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針, 楊柳艷, 彭穎, 原嘉民, 龐鳳舜, 劉宇, 黃秋媛, 邱曉喬, 顏芳, 李鑒基△
廣東省中醫(yī)院 1中醫(yī)經(jīng)典病房, 2治未病中心(廣東廣州 510120); 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yī)院腎內(nèi)科(廣東中山 528400)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近年全球廣泛流行的傳染性疾病,屬中醫(yī)“疫病”范疇。其傳染性強,致病性廣,以呼吸道癥狀如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2022年11月,廣州疫情爆發(fā),廣東省、市政府迅速組建成立方艙醫(yī)療工作組,快速建立方艙醫(yī)院,以阻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蔓延,其中廣東省中醫(yī)院醫(yī)護團隊進駐并接管了19.1廣州琶洲方艙醫(yī)院。為更好地幫助患者康復,加快癥狀緩解和核酸轉陰速度,在對患者的診治中,本研究小組以19.1琶洲方艙醫(yī)院一線醫(yī)護人員為主體,擬通過八卦揉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性治療,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在方艙醫(yī)院治療前后相關癥狀緩解的情況及核酸轉陰時間變化。八卦揉腹法是以后天八卦全息及臟腑理論為基礎的一種腹部按摩方法,屬于腹部按摩法的一種。查閱相關文獻顯示,目前腹部按摩相關研究,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方面較少,主要集中在胃腸道功能方面[1-13],如腹痛、便秘或腹瀉等,尤其是對中風后便秘、骨科手術后便秘、腫瘤化療后便秘有較好的療效,對嬰幼兒喂養(yǎng)不耐受、剖宮產(chǎn)胃腸功能恢復以及失眠也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運用腹部按摩之八卦揉腹法,觀察其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吳夢佳等[14]認為推拿等按摩手段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吨T病源候論》記載針對“時行寒疫”也有“挽耳引鬢升陽法、浴面去肝氣法、干浴勝風寒法”等法,可改善身心健康狀態(tài),扶助正氣,適用于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5]。基于此,本研究根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對2022年12月納入的64例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選擇2022年12月納入的64例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根據(jù)簡單隨機方法,用SAS統(tǒng)計分析軟件系統(tǒng)PROCPLAN過程語句,給定種子數(shù),生成隨機數(shù)字表,由與本試驗無關的專人控制分配方案,按隨機數(shù)字表將對應的分組代碼裝入信封,按順序號依次納入受試者時拆開信封,按里面的分組代碼,受試者分別進入不同的處理組。分八卦揉腹法+常規(guī)中醫(yī)辨證組(簡稱試驗組)和常規(guī)中醫(yī)辨證組(簡稱對照組),每組33例,其中對照組因后續(xù)拒絕復查核酸脫落2例。實際納入對照組31例,試驗組33例。對照組男13例,女18例,年齡28~57歲,平均(40.45±9.42)歲;試驗組男13例,女22例,年齡24~54歲,平均(37.58±9.05)歲;兩組基礎信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廣東省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廣東省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BF2022-318-01)。
納入標準:(1)年齡18~60歲,性別不限;(2)實驗室檢查咽試子核酸陽性,有咳嗽、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癥狀,臨床診斷為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6];根據(jù)國衛(wèi)辦醫(yī)函〔2022〕71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將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xiàn)歸為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所有入組患者在方艙住院時間均≥10 d。
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合并肺結核、腫瘤、咯血、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外科急腹癥、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危急重癥;合并血友病及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腹部有傷口或感染者;不能配合腹部按摩者;妊娠或哺乳期或備孕的婦女;精神分裂癥患者;已知對本腹部按摩法存在禁忌證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干預起點均為入艙當天。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中藥辨證治療,中藥方案參考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16],同時結合當時的病證以風熱夾濕、痰熱阻肺為主,治以疏風解毒、清熱化痰為法,以銀翹散合小柴胡湯加減,出現(xiàn)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者,加大黃5~10 g,高熱時聯(lián)合羚羊角粉3 g/次開水沖服,高齡體弱或后期正氣不足者,加生曬參15 g或合四逆湯,療程10 d。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先由本研究小組專業(yè)團隊對患者進行八卦揉腹法的培訓,評估合格后,由患者本人實施八卦揉腹法,連續(xù)治療10 d,飯后1~2 h,每天按摩3次。具體操作方法:(1)操作前準備:洗手后擦干凈手,仰臥床上。(2)從左腹部開始,用掌心以輕到中的力度,以操作者能夠耐受為度(力度太輕只在皮膚摩擦效果欠佳),從中脘穴(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開始順時針按摩心脾肺區(qū)域8 min,有便秘者可延伸按摩至大腸區(qū)域。(3)從右腹部膽囊區(qū)開始,逆時針按摩至肚臍右正中的肝區(qū)8 min。
1.3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兩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時間。(2)參照《威斯康星上呼吸道癥狀調(diào)查表》[17]和《中藥新藥治療流行性感冒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18]制定用藥前后評價兩組癥狀積分表格,評價發(fā)熱、咳嗽、咯痰、乏力、鼻塞、流涕、咽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的程度(表1)。記為0~3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等,3分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檢驗水平設為α=0.05。對于正態(tài)分布資料,兩組獨立樣本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t′檢驗(方差不齊時);對于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兩組獨立樣本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兩組獨立樣本多時點趨勢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2.1 兩組核酸轉陰時間的比較 盡管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間略有差異(由于確診人數(shù)多,部分患者確診后入艙延遲),但干預起點均為入艙當天,兩組干預前核酸陽性時間經(jīng)統(tǒng)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轉陰時間4~15 d,超過10 d轉陰的占19.4%;試驗組轉陰時間2~11 d,超過10 d轉陰的占3%。試驗組的轉陰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核酸陽性持續(xù)時間及轉陰時間比較 M(P25,P75)d
2.2 癥狀整體療效評價 兩組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治療前癥狀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基線一致。治療后第1、2、10天,試驗組在改善癥狀總分方面比對照組更明顯,癥狀總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1。
圖1 兩組各個時點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治療后癥狀總分比較
表3 兩組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治療后癥狀總分比較 分
2.3 各個癥狀療效匯總及分析 在改善患者的流涕方面,治療第2、3天試驗組較對照組的效果好(P<0.05)。在改善患者的咽痛方面,治療第7、10天試驗組較對照組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的咳嗽方面,治療第1、2天試驗組較對照組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惡寒癥狀方面,治療第1、2天試驗組較對照組好。在改善患者喘息癥狀方面,治療第2、3、5、7天試驗組較對照組好,但結合臨床,兩個組分數(shù)不高,癥狀不重,雖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臨床意義不大。在改善食欲下降方面,治療第2、3天試驗組較對照組好。在改善惡心方面,入住當天及治療第1天試驗組較對照組好。腹脹/腹痛的癥狀積分統(tǒng)計結果顯示,試驗組各個時點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發(fā)熱、咯痰、鼻塞、頭痛、胸悶、喘息、氣短等方面,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癥狀積分情況 分
3.1 八卦揉腹法介紹 八卦揉腹法是根據(jù)后天八卦全息理論[19-20],結合后天八卦圖創(chuàng)立的一種腹部按摩方法。后天八卦圖與臟腑存在對應關系:兌、乾五行屬金,兌為肺,乾為大腸;坤、艮五行屬土,坤為陰土,對應脾;艮為陽土,對應胃;坎五行屬水,對應腎與膀胱;離五行屬火,對應心與小腸;震五行屬木,對應肝;巽五行屬木,對應膽?!队卓仆颇妹貢?“左轉補兮,右轉泄?!备共堪茨Ψㄒ曰颊咦陨淼姆较驗槎?順時針方向按摩為瀉法;逆時針方向按摩為補法,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進行則屬于平補平瀉法。自上而下按摩為瀉,自下而上按摩為補;由腹部外到腹部內(nèi)側按摩為補,由腹部內(nèi)側到腹部外側按摩為瀉;按摩時間短為補,按摩時間長為瀉。根據(jù)按摩的力度可分為重手法和輕手法。重手法用力相對較大屬于瀉法;輕手法用力相對較小屬于補法;用力適中則屬于平補平瀉法。
3.2 八卦揉腹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整體方案介紹及臨床療效分析 本次收治的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當中,以發(fā)熱、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主要病因是由于感受時行疫戾邪氣,邪氣侵襲人體臟腑經(jīng)絡,因體質不同從寒化或熱化,以肺系病變?yōu)橹?波及脾胃;同時由于方艙特定的封閉性環(huán)境,合并情志不舒情況較多,以肝膽氣郁橫逆犯脾、部分郁而化熱多見。因此,從臟腑病變角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涉及的病變臟腑有肺、脾、肝、膽、胃、大腸,在病變早期出現(xiàn)化熱的比例較多。本研究試驗組除了在對照組常規(guī)中醫(yī)辨證治療外,聯(lián)合實施了八卦揉腹,制定了以肺、脾、胃、肝、膽、大腸對應的腹部區(qū)域為按摩重點的研究方案,主治功效為疏肝健脾、清熱宣肺、止咳利咽、行氣通便。結果顯示,試驗組在改善癥狀總分方面對比照組下降更快,效果更好,同時試驗組的核酸轉陰時間較對照組短,表明八卦揉腹法聯(lián)合中醫(yī)辨證可以縮短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轉陰時間。另外,局部癥狀方面,試驗組在改善患者流涕、咳嗽、惡寒、食欲下降、惡心以及腹脹/腹痛方面,均較對照組明顯,尤其是在改善腹脹/腹痛方面,各個時點試驗組均改善明顯。
3.3 八卦揉腹法在呼吸系統(tǒng)等疾病中的應用前景 八卦揉腹法屬于腹部按摩法的一種,是以易經(jīng)八卦及臟腑相關理論為基礎,并結合患者體質之虛實寒熱而定手法之補瀉,相對于傳統(tǒng)的腹部按摩法,其可因人制策,按摩手法更為精準。本研究顯示,八卦揉腹法在治療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癥狀中效果較為明顯,這與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同時,結果顯示八卦揉腹法可縮短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核酸轉陰時間,并可改善患者的咳嗽和咽痛等呼吸道癥狀。八卦揉腹法治療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原理在于根據(jù)患者體質的寒熱虛實情況,針對性制定腹部按摩方案,治以扶正祛邪、補虛瀉實、平調(diào)寒熱之法,促進人體臟腑及胃腸功能恢復,恢復肺的肅降功能,促進大便的排泄,進而加快體內(nèi)病毒清除速度,從而縮短核酸轉陰時間,改善呼吸道癥狀,進一步支持了“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即通過改善胃腸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呼吸系統(tǒng)癥狀。不足之處是,由于本研究團隊力量有限,整個方案中并未抽血進行炎癥及免疫相關等的前后比對,加之樣本量有限,八卦揉腹法在呼吸疾病的治療應用方面,是否對炎癥及免疫系統(tǒng)有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利益相關聲明: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說明:羅士針、李鑒基確定選題、設計實驗、實施研究;羅士針負責論文撰寫;羅士針、李鑒基、楊柳艷、彭穎、龐鳳舜、黃秋媛負責病例收集、數(shù)據(jù)錄入;原嘉民、邱曉喬負責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學處理;顏芳、劉宇負責論文審核、項目經(jīng)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