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凱
在碩果累累的金秋,家鄉(xiāng)漫山遍野的山楂開始成熟,紅彤彤的山楂果掛滿了枝頭,緊緊地簇擁在一起,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珍珠瑪瑙般泛著亮光,村民的臉上更是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山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兩千年前的《爾雅》這部辭書中記載的“朹”,被認為是山楂的古老名稱。李時珍在引述晉代學者郭璞的注釋時提到:“《爾雅》上說:‘朹樹長得像梅樹,它的果實大小和手指頭差不多,顏色是赤色的,類似柰的味道,十分可口。這就是山楂?!?/p>
我的家鄉(xiāng)晉南絳縣是全國聞名的山楂生產(chǎn)大縣,種植面積10萬余畝。一踏入絳縣的地界,放眼望去滿目山楂園,品種更是繁多,諸如大金星、大五菱、大棉球、八月紅……近年,家鄉(xiāng)的山楂又有了七月紅、甜紅子等新品種,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成為絳縣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增長點。
隨著山楂產(chǎn)量的逐年攀升,山楂加工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并得到了蓬勃發(fā)展,為當?shù)亟?jīng)濟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種山楂制品,如山楂片、山楂糖、山楂汁、山楂蜜餞等,從這座小縣城走向全國各地,以其卓越的品質(zhì)享譽全國,孕育出了“維之王”等一批國家級知名品牌。
山楂果業(yè)的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老百姓通過種植山楂,步入了致富的道路,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小伙娶到了心儀的姑娘。同時,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國各大城市,有一支來自絳縣的糖葫蘆銷售大軍,使得絳縣山楂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絳縣一張引以為榮的名片。
走出村子多年,但每年采摘山楂的時候,我都要挑選一些質(zhì)量好的山楂,送給遠在外地的親友,再挑一些切成片,曬干儲存起來,胃口不開時吃幾片,可健胃消食,效果很好。平時喝茶,往里面放幾片,既可以改善口感,還可以降低血脂。
新鮮的山楂果切片,與粳米一同煮粥,待快要熬熟時,加入冰糖,一碗美味的山楂粥就熬好了。用冰糖熬制糖漿時,加入新鮮的山楂片,小火慢煮,用勺子擠壓山楂成泥狀,加入適量檸檬酸,裝入罐中密封,即成了可口的山楂醬。20世紀80年代初,家人們開始嘗試種植山楂。那時我還小,記得每逢山楂收獲的季節(jié),父母就會領(lǐng)著我到田里采摘山楂。那時候,山楂樹連片栽植,樹上掛滿了色彩鮮艷的山楂果,遠遠望去,宛如一顆顆璀璨的紅寶石鑲嵌在綠色的海洋中,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年幼的我忍不住邊摘邊吃,總是挑個頭兒大的,吃到嘴里先是酸酸的,而后又有一種甜甜的味道。父親告訴我不能多吃,我偏偏一個接一個往嘴里塞,害得我回家后直泛酸水,難受了好幾天。看來,好東西也要有個度,否則物極必反,承受貪吃的折磨。
采摘山楂時,每個人都在腰間系上一個布袋或者手提小桶,小心翼翼地從樹上摘下這些美味的果子,輕輕裝箱。高處的山楂,我們借助自制的梯子采摘,大家都非常上心,以免山楂果掉地上受損傷,不易保存。我個子矮,專撿樹下的落果,父親讓我單獨放一個袋子,與從樹上摘下的商品果分開放,免得影響整袋山楂果的質(zhì)量。
每年秋天,都會有一些外地的商販來我們這里收購山楂。因為我們村地處旱垣,山楂果小,硬度大,耐運輸儲存,很受客戶青睞。記得以前家里總有一位四川的客商,來收購山楂。起初,要老百姓將采摘下來的山楂全部倒在篷布上,雇人按照果實大小和色澤分類裝箱,運往全國各地銷售。來的次數(shù)多了,知道老百姓誠信厚道,就放心直接裝箱發(fā)貨。
山楂上市的季節(jié),由于家家都有山楂園,采摘人手不足,在外務(wù)工的村民紛紛返鄉(xiāng),還要從鄰村乃至外鄉(xiāng)雇人,平時寧靜的山村頓時沸騰起來,整個村莊猶如繁華的市集般熱鬧,客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各式各樣的車輛,如平板車、三輪車、小貨車、大卡車在鄉(xiāng)間穿梭不停,好一派繁忙景象。
每當紅彤彤的山楂果變成一摞摞的鈔票時,鄉(xiāng)親們臉上的疲憊便會化為烏有。每當此時,我便期盼來年家鄉(xiāng)的山楂果更加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