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良瑩 龔晶予 吳 迪
(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急性胰腺炎(AP)是由于胰酶被異常激活引起的胰腺組織局部炎癥反應性疾病,其中重癥AP(SAP)具有發(fā)病急、進程快以及病情兇險等臨床特征,易因胰腺感染、壞死繼發(fā)膿毒癥[1]。據(jù)報道SAP 患者若繼發(fā)膿毒癥,病死率可升高至50%~80%[2]。SAP的病因病機紛繁復雜,亦缺乏特效的干預措施,臨床主要采取吸氧、液體支持、抑制胰腺分泌、控制炎癥反應以及合理抗感染等綜合方法,以降低病情惡化的機會,防止出現(xiàn)器官功能障礙,降低胰腺炎病死率[3]。中醫(yī)將SAP 歸入“胰癉”“脾熱病”等范疇,其病位主要在脾,病機為濕熱瘀毒蘊結,致使腑氣不暢、不通則痛,臨證腑實熱結證多見,且“腑以通為用”,故治宜清熱通腑、內瀉熱結為主[4-5]。瀉熱九味湯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四,主治中焦熱結閉塞,上下不通,關隔不吐不利,腹膨脹喘急。本次治療旨在觀察瀉熱九味湯治療SAP(腑實熱結證)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6]中相關標準,1)具備AP 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改變,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發(fā)癥,通常1~2 周內可恢復,不需反復的胰腺影像學檢查,病死率極低;2)具備AP 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改變,伴有一過性的器官衰竭(48 h 內可恢復),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發(fā)癥;3)具備AP 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改變,必須伴有持續(xù)(>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如果后期合并感染則病死率極高。腑實熱結證辨證以AP《急性胰腺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7]為參考,主癥:腹?jié)M硬痛拒按、大便干結不通;次癥:日晡潮熱、胸脘痞塞、嘔吐、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厚膩、脈洪大。同時具備主癥、次癥各2項可選入。納入標準:具備以上AP診斷條件以及辨證要求;年齡18~75 歲;急性發(fā)?。?8 h 內);未經(jīng)外院進行相關治療。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異常者;存在臟腑嚴重功能不全;對本次受試藥物成分過敏;SAP發(fā)病前存在胃腸損傷或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2 臨床資料 篩選104 例SAP(腑實熱結證)患者,均來源于2020 年6 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就治的病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52 例。對照組中男性30 例,女性22 例;年齡36~73 歲,平均(52.47±6.33)歲;急性病程4~31 h,平均(15.81±2.61)h;誘發(fā)類型:膽源性29 例,酒精性18 例,高脂血癥性5 例;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評分[8](15.03±2.68)分。治療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齡37~74歲,平均(51.94±6.30)歲;急性病程4~30 h,平均(16.03±2.65)h;誘發(fā)類型:膽源性28 例,酒精性16 例,高脂血癥性8 例;APACHEⅡ評分(14.94±2.40)分。兩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內科干預措施[6],營養(yǎng)支持:包括體液復蘇、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輸血等;預防性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生長抑素、泮托拉唑等治療方案;抗炎抗菌治療:以抗菌藥物為主;鎮(zhèn)痛治療:以鎮(zhèn)痛類藥物為主。治療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瀉熱九味湯內服,組方:大黃10 g,黃芩12 h,澤瀉12 g,升麻9 g,羚羊角6 g,山梔子9 g,生地黃15 g,玄參12 g,芒硝6 g。隨癥加減:嘔吐重者加紫蘇梗、竹茹各10 g;痛甚加青皮、佛手、延胡索9 g。每日1 劑,由本院中藥房制成2 袋,每袋200 mL,采取口服或胃管注入,每日3次。兩組連續(xù)觀察14 d。
1.4 觀察指標 1)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腹痛腹脹緩解及腸鳴音恢復時間。2)治療前后進行APACHEⅡ評分[8],評價指標有生理學指標、年齡、格拉斯評分、器官系統(tǒng)功能嚴重程度,滿分71 分,得分越高病情越重。3)治療前后進行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7],主癥、次癥都進行4 級評分法,主癥分別計0、2、4、6 分,次癥分別計0、1、2、3 分。4)治療前后進行腸黏膜屏障功能檢測,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mL,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
1.5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癥狀、體征緩解時間在3 d以內及消失時間在14 d 以內,療效指數(shù)≥95%。顯效:癥狀、體征在14 d 以內明顯好轉,70%≤療效指數(shù)<95%。改善:癥狀、體征在14 d 以內都有所好轉,30%≤療效指數(shù)<70%。未愈:癥狀、體征14 d 以內未見好轉甚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7]。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傆行Р扇∨R床控制、顯效、改善加以計算。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見表1。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腹脹等相關癥狀緩解時間顯著縮短(P<0.05)。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下同。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腸鳴音恢復5.30±0.68△6.12±0.77 n 52 52腹痛緩解4.44±0.59△5.91±0.73腹脹緩解4.81±0.62△6.03±0.75
2.2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14 d后,兩組APACHEⅡ評分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更顯著(P<0.05)。
表2 兩組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治療后7.93±0.99*△9.30±1.52*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52 52治療前14.94±2.40 15.03±2.68
2.3 兩組治療前后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14 d 后,兩組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更明顯(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別治療組(n=52)對照組(n=5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腹?jié)M硬痛拒按5.11±0.66 2.59±0.40*△5.16±0.68 3.09±0.47*大便干結不通5.08±0.65 2.47±0.38*△5.12±0.66 3.03±0.46*日晡潮熱3.33±0.48 1.64±0.30*△3.30±047 2.03±0.36*胸脘痞塞3.39±0.49 1.68±0.31*△3.34±0.48 2.09±0.37*嘔吐3.16±0.43 1.58±0.28*△3.19±0.44 2.01±0.36*口臭3.26±0.46 1.55±0.28*△3.21±0.44 1.98±0.34*小便短赤3.35±0.48 1.49±0.27*△3.31±0.47 1.90±0.33*
2.4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 見表4。治療14 d后,兩組血清二胺氧化酶與D-乳酸水平明顯下降,且治療組下降更顯著(P<0.05)。
表4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腸黏膜屏障功能比較(±s)
組 別治療組(n=52)對照組(n=5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二胺氧化酶(mg/mL)81.91±9.67 26.31±4.03*△81.44±9.64 40.93±6.13*D-乳酸(μg/mL)19.04±3.39 6.04±0.75*△18.93±3.37 10.31±2.51*
2.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
表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SAP 多因酗酒、暴飲暴食、膽道疾病以及感染等所致,病機包括胰腺自身消化、炎癥因子過度釋放、氧化應激反應損傷、微循環(huán)障礙等,若不及時加以控制,可誘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9]。西醫(yī)采取抑制胰腺分泌、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措施干預SAP,效果確切,但并不能明顯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中醫(yī)治療SAP 患者有安全性高、療效明顯以及患者依從性高等治療優(yōu)勢,通過多靶點、多途徑能減輕患者的癥狀、恢復腸道功能,增加臨床有效率[11]。
SAP 病位起始位于胰、脾,多因飲食不節(jié)、素體肥胖、情志內傷等使肝膽不利、脾胃不和以及三焦氣機不利,產(chǎn)生氣、食、瘀、濕、熱、毒等無形之邪。同時SAP病情傳變迅速,濕熱毒邪易由肝膽脾胃內傳陽明腸腑,以致腸道實熱結聚不通,表現(xiàn)為氣機阻滯之不通、食積腸腑之不通、血瘀阻絡之不通以及熱毒壅盛之不通,形成腑實熱結證[12]。因此,SAP病因多樣,但“腑實熱結、腑氣不通”可謂其致病之關鍵[13]。中醫(yī)治療總體以“通”為主,以清熱通腑、內瀉熱結為治則。
瀉熱九味湯組成藥物中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并能軟堅潤燥;玄參滋陰泄熱通便,生地黃滋陰生津,兩者合用發(fā)揮滋陰清熱、增液通便的作用;澤瀉利水滲濕,泄熱,使毒熱從小便而解;黃芩、山梔子瀉實火,除濕熱;羚羊角清熱鎮(zhèn)驚;升麻升陽舉陷、發(fā)表解毒,協(xié)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全方合用,功效以通腑瀉熱為主,兼以滋陰通便、利尿、除濕熱。本組治療數(shù)據(jù)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腹脹等相關癥狀緩解時間顯著縮短(P<0.05);治療后,兩組APACHEⅡ評分、腑實熱結證單項癥狀評分明顯下降,同時治療組下降更顯著(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瀉熱九味湯治療SAP(腑實熱結證)療效明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中醫(yī)證候。
SAP 患者發(fā)生胰腺損傷,釋放大量炎癥因子,造成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凋亡以及黏膜屏障受損[14]。二胺氧化酶與D-乳酸均為腸黏膜屏障受損程度的有效評價指標,SAP 患者血中二胺氧化酶與D-乳酸水平顯著升高,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5]。本組治療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清二胺氧化酶與D-乳酸水平明顯下降,同時治療組下降更顯著(P<0.05)。表明瀉熱九味湯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腸黏膜屏障功能。
綜上,瀉熱九味湯治療SAP(腑實熱結證)的療效確切,能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中醫(yī)證候以及腸黏膜功能,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