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中 李 伊
雪橇犬是一類因善于拉雪橇而聞名世界的犬,其犬種主要包括西伯利亞雪橇犬(哈士奇)、阿拉斯加雪橇犬、薩摩耶犬、愛斯基摩犬、奇努克犬等。雪橇犬拉著雪橇在冰天雪地中馳騁的畫面,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鑒于國內(nèi)不少讀者對雪橇犬的了解較為有限,筆者在閱讀和梳理大量歷史和科學文獻的基礎上,概括出如下有關雪橇犬的有趣事實,以饗讀者。
相關學界至今無法確定犬拉雪橇具體的起始時間。有的研究者認為,關于犬拉雪橇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大約1000 年前。有的研究表明,犬拉雪橇可以追溯到大約4000年前。2022 年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雪橇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約9500 年前。
在人類現(xiàn)代史上,雪橇犬與著名的“淘金熱”密不可分。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在阿拉斯加地區(qū)和加拿大西北部發(fā)生的淘金熱,重新喚起人們將雪橇犬作為交通工具的興趣。在輪船、火車和馬匹無法通行的條件下,犬拉雪橇成為當時最簡單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任何在冰凍季節(jié)需要移動的人或物,如勘探者、捕獵者、醫(yī)生、郵件、物資等,都只能借助雪橇犬來運送。淘金者借助雪橇犬到達大多數(shù)的淘金營地。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雪橇犬如此受歡迎,以至于在西雅圖市的街道上連流浪犬都見不到,這里的犬幾乎都被送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承擔拉雪橇的工作,難怪這個時期被稱為“雪橇犬的時代”。
犬拉雪橇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一種運動,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丹麥等國頗受民眾的喜愛。1972年,犬拉雪橇成為阿拉斯加州的官方體育項目。在該州,許多居民養(yǎng)雪橇犬不僅為了獲得陪伴,還為了體驗犬拉雪橇所帶來的刺激和歡樂。犬拉雪橇也成為該州主要的旅游活動之一。雖然犬拉雪橇項目于1932 年在紐約普萊西德湖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以及1994 年在挪威利勒哈默爾市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上,已經(jīng)成為奧運會表演項目,然而至今還未升級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雪橇犬對嚴寒天氣有著很強的適應性。雪橇犬已進化出可以在極度嚴寒的天氣中生存的本領。雪橇犬身上長有厚厚的雙層被毛,底層是濃密而柔軟的底毛,外層是長而堅硬的護毛。底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溫。護毛既可以保溫,也可以保護皮膚。雙層被毛有助于雪橇犬在嚴寒的環(huán)境中保持體溫。在嚴寒的夜晚睡覺時,它們會蜷縮身體,把鼻子和尾巴塞進被毛里取暖;蓬松的尾巴可以為其鼻子提供覆蓋物。
雪橇犬在嚴寒的環(huán)境中拉雪橇時,每天需攝入大約42kJ 的熱量。充足而均衡的食物是確保雪橇犬能夠抵御嚴寒和不斷奔跑的重要前提。在拉雪橇的季節(jié),雪橇犬平均每天需要消耗大約42kJ 的熱量,因而它們需要攝入足夠的食物來滿足其高能量需求。其食物通常包括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來源如魚、肉等,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只有吃飽喝足,雪橇犬才能夠在嚴寒的環(huán)境中跑得又快又好。與之相比,普通家犬每天僅需攝入大約6kJ 的熱量。
雪橇犬在嚴寒的環(huán)境、長途比賽或旅行的過程中需要穿著短靴,這種靴子可以保護它們的爪子不被粗糙的雪或冰擦傷。在著名的艾迪塔羅德犬拉雪橇比賽中,雪橇手必須為每頭犬準備至少8 雙短靴。實際上,大多數(shù)犬在比賽中所耗費的短靴遠遠不止8 雙。在比賽或遠征開始之前,雪橇手通常會細心地為每頭犬穿上短靴。
優(yōu)秀的雪橇手不僅要與雪橇犬隊中的每頭犬建立情感聯(lián)結,更要充分了解每頭犬的獨特品質(zhì)和個性。然后在此基礎上,雪橇手依據(jù)雪橇犬的力度、技能、敏捷性和品質(zhì)給它們分配特定的位置和角色,每頭犬依據(jù)自身與雪橇的位置關系而獲得相應的稱號。
領頭犬位于整支隊伍的最前面,負責執(zhí)行雪橇手的指示,引導隊員行駛在正確的路線上,并設定合適的前行速度。領頭犬具有快速的反應力和出色的判斷力。每支犬隊中一般有1~2 頭領頭犬。搖擺犬緊跟在領頭犬后面,其主要任務是協(xié)助領頭犬掌控前進速度以及雪橇的方向,確保其他隊員跟隨領頭犬前進。尤其是當領頭犬轉(zhuǎn)彎時,搖擺犬會引領其他犬排成弧線,及時跟隨領頭犬轉(zhuǎn)彎。輪子犬是離雪橇最近的犬,也是犬隊中體型最大、最強壯、最有力的犬。相較于其他犬,輪子犬更早承受雪橇的重量,因而其主要責任是最早拉動和操控雪橇。輪子犬較為冷靜、穩(wěn)重,這樣才不會害怕緊隨其后的雪橇。輪子犬在確保雪橇安全通過狹窄彎道或者將陷入雪堆里的雪橇拉出來方面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其余的犬基本上都是聯(lián)犬,它們是大部分牽引力的來源。
在人類歷史上,雪橇犬在諸多涉及救援或運送物資的重要任務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925 年雪橇犬接力送血清的事件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1925 年1月,阿拉斯加北部的諾姆鎮(zhèn)爆發(fā)白喉疫情。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傳染性和高致死率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幸的是,諾姆鎮(zhèn)當時已經(jīng)沒有能夠抗白喉的免疫血清。此外,小鎮(zhèn)還面臨重重不利條件:當時的冬季是幾十年來最惡劣的冬季,平均氣溫為零下34℃,最低氣溫達到零下65℃,這是當?shù)?0 年來最低的氣溫。當時的諾姆鎮(zhèn)不通公路,附近的港口已完全封凍,飛機在肆虐的暴風雪和極寒的天氣中無法正常飛行。要想控制疫情,必須及時從外地獲得血清,而離他們最近的血清卻在1085km 之外的奈納納鎮(zhèn)。當局最終決定采用雪橇犬接力的方式運送血清。20 位雪橇手和大約150 頭雪橇犬齊心協(xié)力,“犬”不停蹄,僅用5 天半的時間跑完了正常情況下需要25 天時間才能走完的路程,將血清安全送至諾姆鎮(zhèn)。這一雪橇犬們拼命送血清的接力賽被后人譽為“偉大的急救賽跑”。
雪橇手貢納·卡森和他的13頭雪橇犬承擔“最后一棒”的任務,“巴爾托”是該犬隊中一頭經(jīng)驗并不豐富的領頭犬。面對咆哮的暴風雪,卡森幾乎睜不開眼。在令人類束手無策、能見度幾乎為零的困境下,“巴爾托”依靠敏銳的嗅覺,通過讓鼻子緊貼地面嗅曾經(jīng)留在道路上的熟悉氣味,進而找到回諾姆鎮(zhèn)的路??ㄉ退难┣寥牃v經(jīng)大約20 小時、80km 的艱難跋涉,最終于1925 年2 月2 日將血清成功送到諾姆鎮(zhèn),拯救了1400 多人的性命。“巴爾托”因其出色的表現(xiàn)而聲名遠揚。1925 年12 月中旬,為紀念“巴爾托”等雪橇犬不畏死亡運送血清的事跡,美國政府在紐約中央公園中的蒂施兒童動物園里設立一尊“巴爾托”雕像。該雕像大約1.2m 高,由美國著名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喬治·理查德·羅斯創(chuàng)作。
犬拉雪橇比賽包括短距離比賽、中距離比賽和長距離比賽。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長距離比賽當屬艾迪塔羅德犬拉雪橇比賽(下文簡稱艾迪塔羅德賽)。艾迪塔羅德賽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比賽,被譽為“地球上最后一種偉大的競賽”。最初設立該賽事的一個目的是為了紀念1925 年雪橇犬舍命運送血清的英勇事跡。該賽事每年三月在阿拉斯加舉行,其主線“艾迪塔羅德路線”穿越大半個阿拉斯加州,設在該州南部的安克雷奇市和北部的諾姆鎮(zhèn)之間,總長度為1569 ~1606km。該主線之所以被命名為“艾迪塔羅德路線”,是因為艾迪塔羅德是該路線上面積最大的城鎮(zhèn)。每個參賽隊由1名雪橇手和16 頭雪橇犬組成。一般而言,參賽的雪橇犬可以保持每小時16 ~24km 的速度,每天可以拉雪橇8 ~10 小時,其長途跋涉的總時間長達8~15 天。當雪橇到達終點線時,至少要有5 頭犬仍然拉著雪橇才算完成比賽。當最后一位雪橇手越過終點線或退出比賽時,整個比賽正式結束。榮獲冠軍的雪橇手將獲得大約6 萬美元的獎金,榮獲冠軍的領路犬將獲得金項圈。第一屆艾迪塔羅德賽于1973 年舉行,當年獲冠軍的雪橇手為迪克·威爾瑪斯,獲冠軍的領路犬為“浩特福特”。該賽事將雪橇手和雪橇犬的體能推向極限,足以考驗他們的技能、體力、忍耐力、恢復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鑒于此項比賽的殘酷性,一些動物保護主義者對其持批判態(tài)度,他們認為這一比賽是在虐待雪橇犬,有不少犬在比賽中受傷,還有一些犬在比賽中死亡。
2017 年,發(fā)生一起與艾迪塔羅德賽相關的丑聞——雪橇犬服用興奮劑事件。卷入該丑聞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名叫達拉斯·西維的雪橇手。有人指控,在西維率領的雪橇犬隊中有4 頭犬服用了曲馬朵這一違禁藥物,曲馬朵是一種用于緩解和控制犬等動物之疼痛的阿片類中樞性鎮(zhèn)痛藥。西維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并暗示這是競爭對手為了阻止他參賽而做出的造謠行為。最終,他洗清了罪名,沒有受到任何處分。這一丑聞當年幾乎成了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
雪橇犬在人類南極探險之旅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探險隊曾在北極借助于雪橇犬完成了諸多探險任務。鑒于雪橇犬在北極探險中的成功應用,探險家們推斷雪橇犬對人類的南極探險也會有所幫助。在人類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南極探險中,雪橇犬因其對極寒天氣的適應性而被帶入南極大陸,成為當時最可靠、最便利的交通工具。
1898 年,挪威探險家卡斯滕·波克戈里文克以及其他9 位探險者,率領著75 頭西伯利亞雪橇犬登上南極大陸,這標志著人類在南極大陸首次使用犬拉雪橇這一運輸方式。這10 個人和75 頭犬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成為這片神秘土地的“主人”。1911年,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以及其他幾位探險者也采用犬拉雪橇的方式探索南極大陸,他們在97 頭雪橇犬的幫助下到達南極點。阿蒙森因此被譽為人類歷史上首位登上南極點的探險家。由此可見,雪橇犬為推進人類的南極探險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探險者在南極探險之旅中利用雪橇犬的做法一直延續(xù)到1991年。1991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市,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雪橇犬身上可能攜帶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尤其是犬瘟熱等疾?。﹤魅窘o海豹等南極野生動物,南極條約協(xié)商國簽署了《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認為雪橇犬不宜再進入南極大陸,這意味著曾為人類南極探險效勞近百年的雪橇犬以后無法再登陸南極。
雪橇犬拉雪橇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們對嚴寒天氣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它們在拉雪橇比賽中展示出諸多值得人類學習的精神,如團結協(xié)作、吃苦耐勞、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等。雪橇犬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在惡劣環(huán)境下在運送重要物資、助力人類探險、拯救人類生命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雪橇犬如今已經(jīng)成為勤勞、忠誠、勇敢、堅韌、合作、智慧、奉獻等美德的代名詞。了解、尊重和善待雪橇犬是每個犬主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