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春階
黎 青/圖
侄子逄凱迪在西藏雪域高原當邊防兵,侄媳婦商瓊瓊是駐濟南某干休所軍醫(yī)。春節(jié)前,我偶然看到了商瓊瓊的隨筆《一起值班,我們再次隔空跨年》??赐辏已劬τ行駶?,心里熱乎乎的。我為這兩個90 后的孩子點贊。原文如下:
我:今年過年休假回來嗎?
他:媳婦,正想跟你說這個事呢,今年過年報的我休假,但有個戰(zhàn)友家庭比較特殊,我把回家過年的機會讓給他了。
我:知道了,咱倆又可以隔著屏幕一起值班啦。
我們剛認識的那一年,微信剛開始普及,那時候最常用的通訊 APP 就是 QQ。因為部隊限制使用智能手機,他的手機只能打電話、發(fā)短信。我們就發(fā)短信聯(lián)系,不管是吵架的還是普通問候的短信。再后來他周末可以用智能手機了,我們偶爾也能視頻;靠手機維持的聯(lián)絡,我們堅持了三年。
那年,我從醫(yī)學院畢業(yè),考上他家鄉(xiāng)的事業(yè)編。依舊每天靠著手機溝通。這些年的心酸,非文字所能形容。我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我以后還要面臨很多很多難過和不容易。可是每一次,看到他愧疚的表情,看到他一遍一遍地道歉說對不起,甚至看到他一個大男人流眼淚,我就很心疼他,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
我不后悔嫁給他。老公現(xiàn)在的駐地在雪域高原西藏,距離家 3800 多公里,每年只能回家一次。而我照顧孩子,又要兼顧工作,難免有時會疲憊不堪,作為一名邊防軍的軍嫂,我一個人的時候,默念著,不給他抹黑,不給部隊添麻煩。我為他的每一次進步感到驕傲。
好在,一切都挺過來了。有事時只能想方設法擠時間,面對兒子的成長,周末報的興趣班都要規(guī)劃時間,架子鼓、編程、街舞、書法,家庭、事業(yè)、個人發(fā)展,每一個都需要精打細算,但我不后悔,因為我知道,我們在為了家,為了國,為了社會。
2021 年我如愿考入干休所,加入文職隊伍,穿上軍裝,才對軍人有了更多理解,或許這樣的生活,才是軍嫂的美,才是當代女軍人的美。
一起值班,隔空跨年。我們無怨無悔。空間擋不住我們的愛,空間擋不住年的溫暖。祝福我們的祖國,祝福關(guān)心我們的所有人。
學醫(yī)的商瓊瓊平時寡言少語,隨筆文字也是平常話,也沒有幾個形容詞,但記錄得真實、樸實、扎實。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狀態(tài)。
其實,我不認識的更多的年輕人也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有的在邊關(guān)哨所,有的在治安現(xiàn)場,有的在消防現(xiàn)場,還有在汽車站、火車站、機場上忙碌的工作人員,在列車上、飛機上、公交車上的司乘人員,在鍋爐旁、鉆塔旁、機井旁的一線工人,在樓道旁、小區(qū)旁、車位旁的物業(yè)管理人員,起早貪黑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還有在報社、電臺、電視臺堅守崗位的我的同行們,等等。想到他們,作為記者的我,就常常有記錄他們的欲望。
我愿意采訪普通的勞動者,我愿意跟他們交朋友,我愿意記錄他們的點點滴滴。
七年前的春節(jié),我坐上濟南至重慶k15/k16 次快速列車,三天兩夜與列車員同行,來回4116 公里,要通過664 個隧道,途經(jīng)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陜西、四川、重慶7 省1 市。數(shù)不清的人攜著大包小包要回家,而他們要出發(fā),默默地送回家的人回家。聊起過節(jié),孟鐵軍車長說,最難忘的是2010 年的大年三十。他那時是跑濟南到烏魯木齊的列車,那天晚上,乘務人員心情都不錯,餐車長張羅著包餃子。孟鐵軍閑不住,就幫著廚師和面、調(diào)肉餡。忙活完,他例行巡查,在從烏魯木齊到天水站前,有人反映,有個50 多歲的婦女進了廁所,好長時間沒出來。孟鐵軍一個箭步?jīng)_過去敲門,怎么敲也沒有聲音?!拔掖蜷_廁所門,一看,那個婦女掛在窗子的鐵欄桿上,上吊自殺了。那場面太瘆人了!她用的是手機充電電線。車廂一下子炸了營。我沖進去說,誰都別慌。我顧不得害怕,連忙把那個婦女脖子上的充電電線解下來,將遺體移出廁所。等到下一站,我下車將那個女子的遺體移交完,已經(jīng)是大年初一了?!泵翔F軍說,當時他走在車站外面,凜冽的寒風刮著他的臉,耳邊響著密集的爆竹聲,他那一刻突然落淚了。等心情平復了,他打開手機給家人拜了年,只字沒提剛剛發(fā)生的事兒。
三天兩夜的旅途,我見證了列車員們的一種精神:“視自己的職業(yè)為神圣,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為神圣。”根據(jù)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我寫出了報告文學《晃動中的春節(jié)》。我就是要謳歌我們身邊的普通勞動者。
每到年關(guān),我總有想走出去的沖動。偶然聽到中國重汽有一支極寒地區(qū)整車試驗團隊在漠河,我想去看看他們怎么過新年。一念向北,瞬間由溫暖墜入徹骨的寒冷,我踏著冰碴,跟他們站在了一起。2022 年的元旦,我在零下37 攝氏度的漠河,見到了年輕的中國重汽整車試驗團隊爬冰臥雪,看到了他們眉毛上的冰霜,我很心疼。遠處是喜迎新年的焰火,而他們在默默地堅守。天是冷的,但他們的血沒有冷,心沒有涼,他們沒有冷眼看人生。我看到他們白頭發(fā)、白睫毛,但他們沒有白眼看世界,他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一絲不茍。我從中國重汽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一種光澤,這種光澤就是希望,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我寫出了報告文學《一念向北》。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專一行,這就是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的本色?!八腥俗钗说臅r刻,都是在他的專業(yè)里發(fā)光的時刻。所有人,概莫能外?!边@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說的話,我在想,在漠河這幫小伙子們的汗水印證了這句話。
我本普通人,心向普通人。想起一雙雙粗糙的大手,想起一個個淌著汗水的額頭,想起他們憨厚的笑,想起咬緊嘴唇忍了再忍的淚水,想起溫暖慈愛的眼神,想起一張張表情豐富的面龐,一切都源于普通,一切都平平常常,但是這一切卻像烙鐵一樣在我的心靈上烙上了印痕。我找到了記者的價值——發(fā)現(xiàn)普通人身上的光澤。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曾經(jīng)說過:“我們的時代和社會,正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穩(wěn)步邁進。偉大的復興之夢,是由普通百姓的人生夢想連綴、疊加而成的。小人物之夢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青史斷章,普通人圓夢的故事沉淀為中國故事的精神底色。唯有普通人的圓夢之旅一帆風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才會出彩?!惫鉂稍谄胀ㄈ松砩?,我們必須盯緊普通人,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我的新聞界前輩趙鶴翔先生生前多次囑咐我:把燈挑亮,讓血肉鮮活靈動。
目光投向像我侄子、侄媳婦那樣的普通人,筆觸點落在普通人身上。唯有平凡,才是書寫和記錄的永恒坐標。調(diào)動那些溫暖、細膩、充溢十足動感和磅礴力量的文字,要將每個漢字當作一兵一卒、車馬炮來運籌,注重謀篇布局、排兵布陣,寫出平凡人的平凡和不平凡,寫出人情之美、人性之愴、命運之變,寫出生存?zhèn)惱?、文化肌理,更好地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寫出新時代的格局和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