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申云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在出生28 d內因體內膽紅素代謝紊亂而引發(fā)的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膽紅素持續(xù)升高,發(fā)展為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誘發(fā)膽紅素腦病,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傷,導致腦癱、聽力障礙等后遺癥[1]??莶輻U菌二聯(lián)活菌可對患兒腸道環(huán)境進行調節(jié),促進腸道中膽紅素排泄,但因患兒年齡尚小,免疫力低下,單獨使用該藥療效不理想,無法有效改善患兒免疫功能[2]。因此提倡聯(lián)合治療。茵梔黃口服液是一種含有茵陳、梔子、黃芩等中藥的復合制劑,可在增強肝臟膽紅素攝取,減少膽紅素重吸收的同時促進T細胞活化,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基于此,本研究觀察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福建省總隊醫(yī)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04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中西藥聯(lián)合組(n=52)和西藥治療組(n=52)。中西藥聯(lián)合組男30例,女22例;胎齡38~41(39.54±1.01)周;日齡2~7(4.83±1.15)d;體質量2~5(3.16±0.51)kg;新生兒類型:早產兒24例,足月兒28例;病因:母乳性黃疸25例,感染性疾病9例,ABO溶血15例,其他3例;Apgar評分7~10(8.42±0.29)分。西藥治療組男31例,女21例;胎齡38~41(39.68±1.04)周;日齡2~7(4.89±1.18)d;體質量2~5(3.14±0.52)kg;新生兒類型:早產兒27例,足月兒25例;病因:母乳性黃疸26例,感染性疾病10例,ABO溶血14例,其他2例;Apgar評分7~10(8.47±0.26)分。2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3];(2)生命體征穩(wěn)定;(3)總膽紅素(TBil)>221 μmol/L;(4)無免疫系統(tǒng)缺陷。排除標準:(1)有核黃疸者;(2)嚴重活動性出血者;(3)需換血治療者;(4)先天畸形者;(5)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2組均予以病因學針對治療,包括感染性黃疸者予以抗生素抗感染,代謝性黃疸者予以葡萄糖維持內環(huán)境,母乳性黃疸者停止母乳喂養(yǎng),并采用新生兒黃疸治療儀(寧波戴維醫(yī)療器械,型號XHZ-90L)在420~480 nm波長下進行藍光照射,照射光源距患兒35~40 cm,期間注意遮蔽患兒雙眼、會陰、肛門,其余部位裸露,每次8 h,每天2次。西藥治療組給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1 g/袋)治療,以溫水沖泡后,用日康針筒喂藥器取少量藥液慢慢送入患兒口中,每次1袋,每天1次。觀察組在西藥治療組基礎上聯(lián)合茵梔黃口服液(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生產)治療,每次3.3 ml,每天3次。2組均持續(xù)治療至患兒出院。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黃疸消退時間:統(tǒng)計2組患兒治療期間黃疸消退時間;(2)膽紅素水平:治療前后采集患兒晨起橈動脈血3 ml,經離心機分離得血清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氨基苯磺酸法檢測TBil、間接膽紅素(I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3)免疫功能:治療前后采集患兒橈動脈血3 ml,常規(guī)分離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8+,并計算CD4+/CD8+;(4)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腹瀉、發(fā)熱等。
1.5 療效評定標準[4]治療完成后,癥狀完全消失,血清TBil<85 μmol/L為顯效;癥狀基本改善,血清TBil水平85~221 μmol/L為有效;癥狀未改善甚至惡化,血清TBil>221 μmol/L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療效比較 中西藥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西藥治療組的82.69%(χ2=4.981,P=0.026),見表1。
表1 西藥治療組與中西藥聯(lián)合組療效比較 [例(%)]
2.2 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中西藥聯(lián)合組黃疸消退時間為(6.53±1.67)d,短于西藥治療組的(7.54±1.72)d(t=3.038,P=0.003)。
2.3 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2組TBil、IBil、DBil水平低于治療前,且中西藥聯(lián)合組低于西藥治療組(P<0.05或P<0.01),見表2。
表2 西藥治療組與中西藥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比較
2.4 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2組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2組CD3+、CD4+、CD4+/CD8+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且中西藥聯(lián)合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西藥治療組(P<0.05或P<0.01),見表3。
表3 西藥治療組與中西藥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2.5 不良反應比較 中西藥聯(lián)合組與西藥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9.62% vs. 5.77%,χ2=0.135,P=0.713),見表4。
表4 西藥治療組與中西藥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患兒因腸道內正常菌群缺乏,腸蠕動不足,使體內尚未結合的膽紅素難以排出體外,導致過量膽紅素聚積于體內,引發(fā)黃疸[5]??莶輻U菌二聯(lián)活菌在胃腸道內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可直接對抗病原菌,促進益生菌生長,以平衡腸道菌群,促進膽紅素排泄,減少體內膽紅素蓄積,但該藥單獨使用療效欠佳,無法對膽紅素水平進行有效調節(jié),長期使用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損傷,難以達到預期效果[6]。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胎黃”范疇,主要因孕母濕熱蘊結、脾胃虛寒傳入胎兒,導致胎兒在出生之后受濕熱邪毒侵襲,加之其肝膽疏泄失職,致使膽汁外溢,瘀積于肌膚,引起皮膚黏膜發(fā)黃[7]。故治療應以清熱利濕、退黃瀉火為原則。茵梔黃口服液主要由茵陳、金銀花、梔子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等作用的中藥制成,可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西藥治療組相比,中西藥聯(lián)合組總有效率更高,黃疸消退時間更短,中西藥聯(lián)合組TBil、IBil、DBil水平更低,提示二藥聯(lián)用能降低患兒膽紅素水平,縮短黃疸消退時間,以提高臨床療效。二藥作用機理有所不同,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口服后可迅速黏附腸道黏膜,抑制致病菌繁殖,以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菌群平衡,促使機體正常菌群重建,并利用β-葡萄糖醛酸酶與腸道膽紅素相結合,使其向尿膽原轉化,從而降低腸肝循環(huán)膽紅素含量,促進黃疸恢復[8]。茵梔黃口服液為中成藥制劑,方中茵陳味辛性寒,歸脾、胃、膽經,以清利濕熱而退黃;黃芩性苦、寒,入肺、膽、脾經,可消炎利膽,加速膽紅素排出,二藥共為君藥;梔子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可達涼血解毒、清熱退黃之功,為臣藥;金銀花性甘、寒,入肺、胃、大腸經,不僅可解腸胃之熱毒,還可散腸胃之風熱,為佐藥。同時茵梔黃口服液中梔子含有的梔子素成分,經服用后入十二指腸可清三焦?jié)駸?以促進膽汁分泌,促使膽固醇含量降低,膽囊收縮,有效抑制血液中膽紅素生成[9];茵陳所含有的單體成分可通過上調肝臟中鈉—?;悄懰峁厕D運多肽蛋白表達水平,促使血液中膽紅素向肝細胞轉運,從而將結合膽紅素分解為IBil,使其返回入血,以加快TBil、DBil分解[10]。全方共奏瀉火攻毒、退黃利濕之功,可加速DBil轉運,有效降低TBil水平,輔于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可協(xié)同增強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和結合能力,以抑制膽紅素生成,加快膽紅素排出,促進黃疸消退。此外,本研究結果也顯示,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這與曲倩文等[11]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表明茵梔黃口服液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較高安全性。茵梔黃口服液中所含中藥成分因藥性偏涼,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兒腹瀉發(fā)生率,而不會增加整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因黃疸消退主要依靠胃腸道蠕動排除,故在黃疸消退并停藥后腹瀉便會消失,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安全性較高。因藍光波長同核黃素波長相近,故患兒在藍光照射時可同時分解膽紅素與核黃素,以降低核黃素含量,抑制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從而抑制T細胞增殖,損傷機體免疫黏附功能。CD4+為輔助性T細胞,可協(xié)助CD3+參與T細胞信號傳導,幫助其他免疫細胞調節(jié)免疫功能,以防止CD8+增加,避免免疫抑制[12]。本研究中,相較于西藥治療組,中西藥聯(lián)合組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提示二藥聯(lián)用可改善患兒免疫系統(tǒng)功能。原因可能是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作為真菌微生態(tài)制劑,可通過抑制病原菌提高患兒局部免疫力,以增強機體整體免疫力。而茵梔黃口服液與聯(lián)苯雙酯相似,可通過降低Hedgehog信號通路表達,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增強機體免疫調節(jié)功能。同時該藥中黃芩所含有的黃芩莖葉總黃酮成分可降低Th1型細胞因子含量,上調CD3+、CD4+細胞因子表達,促進免疫調節(jié),黃芩素成分可在體內激活抗原提呈細胞,上調其細胞表面標志物,以活化T淋巴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13]。金銀花中黃酮成分具有增強細胞免疫的作用,一方面可通過提高血清免疫酶活性,增強淋巴器官抗氧化作用,以防止CD4+、CD8+T細胞凋亡,另一方面可促進Th1型細胞表達,提升T細胞轉化率,促使淋巴細胞轉化,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加強細胞免疫[14]。故諸藥合用可明顯提高免疫細胞亞群水平,中西醫(yī)結合可協(xié)同調節(jié)循環(huán)系統(tǒng)免疫復合物,提高細胞抗體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茵梔黃口服液與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可靠,可降低患兒膽紅素水平,促進黃疸消退,還可增強患兒免疫力,且不良反應少。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