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王 菲
結合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9月,我國光伏發(fā)電新增并網容量已突破1.28936億kW,集中式光伏電站占據約47.93%;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站占比52.07%。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某公司將改革中心放于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儲能項目上,采用對比分析法進行儲能選型研究,以期滿足公司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求。
某公司運行的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主要包括變壓器、計量器、電纜、保護裝置、逆變器以及光伏電池組件等結構。之所以需要對比分析多項儲能技術應用效果,實則為了滿足某公司光伏發(fā)電能量儲備不同需求。其中,較為主要的是某公司在光伏發(fā)電項目中,往日曾因系統(tǒng)故障引起斷電后果,造成用戶滿意度下降。
為給某公司備用電源給予儲能保障,實現全天候穩(wěn)定發(fā)電,及時在系統(tǒng)故障情況下轉而啟動備用電源,實現儲備能量的有效供應,具體結合下列公式了解公司光伏組件發(fā)電情況,繼而確定儲能技術應用需求。即:q=Iaσγ,式中:q表示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中光伏組件日發(fā)電量(Ah);I、a、σ、γ分別表示峰值工作電流(A)、峰值日照時數(h)、斜面修正系數與衰減損耗系數。
某公司運行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期間,受雨天、光照強度等外在因素影響發(fā)電量,導致不同氣候下容易出現供電不穩(wěn)現象。尤其在連雨天里,需及時利用儲能技術補充電能。假設以蓄電池作為儲能載體,其補充容量(q補)可以結合下列公式進行分析,表明之所以要應用儲能技術,是為了借助調峰平峰作用增強發(fā)電穩(wěn)定性。
式中:φ、q負載、H分別指代安全系數、負載日平均耗電量(Ah)、最大連雨天數(d);P負載、V負載、H’表示負載功率(W)、負載工作電壓(V)、每日工作小時數(h)。發(fā)電系統(tǒng)運行期間常將天氣好時多余發(fā)電量儲備在儲能裝置內,以備惡劣天氣下保持峰谷平穩(wěn),應對發(fā)電系統(tǒng)與發(fā)電負荷不均衡風險。
某公司應用儲能技術時,除了在上述兩個應用場景內有明確需求外,還期待依靠儲能技術產生電網頻率支撐效果,以此最大化保護電力設備運行安全。根據往日調查發(fā)現在電網頻率波動明顯情況下,容易誘發(fā)電力設備損毀狀況,無形中加大廠內設備維修成本。若能及時運用儲能技術,將在充放電流量靈活調節(jié)下保持電網頻率持穩(wěn),即高頻率下高效儲能,繼而在調頻作用下始終將電網頻率控制在50Hz左右[1]。
從上述研究中確定儲能技術在多場景中均有適用性,因而某公司主要圍繞常見的三種儲能技術類型展開對比分析,并從中找到更合乎生產規(guī)模和運行條件的儲能技術,以便從儲能技術研究分析中積攢實踐經驗。
2.1.1 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技術實則是指利用水庫水資源地勢差異儲備多余電能,多在電廠周邊建設抽水蓄電站,此項技術基本上能有40年到60年的儲能壽命,其循環(huán)效率最高可達到85%,容量為500MWh至8000MWh,屬于一項成熟度較高的儲能技術。根據統(tǒng)計全國范圍內抽水蓄能站數量,2023年共有239個,其儲能容量大概為8.23億kW,截至2022年年末已成功完成4579萬kW裝機任務,總投資額已超過1萬億元,且至少有90%的抽水蓄電站由中國電建負責建設和設計事項。
雖然此項儲能技術確有可行性,但在實際分析中發(fā)現在某公司周邊修建抽水蓄電站的可能性較小,而且尚不具備抽水蓄能條件,同時從抽水蓄能技術應用后引發(fā)的電價變化結果,根據下述公式確定該技術投入成本略高于儲能技術預算標準:W=a+b+c+d+e,式中:W代表抽水蓄能技術應用后工商戶用電價格(元/kW);a、b、c、d、e代表上網電價、線損費用、輸配電價、系統(tǒng)運行費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費用。而在《關于抽水蓄電站容量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533號(2023)》規(guī)定中,預計2025年電價加權平均值在565.2元/kW左右,到2030年抽水蓄能站裝機規(guī)模將超過1.67億kW,全國范圍內光伏發(fā)電站預估運行費用在1002億元左右,此時將加劇電廠經濟負擔。據此,依據相關在試驗研究中暫時不考慮應用該技術儲備多余電能。
2.1.2 壓縮空氣儲能
在某公司選擇機械儲能技術期間,嘗試依靠電動空氣壓縮裝置儲備多余電能,隨即在壓縮空氣輔助下促進汽輪機正常發(fā)電,在機械能與電能轉換中實現有效儲能。針對此項技術應購進空氣壓縮裝置、發(fā)電機、離合器等設備,同時需增設燃燒室,購買燃料。
考慮到在嘗試應用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期間,引發(fā)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后果,違背了綠色發(fā)展理念,所以為消除此項技術環(huán)境污染風險,從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示范項目中汲取經驗確立改進思路,預計在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裝備助力下,能夠達到1.32億kW的年發(fā)電量,其標準煤節(jié)省數量為4.2萬t,碳排放量減少10.9萬t。
另外,某公司在研究該技術時,發(fā)現100倍大氣壓壓縮空氣,1m3對應12.9kWh電能;200倍大氣壓下1m3壓縮空氣對應28.3kWh電能。若從20℃增至300℃,此時壓縮空氣儲備電量可達到54.4kWh,并且對某公司嘗試應用空氣壓縮儲能技術期間,預測初期裝載相關設備可能需要1200元/kWh,運行維護費用在0.15元到0.25元/kWh以內,然而雖然此項技術有一定開發(fā)價值,但因其效率在70%左右,且響應時間最長為9min,故而對中小型生產規(guī)模仍有不足,根據試運行后系統(tǒng)效率分析,未實現高效儲能目的。
2.1.3 飛輪儲能
飛輪儲能技術同樣是在飛輪機輔助下進行有效儲能,以電動機驅動作用,促使飛輪機飛輪保持旋轉狀態(tài),隨即通過電磁感應儲能,其飛輪轉動能量(Q動)與轉速(v)有一定關聯。即:Q動=0.5mv,式中:m代表飛輪質量(kg),轉速越快動能越大。此項技術屬于一項環(huán)保性強且儲能效率較高的儲能技術。經過研究發(fā)現,此項技術在中小型光伏發(fā)電站中未實現全面推廣,更多用于風力發(fā)電站中。因此,經分析某公司難以利用該技術獲得儲能服務。
2.2.1 超級電容器
某公司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儲能技術對比分析試驗中,還提出以超級電容器作為儲能裝置,根據了解:此項技術充放電次數至少為10萬,且具備可逆性儲能特征。將傳統(tǒng)儲能裝置與超級電容器進行比較,顯然超級電容器可獲得10%到20%的內阻變化幅值,功率密度在100至1萬W/kg以內。而且超級電容器在惡劣條件下仍舊適用,在-40℃到+80℃高低溫條件下,均能保持良好儲能狀態(tài),并且基本無需額外維護。在其儲能作業(yè)中結合下列公式能明確儲能電量(Q)和充放電變化規(guī)律:,式中:C表示超級電容器電容量(F);V為電壓(V);I為充電電流(A);t為充電時間(s);R為電阻(Ω)。充電時間越長,儲備的電能越多。由此表示在提高環(huán)保水平時,可以考慮以超級電容器充當儲能裝置。
2.2.2 超導磁儲能
超導磁儲能技術的設想最早出現在1969年,由學者Ferrier提出,而目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機構可以提供技術支持,于2011年首次在10.5kV超導變電站內配備1MJ/0.5MWA高溫超導磁儲能裝置。實際應用階段,需要先行采集儲能信號,隨即在變壓器、控制器、變流器、磁體保護系統(tǒng)、超導磁體作用下進行儲能。雖然經過分析確定此項技術確有高效率優(yōu)勢,但在投入成本和運行條件(持續(xù)低溫環(huán)境)部分仍有局限性。經過嘗試應用多種儲能技術,可從中歸納出技術優(yōu)勢,表1兼顧某公司生產條件優(yōu)選超級電容器。而對于適用性較強且廣泛應用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也在某公司內作為備選儲能技術展開深度研究。
表1 某公司不同儲能技術方案試運行分析結果
2.3.1 鉛酸儲能
電化學儲能技術因其易于操作,更易滿足某公司迫切儲能需求。其中,鉛酸儲能技術主要是在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運行中安裝鉛酸蓄電池,結合下列公式可知曉儲能效果:Q電=I電h,式中:Q電代表鉛酸蓄電池儲備能量(Ah);I電為鉛酸蓄電池電流(A);h為儲能時間(h)。
某公司在嘗試使用鉛酸蓄電池儲備多余電能時,發(fā)現雖然該項技術采購成本低,但源于電池槽內無極板配件,且充盈著大量硫酸電解液,造成使用期間很容易出現故障,整體維護成本較高。在對試運行中配備的鉛酸電池損壞原因進行分析后,確定多與運行環(huán)境有關。即廠內安裝鉛酸蓄電池期間,放電后溫度未保持在-15℃到50℃以內,充電后溫度未合理控制在40℃以內,儲能中溫度也低于-15℃,由此表明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都會加劇損壞風險。一般最佳溫度應為10℃至35℃,增溫1℃將增加5個循環(huán)次數,若將其置于50℃高溫環(huán)境下,將縮短使用壽命。
考慮到某公司在環(huán)境溫度控制上仍未達到鉛酸蓄電池運行標準,所以此項技術也缺乏可行性。為進一步摸索電化學儲能技術的實踐價值,還提出在廠內以鋰離子電池替代鉛酸蓄電池進行儲能作業(yè)。
2.3.2 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具體以氧化鋰鈷和石墨充當正負極材料,充電時鋰離子脫離,使三價碳氧化為四價碳,之后到達石墨負極后提供電子。鋰離子電池不僅具備儲能功能,而且還能直觀顯示儲能狀態(tài),繼而根據電池剩余容量占比(SOC)判斷某公司儲能容量:SOC=Qc/Ci,式中:Qc、Ci各自指代鋰離子電池剩余容量(Ah)、恒定電流放電時電池容量(Ah)。
在判斷鋰離子電池是否可作為優(yōu)選儲能技術時,某公司整合了鉛酸蓄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分析結果,見表2,確認此項技術具備循環(huán)壽命長、運行效率高特征。另外,為落實該技術,還提出了明確的技術管理規(guī)定:電池電壓誤差<±30mV;SOC指標診斷精度在5%左右;電池健康狀態(tài)診斷精度在8%左右;配備散熱和監(jiān)控裝置,預計引進電池管理系統(tǒng)對鋰離子電池蓄能效果展開全方位監(jiān)督。經由上述對兩種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綜合分析,明顯鋰離子電池值得作為高效儲能技術進行廠內推廣[2]。
表2 電化學儲能技術對比分析
某公司在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運行儲能階段,主要圍繞機械儲能、電磁儲能和電化學儲能技術展開研究,并從中判斷不同儲能技術的適用范圍,隨即考慮到某公司屬于中小型發(fā)電站,主要有備用電源儲能需求和環(huán)保要求,故可以選擇超級電容器進行儲能,又或是選用應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將其作為后備電源儲能載體,進而促使在可靠的儲能技術保障下有效改進電力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