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靖雅,沈萬夫
(1.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2.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0)
隨著建設工程進一步從五方責任主體模式向EPC 模式轉變,總承包企業(yè)有了更高技術調整空間。工程層面,設計和施工深度交叉、通盤考慮,地方政府及業(yè)主的較高支持力度[1],能夠使參建各方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工程總承包企業(yè)通常通過PPP+EPC 等形式參與到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中,作為概算編制的主體和質量的主要責任方,如何在確保成本底線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互利共贏,成為工程總承包技術管理的難題。
本文聚焦建造標準這一設計管理工具的應用,解析該工具如何在EPC 模式下應用,以期能夠對強成本控制的EPC 工程的設計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統(tǒng)計表明,大部分項目實際成本是其所需成本的2 倍,72%的項目超預算,70%的項目工期滯后[2]。因為立項階段的預算依據(jù)往往不是由完整的技術圖紙和文件計算得來。此外,施工單位通過圖紙漏洞尋求變更,引起成本上升。設計院樣本依據(jù)少,概算多來自定額計算,對市場真實情況難以明晰。通過建造標準編制,結合市場信息和工程經驗,能夠有效發(fā)現(xiàn)成本支出比重較大部分。如果能夠在項目各階段,由專業(yè)團隊編制和深化建造標準文件,可實現(xiàn)全過程成本控制。
傳統(tǒng)五方責任模式下,設計院專注通過技術審查,選用的營造做法和材料沒有明確約定。機械迎合規(guī)范要求,忽視實際工程中的可施工性原則。編制建造標準,首先在材料層面約定檔次、技術要求,其次在標準編制的過程中,對工程營造做法進一步推敲,提升質量控制水平。
在工程審計中,需要可作為合同附件的標準描述文件約束各方行為。政府投資項目常見的合約描述風險有下列幾個方面:政治、法律、市場、自然、融資、設計、建造、運營、關系、第三方。以政企合作PPP 為例,我國尚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和法律體系約束定義PPP 項目的協(xié)議過程[3]。項目公司對總包、總包對分包的約束,缺乏工具。編制建造標準,對于材料標準、技術要求,寫入補充合同文本,約束各方行為。
因為“工程施工本質上是設計理念的實物化”[4],工程項目的成敗在項目設計“謀劃”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從投資管理角度而言,急需設計階段就明晰最終成果。在當代的股權管理結構下,建設單位關注最終產品為股東帶來的投資收益。EPC 總承包單位需要謀劃好利潤空間,確保工程“可施工性”。監(jiān)督管理角度,監(jiān)理、審計等機構需能夠明確指導概預算編制的工具,動態(tài)控制建設成本。編制建造標準能夠針對這些情況逐一擊破。
在編制和細化建造標準前,首先要明確區(qū)分建設單位(含政府)、總承包,包括由EPC 總承包管理的設計、施工各分包之間的關系職責。
建設單位(含政府投資項目的政府方)是項目投資、開發(fā)、運營主體,關注最終產品的質量,成本管理,使用功能,工程標準和目標的履行也是其關注重點。其管理目標分為抽象和具象,具象目標是市政或者房建工程本身,抽象目標包括工期、質量、成本、安全環(huán)保等。
工程總承包有根據(jù)合同協(xié)議滿足建設單位提出抽象、具象目標的要求。在EPC 模式之下,工程總承包是技術總負責??辈?、設計、采購、施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管理,技術標準和責任,都在總承包單位。EPC 模式下各專業(yè)分包只與總承包簽訂合同,建設單位原有的相關技術管理職能轉移到了總承包單位。
監(jiān)理單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單位,除了要監(jiān)督總承包按照圖紙和工程技術規(guī)范完成工程,審查項目公司在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合規(guī)性之外,深入到成本、材料、合約等各個方面的具體內容,也需要有可操作性較強的管理工具,建造標準是參建各方都能認可的。
綜上所述,項目相關的幾大責任方有眾多的管理接口,各相關單位在明確自身職責范圍的前提下,共同使用建造標準這一個對接管理工具,能夠使大家在同一平臺高效工作。
目前,國務院部門規(guī)章、建筑規(guī)范標準層面,尚無“建造標準”的定義。成熟的建造標準編制流程、標準內容,基本由優(yōu)秀的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創(chuàng)建并應用。
建造標準定義可概況為:根據(jù)不同的工程建設目標和產品類型,對工程各分部分項工程的選用材料和重要技術參數(shù)進行控制的文件。
編制建造標準的主體為EPC 總承包單位,應由其設計和工程技術負責人牽頭,標準的條目、具體內容確定,一般由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共同完成,征求相關單位意見。
建造標準的建構過程,需要根據(jù)工程類別不同,劃分出不同的建筑、市政、園林景觀等不同功能、業(yè)態(tài)類型,分別加以控制。
例如,建筑應該區(qū)分辦公建筑、居住建筑、地下室等,根據(jù)不同的目標用戶,劃分不同的等級。建筑各個部位的控制項目,可以根據(jù)階段不同,參照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附錄B 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劃分表格的主要項目。此外,還應該對照《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建標[2003]206 號)及GB50854—2013《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工程量計算規(guī)范》等文件規(guī)范各條目內容。
隨設計深化可加強控制標準,施工圖階段如門窗的分項工程,可以擴展到各部位的鋁合金主型材、玻璃、隔熱條規(guī)格等細項。市政類項目,特別是綜合管廊,分區(qū)段確定管線類別、管廊結構要求、不同管線要求,建造標準在項目管理中可操作性極強。
為實現(xiàn)建筑的全部功能可根據(jù)需要增加控制項,這些項目通常和成本直接相關,如建筑功能空間的柱距、層高、凈空、荷載等要求,單車位地庫面積、單方園林造價等。為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對工法工藝也可約定,典型案例是支護止水工程,這種“看不見”又無法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子項,對工程造價有巨大影響,成本控制角度應編入建造標準。在外圍護結構分部,在初設階段可以做表1 所示細項控制。
表1 方案階段建造標準節(jié)選示例
設計場景中,通常遇到建造標準中難以區(qū)分主控和輔助項目的情況。建議采用管理學中的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及質量控制理論中的質量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采用WBS 法分解抽象目標,分析影響目標實現(xiàn)的全部因素,采用QFD 分析法,分析對應項目對整個系統(tǒng)目標的權重影響,決定是否納入主控要素。
初步設計環(huán)是確定標準內容的關鍵。需要專業(yè)技術團隊,在此階段通過建造標準精確編制概算,實現(xiàn)工程質量標準可控、限額設計可控。在任何國家的體系內,初設階段都是限額設計和實現(xiàn)工程質量目標的關鍵,建造標準是控制的關鍵。
建造標準在實踐中的意義是提供一種工具,實現(xiàn)設計、工程技術、成本造價之間的有序銜接,具象化建設目標,提高項目管理能力。
以住宅類房地產開發(fā)項目為例。市場營銷策劃部門不是技術部門,在目標售價下,容許的單方成本造價由成本控制部門確定,而設計管理部門指導設計院在成本框架下,提供營銷所需產品,依靠的就是建造標準編制,設計院將技術要求落實到各子項,成本部門將各部品子項的品牌提供至營銷部門,各管理單位在同一平臺高效運轉。
通過WBS 分解+QFD 評分的管理學手段,實現(xiàn)相關分項的具體化控制,辨識成本最敏感因素。筆者主持設計管理的某海外公寓改造項目,中資企業(yè)對海外工程各成本項目不清晰。方案設計階段,對項目成本影響要素進行WBS 分解,應用QFD方法加權分析對財務模型影響,在對建安成本、開發(fā)方案、財務管理等各個維度綜合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對該項目盈利能力最正相關的單項因子為“得房率”,進而明確設計管理工作目標。
當建造標準各子項的選材、技術指標確定,通過工程定額或者市場信息價查詢,可以在不同設計階段控制造價,指導估算、概算、預算和工程結算。若在各階段發(fā)現(xiàn)與限額目標有偏差,可快速調整材料和技術指標完成成本優(yōu)化。例如,華東某大型房建PPP 項目應用中,施工單位提出基坑肥槽回填采用流化土,原設計是底層混凝土+上部素土回填分層壓實。經過對材料、工法、技術指標、工時等方面的綜合對比,發(fā)現(xiàn)流化土有優(yōu)勢,向監(jiān)理、咨詢、審計、政府聯(lián)合匯報,迅速獲批,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完成施工圖設計后,結合深化設計最終鎖定建造標準,將標準約定內容納入采購合同文本,對于確保供應商供貨的質量標準及出現(xiàn)質量事故時的責任判定,有了合約層面的依據(jù)。歐洲國家及日本的工程項目通常采用這樣的方法。
綜上所述,建造標準在工程管理實踐中,有明顯的技術實用性。特別是在多樣化的技術管理場景下的幕墻、機電、裝修,市政工程的綜合管廊等方面,同時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初設、施工、建造、招采、運營等全過程階段,都有極強的成本、質量目標控制效果。建造標準是工具、是技術、同時更是一種高效管理模式,提高施工效率,節(jié)約成本,創(chuàng)造更大的利潤空間,是應用的原動力。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案例,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則可以借鑒,用來進一步指導實踐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