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元禪寺的院墻上有一副對聯(lián):“閱歷知書味,艱難識世情?!边@句話對于寫作來說,也是很有啟發(fā)的。它告訴我們不僅要豐富孩子的見識,增加孩子的閱歷,還應(yīng)引導(dǎo)孩子去感知世間的美好與不易,學(xué)會與周遭的人和物共情。
言傳身教,作文有“料”
很多同學(xué)在寫作路上碰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不知道寫什么。一般來說,看到作文題,孩子都會在自己最為熟悉的生活圈里搜尋寫作素材。若要想文章與眾不同,就必須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
文章開篇先寫媽媽與悅寧分享“龍泉印泥”的特色,并給悅寧介紹了家中的“非遺”收藏品——團(tuán)扇、青花瓷、布老虎、風(fēng)箏等等。媽媽的“非遺”愛好影響了小作者,在她的陪伴下,悅寧先成功制作了掐絲琺瑯的杯墊,又做了玻璃銀光刻、團(tuán)扇、風(fēng)箏等“非遺”物品。這些體驗,讓悅寧對“非遺”的興趣越來越濃,也成了一個“非遺控”。
新穎別致的選材讓這篇文章脫穎而出,也再次告訴我們課堂和書本只是學(xué)習(xí)的一部分。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讓孩子學(xué)習(xí)新技能、嘗試新愛好、接觸新鮮事物,擴(kuò)大孩子的生活半徑,作文才能有“料”。
真誠陪伴,心中有“愛”
寫作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大引擎(qíng)。以寫作的方式記錄生活、感悟生活,不僅可以拓展寫作的外延和思考的邊界,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在體驗“非遺”的過程中,悅寧不僅學(xué)會了制作步驟和技法,還發(fā)現(xiàn)了動作要領(lǐng),懂得了細(xì)心和耐心的重要,進(jìn)而愛上了“非遺”。
文章重點寫了掐絲這道工序。悅寧的描寫非常傳神:“金絲是‘淘氣鬼’,總是躺在畫上不愿意起來,我的手像提了千斤的沙包,完全使不上力氣?!睈倢幖钡谩笆中闹泵昂梗怪椴粻帤獾赝聺L”。真切的體驗和細(xì)致入微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非遺”制作的不容易。
悅寧愛上“非遺”,完全是因為媽媽的影響和引導(dǎo)。她除了帶悅寧制作“非遺”作品外,旅游時,還會陪著悅寧了解當(dāng)?shù)赜刑厣摹胺沁z”物件,聽“非遺”繼承人的故事。正是這些經(jīng)歷,讓悅寧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和價值,讓她也成了“非遺控”,愛上了“非遺”。
其實,“控”的背后是愛?!胺沁z控”媽媽引領(lǐng)悅寧成為“非遺控”,讓我們感受到了媽媽對女兒的愛。
呵護(hù)童心,語言有“趣”
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還在于語言充滿童趣,引人入勝。當(dāng)媽媽拿著手機(jī)發(fā)出驚嘆的時候,悅寧不寫自己的好奇,而是寫“天空中的云都‘跑’了過來,太陽也不禁伸長脖子,它們都想一探究竟”。
當(dāng)媽媽說做個簡單的“非遺”作品,悅寧又一次童心萌發(fā),不僅疑惑是真簡單還是假簡單,而且表情也滿是童真:“我的嘴巴張成了一個‘O’形,眉頭一皺,腦子里全是問號。”
悅寧還把金絲比喻成淘氣鬼,把自己做好的“非遺”物品叫做“寶貝”,和這個說說話,和那個聊聊天……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小作者未泯的童心。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妙手的背后,離不開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反過來,如果你愛上了閱讀和寫作,它們會撐大你的世界,點亮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