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CTA 應用于左前降支病變介入治療價值研究
書 名:《介入影像診斷學》
作 者:勃蘭特·C.威布爾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 :9787553774176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心血管患病率不斷上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xiāng)居民總死因的首位。左冠狀動脈前降支是冠狀動脈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支動脈分支,也是最重要的冠狀動脈支架,主要負責供應心臟的前部和左側大部分區(qū)域血液。心臟冠狀動脈通常從主動脈根部分出兩支,分別為前降支、回旋支。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的起源通常位于左冠狀動脈的前部,并沿著心臟的前間隔行走,位于心臟的左心室壁上,通常分布于心臟的前壁,包括左心室的前間隔、前側壁等。左冠狀動脈前降支是非常容易發(fā)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血管,當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發(fā)生狹窄或阻塞時,可能會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引發(fā)心絞痛。如果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完全閉塞,可能導致急性心肌梗死,這會導致心臟血供中斷造成嚴重后果。據以往研究顯示,在關于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的診斷中,左主干病變發(fā)生率為5%-8%,且斑塊常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因此對左前降支病變實施介入精準治療尤為重要?!督槿胗跋裨\斷學》是由美國勃蘭特·C.威布爾主編,金龍、高堃主譯于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此書是研究學習介入影像的精選之書,對冠狀動脈CTA 應用于左前降支病變介入治療價值研究由積極地指導作用。
《介入影像診斷學》一共分為一般原則,靜脈系統(tǒng)、門靜脈系統(tǒng)和淋巴系統(tǒng)介入,動脈操作,腫瘤介入,神經系統(tǒng)介入,移植后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七個部分。本書使用標準的影像診斷文書格式進行論述,內容主要涉及介入影像學,尤其是操作技術的影像學表現與重點。本版保留了之前版本中使用的項目列表和關鍵點框架的結構及版式。新加入了超過800 多幅的高分辨率病例圖像以及許多新的全彩圖片。文中描述的操作通過更新的、更典型的病例分步舉例說明。相關介入的參考文獻、介入技術、設備、介入治療預后也同樣進行了更新。同時也編入了新的章節(jié),包括介入治療藥物、腰椎穿刺、腹腔叢神經阻滯和骶骨成形術。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冠狀動脈狹窄的治療中,但經橈動脈或股動脈入徑行左前降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不僅考驗介入醫(yī)師的操作經驗和水平,還考驗介入醫(yī)師能否對左前降支病變部位的解剖進行精確地分析,能否采用合適的藥物洗脫支架置入策略,以及即刻療效的評估。血管內超聲和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腔內影像學技術,尤其是血管內超聲。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左前降支病變中以血管內超聲為輔助,便能在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中冠狀動脈腔內觀察冠狀動脈的病變特征,提高治療的精確性。對有經驗的介入醫(yī)師來說行傳統(tǒng)的以冠脈造影為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左前降支雖可以短時間內完成支架置入,但利用冠脈造影僅僅能夠獲取冠狀動脈管腔的信息和管壁的少量信息,如鈣化斑塊,無法獲取管壁的其他信息,如斑塊為纖維斑塊還是脂質斑塊、斑塊呈同心分布還是偏心分布、有無斑塊破裂等,也無法得知冠狀動脈大小的信息。但有了血管內超聲的輔助作用,介入醫(yī)師便能獲取血管管腔的信息,對血管病變內斑塊的信息也能夠有進一步的了解,能夠分辨出鈣化病變是斑塊淺層鈣化還是深層鈣化。此外,血管內超聲的應用也能夠幫介入醫(yī)師準確獲取冠狀動脈大小的信息,這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者選擇合適的支架大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以血管內超聲為輔助比以冠脈造影為輔助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所致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的原因之一。此外,血管內超聲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使用的造影劑較少與冠脈造影相比,更加適用于一些合并糖尿病、腎病和容量超負荷疾病的對造影劑可能引起傷害的高危患者。由此可見,冠狀動脈CTA 應用于左前降支病變治療有很大價值。
《介入影像診斷學》是影像診斷的權威巨著,圖文精美,出版后深受國內外讀者喜愛。且本套書內容不但涵蓋了系統(tǒng)的影像學知識和進展,還提供了影像醫(yī)師臨床的基本知識。同時配有大量高質量的圖片,為每個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多維度知識解讀,更加適合放射學醫(yī)師的臨床學習、參考使用。(文稿:梅繼全、柏忠美*、陳明、黃銀山、龔飛鵬 湖北省黃梅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