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時序遙感的撂荒地監(jiān)測及空間格局特征分析

        2024-03-22 05:43:54肖文菊楊穎頻吳志峰鄭少蘭
        熱帶地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圖斑時序振幅

        肖文菊,楊穎頻,2,吳志峰,3,鄭少蘭

        [1.廣州大學 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廣州 510006;2.自然資源部華南熱帶亞熱帶自然資源監(jiān)測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70;3.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廣州 511458;4.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州 510599 ]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耕地撂荒現(xiàn)象日益嚴峻,給國家糧食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Li et al.,2012; Yusoff and Muharam, 2015; Ustaoglu and Collier, 2015; Goga et al., 2019)。準確高效獲取撂荒地的空間分布現(xiàn)狀是防止耕地撂荒趨勢進一步擴散的前提和基礎(牛繼強 等,2017;楊通,2020;Meijninger et al., 2022)。傳統(tǒng)地面調查的方式效率低、周期長,遙感技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對地觀測的優(yōu)勢,為撂荒空間分布范圍及面積監(jiān)測提供了更為便 捷、有 效 的 手 段(Witmer, 2008; Watanabe and Saiga, 2009; Alcantara et al., 2012; Estel et al., 2015;陳欣怡 等,2018)。

        當前,基于遙感技術的撂荒地監(jiān)測方法可歸納為3類:1)監(jiān)督分類方法,該方法主要基于遙感影像的空間、時間、光譜等多維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機(Li et al., 2012;牛繼強 等,2017)、隨機森林(Wu et al., 2020;張昊 等,2022)等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撂荒地識別。如張昊等(2022)基于地物的空間和光譜特征,采用隨機森林分類方法提取青海省民和縣的撂荒耕地分布信息,得到2018、2019、2020 年的撂荒地提取精度分別為86.9%、87.36%、85.92%。2)多時相范圍疊加法,該方法通過對比2個或多個時相的土地利用數(shù)據提取耕地撂荒信息,多用于耕地撂荒情況的年際變化檢測,且提取結果的可靠性主要依賴土地利用數(shù)據的精度(鄭財貴 等,2010;史鐵丑 等,2016)。如史鐵丑等(2016)將重慶市2 期耕地地塊空間范圍疊加,在剔除退耕還林及森林工程圖斑后,將剩余部分作為撂荒耕地。3)遙感時序分析方法,該方法通過分析撂荒地和非撂荒地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特征實現(xiàn)撂荒地的識別(Yusoff and Muharam, 2015; Dara et al., 2018; Xu et al., 2018;王紅巖 等,2020;Wei et al., 2021;宋 憲 強 等,2021)。如 宋 憲 強 等(2021)根據春、夏、秋3個時相的耕地NDVI差值設置撂荒和非撂荒的分割閾值提取撂荒地,在四川涼山開展耕地撂荒監(jiān)測;王玲玉等(2020)基于NDVI 時序數(shù)據,通過設定NDVI 時序峰值的取值范圍提取撂荒地,并在貴州省息烽縣開展撂荒監(jiān)測?;跁r間序列分析的撂荒監(jiān)測方法,與一段時間內耕地作物與撂荒地中自然植被的物候差異緊密相關,具有較強的植被生理學含義。

        中國華南地區(qū)水熱條件豐富,作物種植類型多樣、熟制結構復雜,耕地撂荒后自然演替生長的植被長勢狀態(tài)良好,進一步提高了種植耕地與撂荒地的區(qū)分難度。一方面,華南地區(qū)作物種植結構復雜,每種作物的物候期存在差別,冬季氣候溫和,在冬季種植瓜果、蔬菜等作物的情況十分普遍,因此,僅利用春、夏、秋季的某幾個觀測時相進行撂荒識別,很可能會造成誤判,有必要將觀測時間窗口擴寬到全年;另一方面,不同地塊撂荒時間不盡相同,植被覆蓋度存在差異,NDVI數(shù)值有所差別,如撂荒時間較短的地塊雜草稀疏,NDVI水平較低,而撂荒時間較長的地塊雜草生長繁茂,NDVI 呈現(xiàn)與作物生長旺季時相當?shù)乃?,因此,基于NDVI峰值的撂荒地識別方法在該地區(qū)也難以適用。而NDVI 時序振幅特征,即NDVI 時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體現(xiàn)一段時間內耕地內部植被生長狀態(tài)變化、生長發(fā)育速率等特征與植被生理變化狀態(tài)緊密相關。

        在遙感數(shù)據源方面,當前撂荒監(jiān)測研究大多基于Landsat、MODIS 等中低分辨率影像(Witmer,2008; Alcantara et al., 2012; Estel et al., 2015;牛繼強 等,2017;Dara et al., 2018; Wei et al., 2021),中低分辨率遙感數(shù)據能提供高時間分辨率的監(jiān)測能力,捕捉耕地的季相變化特征,但受限于空間分辨率,在地表異質性高的地區(qū)難以適用(楊通 等,2019)。Sentinel-2數(shù)據遙感兼具較高的時空分辨率,可見光、近紅外波段空間分辨率為10 m,顯著提升了復雜地表區(qū)域的觀測能力,雙星觀測時間分辨率為5 d,在耕地季相變化的動態(tài)觀測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撂荒地空間分布格局能反映撂荒耕地在空間位置、空間形態(tài)等方面的特征,是探究耕地撂荒原因的重要手段。當前,相關研究多基于空間分析方法提取撂荒地空間分布格局特征,通過緩沖分析、密度分析、相關分析等方法提取撂荒地的空間位置、空間形態(tài)及空間關系特征。如牛繼強等(2017)對羅山縣子路鎮(zhèn)的撂荒地進行了緩沖區(qū)分析,發(fā)現(xiàn)灌溉條件是影響主要因素;劉智麗(2020)對晉中祁縣不同年份撂荒地空間分布格局變化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撂荒地在空間分布上呈現(xiàn)面積減小、斑塊密度不斷增加的趨勢;董世杰等(2023)對中國撂荒梯田的空間格局特征的分異性進行了探究,發(fā)現(xiàn)撂荒梯田呈現(xiàn)“北低南高”的特征,南方地區(qū)山地丘陵地區(qū)撂荒嚴重;唐瑞等(2022)分析了閬中市撂荒地空間格局分異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低山區(qū)耕地撂荒率明顯高于丘陵地區(qū)。計算撂荒地景觀格局指數(shù)可為撂荒地空間分布特征分析提供基礎。通過景觀格局指數(shù)大小可分析撂荒地和非撂荒地的空間結構差異,為進一步探究耕地撂荒驅動因素提供數(shù)據基礎。

        鑒于此,本研究將撂荒時間≥1 a的耕地定義為撂荒地,提出了一種基于NDVI時序振幅的撂荒地識別方法,通過統(tǒng)計撂荒地與非撂荒耕地的NDVI振幅取值分布,劃定NDVI 振幅的最佳分割閾值,從而構建撂荒地的識別規(guī)則,并以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qū)為例,驗證該方法的適用性。并在撂荒地空間分布制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撂荒地空間分布格局特征。以期通過擴充監(jiān)測撂荒地的時間信息,捕捉植被在監(jiān)測窗口內NDVI最大變化,獲得較高的撂荒監(jiān)測精度。

        1 研究區(qū)域和數(shù)據源

        1.1 研究區(qū)域

        湛江市作為廣東省農業(yè)生產主要基地,農業(yè)經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坡頭區(qū)是湛江市重要的農產品來源地。坡頭區(qū)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地區(qū),雷州半島東北部,湛江海灣東部,由一個半島和一個海島組成,(圖1-a)。該區(qū)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qū),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在22.7~23.5℃。年均雨量1 395.5~1 723.1 mm,年均日照時數(shù)1 714.8~2 038.2 h,半島地勢平坦,整體耕種條件較好。該區(qū)總面積424 km2,其中耕地面積為145.18 km2,圖1-b 為坡頭區(qū)耕地分布情況,其種植類型以水稻、花生、紅薯為主。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勞動人口流失,坡頭區(qū)耕地撂荒現(xiàn)象加劇,對該地區(qū)進行耕地撂荒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圖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study area

        1.2 數(shù)據源

        1.2.1 遙感影像及耕地數(shù)據 基于地理計算云平臺Google Earth Engine(GEE)共獲取Sentinel-2 數(shù)據共12景(該數(shù)據已經過輻射定標、大氣校正等預處理過程),計算NDVI指數(shù),獲取耕地NDVI時間序列數(shù)據。影像成像時間如表1所示,監(jiān)測時間窗口涵蓋作物生長的完整周期。

        表1 Sentinel-2時間序列數(shù)據Table1 Time series data of Sentinel-2

        以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數(shù)據中的耕地范圍為基礎,對坡頭區(qū)大片農田中不同種植類型的耕地地塊進行人工劃分,得到耕地地塊數(shù)據。

        1.2.2 樣本數(shù)據 撂荒地及非撂荒地樣本主要來源于野外地面調查和人工目視解譯,其中,基于實地調查獲得撂荒地樣本共200個,非撂荒地樣本共200個。結合實地調查數(shù)據,觀察撂荒地和非撂荒地在多時相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上的空間特征,補充樣本數(shù)量并構建撂荒地和非撂荒地樣本集。如圖2-a所示,因受到強烈的農業(yè)生產活動干預,種植耕地地塊形態(tài)規(guī)整,內部紋理規(guī)則,因作物生長物候變化,地塊內覆被變化明顯。而撂荒地因無人工干預,發(fā)生撂荒后自然植被演替,紋理雜亂、邊界不清晰,在時間維度上無明顯物候特征(圖2-b)。構建的樣本集中共包含撂荒地和非撂荒地樣本各300 個,按照2∶1 的比例隨機分為2部分,分別用于構建撂荒地識別規(guī)則和驗證精度,圖3為精度驗證樣本的空間分布。

        圖2 不同時相撂荒地與非撂荒地影像對比Fig.2 Image comparison of abandoned land and non-abandoned land in different phases

        圖3 研究區(qū)地面驗證點空間分布Fig.3 Ground survey points in research area

        2 撂荒地識別及空間格局分析

        本研究框架為:1)耕地NDVI 時序數(shù)據預處理;2)耕地NDVI時序振幅特征提取;3)撂荒地識別規(guī)則構建;4) 撂荒地空間格局特征分析(圖4)。

        圖4 撂荒地監(jiān)測技術流程Fig.4 Monitoring of abandoned land technical flowchart

        2.1 耕地NDVI時序數(shù)據預處理

        利用多時相Sentinel-2數(shù)據構建耕地的NDVI時序曲線。由于光學影像在成像過程中受到云的干擾,時間序列曲線通常包含一定“噪聲”,為避免其對振幅統(tǒng)計結果的干擾,需將NDVI時序曲線上的異常值剔除。異常值剔除方法參照Ma和Veroustraete(2006)的方法,將短時間內急劇下降再上升的點判定為異常值點。結合試驗區(qū)采集的樣本點,分析其NDVI曲線變化趨勢,經過多次實驗,設計異常值點的判定方案:設NDVI 時序曲線上相鄰3點的時間分別為Ti-1、Ti、Ti+1,其對應的NDVI 值分別為Vi-1、Vi、Vi+1。當符合以下2類情況之一:1)若Ti-Ti-1≤14 d,且Vi-1-Vi與Vi+1-Vi均>0.2;2)若Ti-Ti-1≤21 d,且Vi-1-Vi與Vi+1-Vi均>0.5,認定Ti為異常值點,將其從曲線上剔除,并利用前后鄰近觀測點的值對Ti處進行線性插補?;陬A處理后的NDVI 時序曲線提取振幅特征,即利用NDVI時序曲線上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用以表征耕地內全年的植被覆蓋變化。

        2.2 撂荒地識別規(guī)則構建

        基于撂荒地與非撂荒地樣本的振幅特征提取結果,劃定用于撂荒地識別的最佳振幅閾值。閾值設定方法主要包括2步:1)分割閾值初始化:將所有撂荒地樣本的最大振幅設定為初始閾值,記為Threshold0,表示在該閾值下所有撂荒地樣本均能被正確識別,但可能存在部分非撂荒地被錯誤地判別為撂荒地。2)分割閾值最優(yōu)化:在Threshold0基礎上,以0.01 為步長,不斷減小分割閾值,依據F1指數(shù)(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等,2002)評價閾值可靠性,確定最佳分割閾值。F1指數(shù)是評價二分類模型中分類準確性的重要指標,可看作是模型精準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的一種加權平均,兼顧撂荒地與非撂荒地的識別精度,F(xiàn)1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當F1越大時,分類效果越好,對應的閾值記作Thresholdoptimum。

        式中:precision表示被識別為撂荒地的樣本中,實際為撂荒地的概率,即模型精準率;recall表示在所有撂荒地樣本中,被正確識別為撂荒地的概率,即召回率。

        在選取最優(yōu)的分割閾值后,構建的撂荒地識別規(guī)則為:當耕地NDVI 時序振幅≥Thresholdoptimum時,將其判定為非撂荒地;當耕地NDVI 時序振幅<Thresholdoptimum時,將其判定為撂荒地。

        2.3 撂荒地空間格局特征分析

        計算撂荒地景觀格局指數(shù),分析坡頭區(qū)撂荒地的空間格局特征,計算撂荒地景觀格局指數(shù),包括圖斑總數(shù)(NP)、圖斑總面積(TA)、平均圖斑面積(MPS)、平均圖斑形狀指數(shù)(MSI)、平均圖斑分維指數(shù)(MPFD)、聚集度指數(shù)(AI),分析撂荒地圖斑在空間分布上的空間形態(tài)特征及空間集散程度。各指數(shù)計算方法為:

        1)平均圖斑面積(MPS):

        式中:ai為第i個圖斑的面積;NP 為圖斑個數(shù),反映圖斑的破碎化程度。MPS 值越小,說明斑塊越破碎。

        2)平均圖斑形狀指數(shù)(MSI):

        式中:Pi為圖斑i的周長;MSI反映景觀要素圖斑的規(guī)則程度。正方形MSI 取值為1,MSI 值越接近1,說明圖斑形狀越規(guī)則。

        3)平均圖斑分維指數(shù)(MPFD):

        MPFD 可以度量圖斑邊界的復雜程度,MPFD值越大,說明圖斑形態(tài)越不規(guī)則,反之圖斑形狀越規(guī)則。

        4)聚集度指數(shù)(AI):

        式中:gii為相應景觀類型的相似鄰接斑塊數(shù)量。AI可反映某一類景觀斑塊之間的連通度。AI值越大,說明該類型景觀分布越密集,反之則越分散。

        3 結果與討論

        3.1 NDVI時序曲線特征對比

        坡頭區(qū)主要作物類型包括水稻、花生、蔬菜和薯類。圖5 展示了坡頭區(qū)撂荒地與非撂荒地NDVI時序曲線。撂荒地在全年內NDVI 變化相對平穩(wěn),無明顯作物生長物候特征。非撂荒地在作物生長窗口期表現(xiàn)出明顯的波動變化,從圖5所示的案例曲線看,水稻為兩季作物,早稻生長季為4—7月,晚稻生長季為8—11 月,其余時間種植薯類。花生為單季作物,生長季為4—8 月,9 月至次年3 月種植蔬菜。紅薯一般為6 月扎根緩苗,10 月上旬收獲,11月直至次年5月以蔬菜種植為主。可見,撂荒地與非撂荒地在NDVI振幅特征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圖5 2020年不同輪作制度下作物NDVI時序曲線Fig.5 Crop NDVI time series curves under different crop rotation systems in 2020

        3.2 振幅閾值確定

        利用200 個撂荒地與200 個非撂荒地樣本的NDVI 時序數(shù)據計算振幅特征,繪制振幅分布(圖6)。

        圖6 NDVI時序振幅分布Fig.6 Histogram of amplitude of NDVI time series

        撂荒地樣本的NDVI振幅整體偏低,取值范圍在0.16~0.545,非撂荒地樣本的NDVI 振幅取值范圍整體在0.29~0.744。如圖6 所示,撂荒地與非撂荒地的NDVI振幅在取值范圍上在整體上呈對稱分布特征,撂荒地的NDVI振幅主要分布在0.1~0.4之間,非撂荒地的NDVI振幅主要分布在0.4~0.7,但二者的NDVI 振幅分布區(qū)間存在一定的交叉重疊。為了實現(xiàn)撂荒地與非撂荒地整體識別精度的最大化,依據F1指數(shù)動態(tài)設定NDVI振幅閾值,以撂荒地樣本的最大振幅為起始閾值,非撂荒地樣本的最小振幅為終止閾值,計算不同閾值下對應的F1指數(shù)。不同NDVI 振幅取值的F1指數(shù)如圖7 所示。當NDVI 振幅為0.42 時,F(xiàn)1指數(shù)最高,F(xiàn)1為0.91,代表撂荒地與非撂荒地的二分類精度最高。此時,撂荒地樣本的識別精度為91.83%,非撂荒地樣本的識別精度為90.20%。

        圖7 不同閾值下F1計算結果Fig.7 F1 calculation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thresholds

        3.3 撂荒地提取結果及精度驗證

        基于上述方法進行坡頭區(qū)耕地撂荒遙感監(jiān)測,獲得坡頭區(qū)撂荒地空間分布制圖結果(圖8)。經統(tǒng)計,2020 年坡頭區(qū)撂荒斑塊總數(shù)為1 514 個,撂荒耕地面積達14.65 km2,占總體耕地面積的10.1%。

        圖8 湛江市坡頭區(qū)2020年撂荒地空間分布Fig.8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bandoned land of the Potou County in 2020

        利用100 個撂荒地和100 個非撂荒地樣本對遙感監(jiān)測結果進行精度驗證,混淆矩陣計算結果如表2 所示。識別的總體精度為91%,Kappa 系數(shù)為0.82。撂荒地的生產者精度為91.83%,非撂荒地生產者精度為90.20%。這說明基于NDVI振幅閾值分割方法能實現(xiàn)較高精度的撂荒地識別。

        表2 基于NDVI振幅特征的精度驗證混淆矩陣Table 2 Precision verification confusion matrix table based on NDVI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3.4 對比實驗結果及精度驗證

        基于實驗樣本數(shù)據,分別采用多時相NDVI差值(宋憲強 等,2021)和NDVI峰值方法(王玲玉等,2020)進行撂荒識別。其中,基于多時相NDVI差值方法中,通過200個撂荒地實驗樣本與對應時相的NDVI進行疊加與相減,得出不同時相點撂荒地和非撂荒地的NDVI 差值,通過對NDVI 差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春、夏2 季NDVI 差值最小為0.39,夏、秋2季NDVI差值最小為0.38。為保證所有撂荒樣本全部落入撂荒區(qū)域,確定最佳分割閾值為0.39,當夏-春、夏-秋的NDVI差值均<0.39時,即認定其為撂荒地,反之則為非撂荒地?;谌闚DVI 峰值提取實驗中,對200 個撂荒地實驗樣本的NDVI 峰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最大NDVI 峰值為0.68,即當植被生長期的NDVI 最大峰值<0.68時為撂荒地,>0.68時為非撂荒地。

        對上述2種方法進行精度驗證,采用與3.3小節(jié)中相同的驗證樣本,分別驗證基于多時相NDVI差值方法和基于全年NDVI峰值方法的識別精度。結果發(fā)現(xiàn),當利用多時相NDVI差值進行撂荒識別時,總體精度為84.00%,Kappa系數(shù)為0.68,撂荒地的生產者精度為86.17%,非撂荒地的生產者精度為82.08%(表3)?;谌闚DVI峰值特征識別的總體精度為74.00%,Kappa系數(shù)為0.48,其中撂荒地的生產者精度為77.91%,非撂荒地的生產者精度為71.05%。

        表3 基于多時相NDVI差值和全年NDVI峰值的精度驗證混淆矩陣Table 3 Precision verification confusion matrix based on multi temporal NDVI difference and NDVI peak value

        從精度驗證結果可看出,基于NDVI峰值方法識別撂荒地的精度最低,基于多時相NDVI差值提取方法精度有所提高,基于NDVI振幅特征提取方法精度最高。NDVI 峰值特征提取方法僅利用單個特征值作為判別依據,而不同地塊撂荒時間不同,植被覆蓋度存在差異,NDVI 峰值也各不相同,通過該方法無法準確識別。如一部分撂荒時間長的耕地其NDVI峰值較高,借助該方法易產生漏判。此外,一部分耕地種植類型為多年生樹苗或果苗,當樹苗稀疏、土壤裸露程度較高時,其NDVI水平較低,容易將種植耕地誤判為撂荒地?;诙鄷r相NDVI 監(jiān)測方法利用春-夏-秋3 個時相點的植被信息,雖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時間維度信息,但對于種植結構復雜、物候特征多樣的種植區(qū),該方法存在錯判、漏判的可能性較高。如許多蔬菜為季節(jié)性作物,其種植和收獲時間存在差異,僅通過春-夏-秋3個時相點無法準確捕捉其生長信息,易將部分蔬菜種植區(qū)誤判為撂荒地。相較基于NDVI峰值和多時相NDVI 差值方法,基于NDVI 振幅特征的提取方法能捕捉植被全年生長變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時間維度信息,同時結合了NDV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獲得較高提取精度。

        3.5 撂荒地空間分布格局分析

        研究區(qū)的撂荒地空間格局指數(shù)結果如表4所示。對比撂荒地與非撂荒地的空間格局特征,撂荒地斑塊為1 514個,約占耕地總圖斑數(shù)量的19.8%;撂荒耕地平均圖斑面積為0.97 hm2,非撂荒耕地平均圖斑面積為2.13 hm2,撂荒地的平均圖斑面積遠小于非撂荒地,可看出坡頭區(qū)撂荒地分布破碎,大面積撂荒現(xiàn)象較少。從平均圖斑形狀指數(shù)(MSI)看,撂荒地的形狀偏離正方形的程度更高,說明坡頭區(qū)撂荒耕地地塊的形狀較不規(guī)則。從平均圖斑分維指數(shù)(MPFD)看,撂荒地的MPFD值高于非撂荒地,說明坡頭區(qū)撂荒的耕地斑塊多為形狀、邊界不規(guī)則的地塊。從聚集度指數(shù)(AI)看,撂荒地斑塊的分布聚集度值更小,相較于非撂荒地,撂荒地的空間分布更加零散。

        表4 景觀格局指數(shù)計算結果Table 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4 結論

        本文提出了基于光學時序振幅特征的耕地撂荒識別方法,根據撂荒地與非撂荒地NDVI時序振幅特征的差異,開展耕地撂荒監(jiān)測,該方法具有較強的植被生理學含義。通過Sentinel-2 數(shù)據集構建耕地時間序列曲線,Sentinel-2 兼具較高的時空分辨率,在地表異質性較強的區(qū)域具有較好的優(yōu)勢。主要結論如下:

        1)基于NDVI時序振幅特征能很好地體現(xiàn)撂荒地與非撂荒地的植被生長變化差異,為耕地撂荒監(jiān)測提供有效特征,非撂荒地由于作物生長物候特征信息,其光學曲線形態(tài)起伏明顯,振幅較大。而撂荒地在無人工干預條件下,在作物生長窗口期無農作物生長信息,其光學曲線形態(tài)平緩,振幅較小。

        2)在撂荒地識別規(guī)則構建方面,采用F1指數(shù)衡量撂荒地與非撂荒地二分類精度,通過迭代方法動態(tài)設定的振幅閾值,以獲取最佳分割閾值,該方法能有效識別撂荒地與非撂荒地,在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qū)開展精度驗證試驗,撂荒地識別精度達91.83%,非撂荒地識別精度為90.20%。

        3)將本研究方法應用于坡頭區(qū)撂荒地分布制圖,分析撂荒地的景觀格局特征。坡頭區(qū)撂荒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10.1%,撂荒地平均斑塊面積為0.97 hm2,撂荒地塊空間形態(tài)普遍不規(guī)則,空間分布零散、少有大面積聚集,呈現(xiàn)破碎化的空間分布格局。

        本研究方法需要以獲得較高頻次的光學遙感數(shù)據為基礎,可應用于種植結構復雜,輪作模式多樣的區(qū)域。未來還可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探究:①受限于云雨等天氣因素影響,難以獲得更加密集的光學時序影像,給振幅的提取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可進一步結合多源光學遙感數(shù)據,協(xié)同光學和SAR時序數(shù)據,通過時空融合方法構建更高頻次的時序觀測數(shù)據集,為準確識別撂荒地提供數(shù)據基礎;②本文主要利用了耕地的NDVI時序變化幅度特征來區(qū)分撂荒地和非撂荒地,未來可進一步挖掘二者在空間特征、光譜特征中的差異,增加分類特征維度,進一步提高撂荒地識別精度;③在判別耕地是否撂荒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探究季度撂荒、單年撂荒和多年撂荒的識別方法;④本文僅對撂荒地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景觀格局分析,未來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區(qū)范圍,探究耕地撂荒的驅動因素。

        猜你喜歡
        圖斑時序振幅
        時序坐標
        地理國情監(jiān)測中異形圖斑的處理方法
        北京測繪(2022年9期)2022-10-11 12:25:14
        基于C#編程的按位置及屬性值自動合并圖斑方法探究
        綠色科技(2021年5期)2021-11-28 14:57:37
        基于Sentinel-2時序NDVI的麥冬識別研究
        土地利用圖斑自動檢測算法研究
        一種毫米波放大器時序直流電源的設計
        電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08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十大漲跌幅、換手、振幅、資金流向
        滬市十大振幅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游戏| 亚洲一区自拍高清亚洲精品|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a片18禁 |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 人妻色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蜜桃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五月激情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日韩二三区|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 中国男男女在线免费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av| 国产精品av在线|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麻豆国产AV网站|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极品熟妇大蝴蝶20p| 人妻中出精品久久久一区二| 精品少妇后入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看黄网站性色| 中国少妇×xxxx性裸交| 国产精品毛片完整版视频|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av|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夜夜被公侵犯的美人妻| 国产风骚主播视频一区二区| 男女18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