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藥時到底應該滴幾滴才能達到效果?滴完后是多眨眨眼好,還是閉目更有利于藥液的吸收?
由于大部分市售滴眼液的滴管直徑較大,一滴滴眼液通常約含40~70微升。而結膜囊最多只能容納20 微升的藥液,所以約有70%的藥液會從眼部溢出而造成損失,如果滴后眨眼,則有90% 的藥液會損失掉。溢出的藥液大部分沿面頰流下或從排出器官進入鼻腔或口腔,然后進入胃腸道,這也是導致某些作用強烈的眼用制劑用藥后有明顯全身副作用的原因之一。
有些處方上寫著每次0.02 毫升(即20 毫升),就是每次滴一滴。但給藥次數(shù)因藥物不同而異,應嚴格遵醫(yī)囑。
如果感覺眼藥水沒有完全進入眼睛內,可補滴一滴保持療效,否則一滴即可。
有人覺得滴完眼藥后多眨一眨眼可以幫助藥液吸收。其實,適得其反。
通常,我們將一定時間內淚液排出量與結膜囊內液體量的比率稱為“轉移率”。通俗地講,滴眼藥后藥液與淚液混合,流出得越少,轉移率越低,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滴完眼藥水后閉眼,能直接避免眨眼動作引發(fā)的藥液流失,延長滴眼液在眼內的作用時間,更好地發(fā)揮藥物作用。閉眼時間各個研究略有不同,通常應至少維持30 秒。
淚囊位置在內眼角的鼻根處,眼睛通過它與鼻腔和口腔相通,按壓淚囊可保證眼藥水在結膜囊內停留一定時間,以便其在眼表被充分吸收發(fā)揮作用。
眼科就診,通常會遇到醫(yī)生開具一種以上滴眼液的情況。如果兩種滴眼液使用的間隔時間太短,后一種滴眼液會將前一種滴眼液沖洗掉,藥物大量溢出眼外,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建議,連續(xù)使用兩種滴眼液時,通常應至少間隔5 分鐘,以促進藥液在眼部的吸收,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