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
從1908年入宮到1924年被驅逐出宮,紫禁城既是溥儀成長的地方,又像一個大監(jiān)獄,困住了他。1924年10月,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一篇署名為《幻想者》的文章,里面提到朝廷的小皇帝坐著馬車在維多利亞道上行駛,心中滿是喜悅。這種夢想看來永遠不能實現(xiàn)了。
不僅是留學成為夢想,皇帝改革小朝廷、驅逐太監(jiān)等一系列舉措都沒有成功。溥儀想象自己結婚后可以親臨主政的意愿,在他人看來只是幻想,他從來沒有改變自己“歷史的人質”的命運。
結婚是溥儀作為親政的基礎條件而接受的。1921年,皇帝準備大婚的消息傳出來,沈陽的張作霖和大總統(tǒng)徐世昌都派人來提親,因為滿漢不通婚,所以被婉言謝絕了。
婚事的主導權最后落在端康太妃和敬懿太妃手里。根據(jù)愛新覺羅·根正的回憶,兩位太妃的斗爭自從隆裕太后死后就沒有停止過。敬懿太妃是當年同治的妃子,一向受到慈禧的喜歡,一直不甘居于隆裕之下,溥儀進宮后因為有入繼同治、光緒兩人的說法,所以她在慈禧死后的葬禮上就開始大鬧,覺得自己是主子,而不該是奴才,可是隆裕畢竟名正言順,她沒有得逞。
在隆裕死后,她更不愿意服從端康太妃,也就是從前光緒的妃子瑾妃。瑾妃在哥哥的幫助下,靠賄賂袁世凱成為六宮之首端康太妃,多年的宮廷生活使她有了強硬的手腕和斗爭的經驗,這就使她支持的婉容能夠戰(zhàn)勝敬懿太妃所支持的文繡而被立為妃子。
按照滿族風俗,夜間舉行婚禮。盡管溥儀覺得在滿是大紅背景下渾身紅衣的皇后婉容恍如一攤熔化的紅蠟,不過在隨后接待各國公使和記者的見面會上,溥儀還是和婉容共同出現(xiàn),并且表現(xiàn)非常得體。溥儀用英語答謝,并且用香檳祝酒。
他們無異常人的姿態(tài)顯示著皇帝正式走向了外部的世界。接下來,溥儀和婉容的表現(xiàn)更加得體,在日本地震消息傳來的時候,溥儀捐獻了二十箱清宮財物,而婉容也不落后,看到報刊上的各地受災消息,也積極捐款。
在漫長的宮中歲月里,溥儀的真心朋友非常稀少,弟弟溥杰就是其中一位。從十五歲開始,溥杰作為伴讀開始出現(xiàn)在溥儀身邊。溥杰覺得溥儀讀書不如自己用功,不過兩人都是年輕人,玩起來沒有邊,更何況還是在充滿神秘感的宮殿之中。他們倆曾經找到壓在養(yǎng)心殿佛龕下面的乾隆皇帝的遺詔,內容是替自己的父親雍正懺悔,說父親殘殺過自己的兄弟,乾隆是真心想懺悔這種罪孽。
溥杰和溥儀期待有一天能恢復帝業(yè)。莊士敦只說明了溥儀想去牛津讀書的夙愿,其實兄弟二人都想去牛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以放棄民國優(yōu)待,不再寄人籬下,也可以放開手恢復自己的祖宗基業(yè)。
溥杰想去英國還有一個原因,是覺得英國人度量大,印度就算是亡國了,王公貴族還保留了。溥儀和他想法一樣,侍從李國雄回憶,當時溥儀很向往印度,還給自己的侍從們做了印度制服。當年泰戈爾訪華,在宮里見了溥儀好幾次。
沒有去英國的經費,于是籌款,對于皇帝和他的弟弟來說,這點上倒不用愁,每天溥杰下午回家就帶走一大包東西,什么珍奇的書籍字畫都有,包括王羲之父子的字、米芾的畫等。因為溥杰自己也愛書畫,所以印象清晰,一年多拿出來兩千多件書畫精品,后來在天津賣掉了幾十件。也有人開玩笑說,溥杰日后鑒別書畫的能力,就是這個階段練出來的。兄弟倆在1923年2月25日準備出走,不過很快走漏了風聲,紫禁城戒嚴,出走失敗。
一直渴望的出宮居然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完成的。1924年11月5日,在槍炮的威脅下,溥儀倉促出宮,走出生活了十六年的紫禁城。
在正式行動的前夜,馮玉祥已經安排妥當,以攝政內閣為名修改了清室優(yōu)待方案,即日請溥儀出宮,由鹿鐘麟和李煜瀛、張壁共同執(zhí)行。李煜瀛是故尚書李鴻藻之子,對清室卻有深刻的仇恨,他在法國留學期間就參加了同盟會,當晚內閣爭論,一定要殺掉溥儀。
當時還討論過是帶兩千人進宮執(zhí)行任務還是少帶些人,鹿鐘麟表示,只帶二十個人就夠了。因為人越少越不會引發(fā)糾紛,外界的關注就會更少。
鹿鐘麟帶著二十名士兵和四十名警察昂然入宮,內務府總管紹英還一直在抗爭,表示清室入關以來并無虧待百姓。鹿鐘麟不聽這一套,宣布了新的條例,最關鍵的一條,是即日溥儀必須出宮,景山上已經架設大炮,不出宮則予以攻擊。給予的時間是總共三小時。
正在儲秀宮和婉容一起吃蘋果的溥儀未必心中沒有準備,可是要離開這座生活了十六年的紫禁城,還是很驚慌,嘴邊的蘋果也落在了地上。雙方在一去一來中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后給予的出宮時間是二十分鐘,鹿鐘麟不斷暗示,景山上就要開炮啦。
16點10分,溥儀離開了自己的紫禁城。按照1930年美國人維克披露的1924年馮玉祥的西山會議上的文件,馮玉祥當時策劃將溥儀、曹錕全部處死,溥儀當時確實是有生命安危問題的。
當時最關心溥儀生命安危的只有寥寥數(shù)人,除了親屬外,還有鄭孝胥和莊士敦。鄭孝胥一直在四處打聽消息,打聽辦法,甚至在街頭守候消息,而莊士敦早早帶著載濤守候在神武門外,士兵們不允許他們進入,莊士敦拿出名片讓士兵拿給長官看。親王載濤說:“我可以冒充你的仆人一起進去?!鼻f士敦感嘆,如果不是身處絕望之境,高貴的親王是不會提出這種要求的。
(摘自 《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