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磊 葉惠蘭 時海峰 陳昌軍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 晚期預后差, 總體5 年生存率不到 30%, 近75%的患者確診時已發(fā)展為晚期或伴有遠處轉移[1], 根治性手術后出現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據臨床數據顯示,食管癌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和轉移率高達34%~79%[2],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全身化療成為晚期食管鱗癌姑息治療的主要方式, 2021 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為基礎的方案列入Ⅲ級專家推薦。且食管癌以老年人居多, 往往老年患者腎功能減退, 使用順鉑毒副反應較大, 耐受性差, 奈達鉑是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 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確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具有用藥方便、過敏發(fā)生率低的特點[3]?;诖? 本文選取2020 年8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為例, 研究白蛋白結合性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血清標志物、生活質量等。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20 年8 月~2022 年1 月本院66 例組織學證實不可切除或者手術后復發(fā)或轉移性晚期食管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由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患者病歷信息完整;②患者與家屬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③患者預測生存期≥3 個月;④首次化療;⑤所有患者均有可測量病灶;⑥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 0~2 分。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感染患者;③退出治療患者;④ECOG 評分>2 分。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3 例。對照組: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齡45~74 歲, 平均年齡(55.05±7.30)歲;病變位置:上段患者20 例, 中段患者10 例, 下段患者3 例。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11 例;年齡43~70 歲,平均年齡(54.70±7.60)歲;病變位置:上段患者18 例,中段患者11 例, 下段患者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有可比性。此次研究方案申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 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紫杉醇+順鉑治療。紫杉醇注射液(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3001)靜脈滴注125~175 mg/m2, 第1 天, 每3 周使用1 次;順鉑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812)靜脈滴注 25 mg/m2, 第1~3 天,每3 周使用1 次。觀察組采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83044)第1、8 天靜脈滴注125 mg/m2;奈達鉑(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84)靜脈滴注40 mg/m2, 第1~2 天,每3 周使用1 次。兩組患者治療最多6~8 個周期, 治療期間每3 個月進行療效評估。
所有患者化療前均常規(guī)給予5 羥色胺酸受體拮抗劑止吐, 粒細胞減少者予以升白藥, 均給予常規(guī)水化,紫杉醇治療前予以地塞米松預處理, 用藥前予以玻璃瓶加專用避光袋, 靜脈滴注3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CR):患者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患者病灶減少>30%;進展(PD):腫瘤直徑之和相對增加>20%;穩(wěn)定(SD):介于部分緩解和進展之間的情況[4]。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總例數×100%。
1.3.2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評定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 評分越高,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5]。1.3.3 血清腫瘤標志物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 以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CA125、CA19-9、SCC、CEA 水平。
1.3.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血小板減少、中性粒減少、惡心嘔吐、周圍神經病變、關節(jié)痛、肌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疾病控制率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n(%)]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33 88.80±4.50a 89.05±4.05a 88.20±3.50a 87.80±5.02a對照組 33 73.20±3.80 73.60±3.50 72.60±3.30 71.50±3.50 t 15.2153 16.5808 18.6294 15.300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兩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CA125、CA19-9、SCC、CEA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CA125(U/ml) CA19-9(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3 12.55±4.20 8.08±1.60ab 12.55±4.03 8.99±1.22ab對照組 33 12.60±4.16 9.33±1.45a 12.58±4.10 10.30±1.33a t 0.0486 3.3255 0.0300 4.1696 P 0.9614 0.0015 0.9762 0.0000組別 例數 SCC(μg/L) CEA(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3 2.25±0.30 1.08±0.20ab 2.76±1.13 1.47±0.14ab對照組 33 2.30±0.36 1.67±0.25a 2.78±1.12 1.72±0.18a t 0.6129 10.5864 0.0722 6.2979 P 0.5421 0.0000 0.9427 0.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小板減少、中性粒減少、惡心嘔吐、肌痛、關節(jié)痛、周圍神經病變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接近(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難表現明顯, 且呈進行性特點。其中, 老年人是患病主體[6]。由于癥狀隱匿, 患者確診較晚, 處在晚期階段[7]。晚期階段食管癌患者胸痛、咳嗽受損情況明顯, 手術治療無法完全切除病灶, 需要進行化療治療[8]。另外手術后患者復發(fā)率較高, 相關研究指出, 晚期食管癌采取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兼具安全性與有效性,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提升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有效延長了患者的存活時間[9-14]。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具有使用方便、毒副反應低、療效高等特點, 奈達鉑是第二代鉑類, 在食管癌中療效高, 無需水化、腎臟功能影響小, 嘔吐反應輕, 耐受性好[15-19]。上述藥物組合成的方案尤其適合老年人。聯(lián)合治療后, 血液學毒性與觀察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 而惡心嘔吐、神經毒性關節(jié)痛和肌痛發(fā)生率明顯減少, 促進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 提升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且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0-22]。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CA125、CA19-9、SCC、CEA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小板減少、中性粒減少、惡心嘔吐、肌痛、關節(jié)痛、周圍神經病變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接近(P>0.05)。由此證明,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后, 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明顯較高。
綜上所述,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晚期食管癌效果明顯, 且未增加不良反應, 耐受性好,可有效促進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及生活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