿
每到周日,我家就會有“一場好戲”上演。
首先上場的是由爸爸“扮演”的“武生”。早上的第一聲鬧鈴一響,他就會準(zhǔn)時起床,然后一溜煙飛奔到廚房,拿起大菜刀,開始“表演”。爸爸首先掏出一個土豆,熟練地削皮。別看爸爸人長得笨拙粗獷,但是他那雙大手卻靈活得很。不信?你看,眨眼工夫,他就把土豆削好了,削完皮的土豆散發(fā)出金色的光芒。接著,土豆還沒來得及展示自己圓滾滾的身體,瞬間就在爸爸的大手下變成了土豆絲,這絲條條分明,晶瑩剔透。然后,就是爸爸的高光時刻—快手切魚!只見他手起刀落,再頑固的魚鱗,也會迅速離開魚的身體,魚肉卻完好無損。接著,爸爸把魚一些“雜七雜八”的部位三下五除二都切了下來,只剩下白白的魚肉和其中的魚骨。緊接著,爸爸將魚肉一片片割下。且看看刀工有多巧妙—那白色的魚肉變成了通透的“玻璃”。魚骨呢?早就一整根搬家去了垃圾桶。不久,桌上便擺滿了食材,花花綠綠,金光閃閃,如同點翠頭面。
“接下來就交給我吧!”一個婀娜的身姿緩緩映入眼簾—由媽媽“扮演”的“花旦”上場了!她的“拿手好戲”是煎、炒、烹、炸!熱油下鍋,蔥姜爆香,下魚翻炸,出鍋擺盤,媽媽情緒高漲,時不時哼上兩句,于騰騰熱氣中演繹著節(jié)奏緊湊的“西皮流水”。炸魚外焦里嫩,炒土豆絲酸甜可口,熗白菜絲絲入味……整個廚房成了媽媽的“天下”。
奶奶則是賢惠端莊的“青衣”。沒有水袖,也沒有繡花鞋,圍裙就是她最亮眼的行頭。不必贊美她揉面時的從容不迫,也不必驚嘆她自制的蔬菜汁色彩斑斕,她隨手幾下捏出的“虎頭帽娃娃”面人才真正讓人拍手叫絕。你瞧,她在白面皮上貼上了黑眼睛、小鼻子,還有粉紅的笑臉,這還不夠,最后還給娃娃戴上一頂喜氣洋洋的“虎頭帽”,讓娃娃捧上一個金元寶—這難道不是件藝術(shù)品嗎?一場“表演”下來,我不得不由衷佩服“姜還是老的辣呀”!
我和爺爺呢?雖然是打下手,但也忙得不亦樂乎。爺爺?shù)谋亲颖惶詺獾奈夷ㄉ狭嗣娣?,還在那里假裝生氣呢!我在一邊笑得前仰后合,誰知樂極生悲,撲通一聲摔了個四腳朝天,引得全家人哄堂大笑。我倆儼然成了一場戲的文丑和武丑。
家中氤氳著其樂融融的幸福味道,我想,應(yīng)該為我家周末的這場“表演”取個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好呢?就叫“一場好戲”吧!
指導(dǎo)老師:李曉穎
【點評】小作者將周末一家人在廚房分工協(xié)作比作一家人合作演出好戲,十分新穎有趣,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