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杭
梅溪,是一條河流。盡管,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有很多以梅溪命名的地方,如梅溪路、梅溪新村和梅溪賓館等等。據(jù)說在長沙和湖州,也有叫梅溪的地方,聽名字應該都是美麗的所在。而在南陽人的印象里,梅溪最初只是一條河流。
事實上,梅溪對這個城市影響最深的卻是一條路。20世紀80、90年代,梅溪路就是這個城市最繁華的中心。從北向南,醫(yī)院、中心市場、服裝城、夜市、迪廳、影院、花鳥市場……以一條河的名義匯聚了一個城市幾乎所有的生活業(yè)態(tài),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繁華。有個寫詩的朋友筆名就叫“梅溪路上一棵樹”。那個年代,小城里每個年輕人發(fā)生的熱鬧事兒幾乎都與梅溪路有關。及至后來城市中心的轉移和規(guī)模的擴大,梅溪路才復原了一條路該有的樣子。而這條叫梅溪的路,恰恰就是梅溪河穿城而過市中心最繁華的一段。
似乎每個城市的興起,都與一條河流有關。這,也許與古人擇水而居的習慣有關。而這條被先民選擇的“河”,往往會被后來的人們稱為母親河。
南陽的母親河不是梅溪河,而是白河。因為白河比梅溪河長,比梅溪河大,比梅溪河著名?!扒嗌綑M北郭,白水繞東城”說的是白河,不是梅溪河。
但梅溪河對于后來城市的記憶有著珍珠穿線的珍貴,甚至梅溪河之于老南陽人來說比白河的印象更深。那是因為,過去城市規(guī)模很小的時候,梅溪河就是穿城而過的內(nèi)河。自北向南、自西向東連起來三里河、漢城河、溫涼河等城市水系。連老梅花古城的護城河也是來自上游的梅溪河。那個時候,城市集中在白河的右岸。白河上南船北馬、載舟覆舟,有著興衰往事,只是這個城市對外的水上通道而已。昔日淯陽橋附近的碼頭上還建有天妃廟,宣示著沿著這條白河可以南下入海,可以見到大風大浪風起云涌的更大世界呢!
而梅溪河,卻自始至終安靜地流淌在這個城市的懷抱中,任那兩岸的薔薇花開了又謝,紅了又白。任那一溪清水由大到小,由清變濁,又由濁變清,卻始終不改它與城市相依為命的軌跡。
梅溪河,從城北的紫山匯集泉水而出,一路穿越鄉(xiāng)野到靳莊水庫停下激越歡快的步伐,梳妝打扮一番,成了一股潺潺清流,流經(jīng)城市的西北,入城后蜿蜒曲折成了幾條內(nèi)河。向東,和溫涼河、漢城河相約流入白河;向西,和三里河、十二里河匯合流向白河。它幾乎補給著幾條城市內(nèi)河的水源,又追趕拉扯著其它幾條小河的節(jié)奏,共同在城市的東部、南部匯入了白河的懷抱。
所以,梅溪河更像是白河的女兒,是這個城市的姐妹河。
母親對于一個家庭是溫暖的港灣,是慈愛的懷抱。母愛是寬厚而又籠統(tǒng)的,而姐姐對于一個家庭的付出卻是具體而實在的(這一點,有姐姐的家庭是有同感的)。母親河也應該是這樣的吧。很多家庭和很多城市一樣有母親和母親河,卻不一定擁有一個梳著大辮子和藹可親溫柔可愛又勤勞的大姐姐。
梅溪河,之于南陽來講,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可人的姐姐吧。她有白河的寬厚溫順,卻從來沒有浪花飛濺洪水咆哮,一如一個鄰家姐姐,在母親顧及不到的灶前廚后,安靜地呵護著一家人平靜樸素的日子。
姐姐的愛和母親的愛甚至有著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姐姐的愛往往被人遺忘,甚至不容易看到她的存在,但失去以后才知道她的珍貴。如同梅溪河一樣流經(jīng)城市幾百年了,并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只是在她變細變黑變丑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她昔日可愛的模樣。
過去的南陽人,在白河里撐船捕魚,在梅溪河里淘米洗衣。白河的濤聲掩不住梅溪河兩岸的花香。白河,把南陽城分成了河東、河西、河南、河北,四個區(qū)域。不管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還是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說的都是白河兩岸的反差與變化。梅溪河對于城市來講,幾乎沒有邊界,蜿蜒曲折,穿城而過,清得觸手可及,窄得跨步而過。白河上的橋高高大大,耗資不少,而梅溪河上的橋往往是不知名的木橋或石橋,一如鄰家姐姐那樣,總是低眉順眼默默地存在。梅溪河流經(jīng)的城中村,留下了那個時期孩童們快樂的記憶。放學后,或是水里摸魚摸蝦,或是岸上追逐嬉鬧,一直到大人們大聲呼喊吃飯的時候才漸漸散去。
包括李白在內(nèi)的多少大詩人、大文豪歌頌過南陽,歌頌過白河,而為梅溪河留下筆墨的卻又在哪里呢?似乎只有一段傳說,記載了梅溪河的由來。
據(jù)說,紫山上一戶農(nóng)家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叫臘梅,長大后與同村的小伙清溪相愛,卻被上山打獵的唐王看中要搶走。臘梅姑娘投水自盡,清溪也撲河殉情。于是一泓碧水從此沽沽不止向下游城市流去,就成了梅溪河。
故事多少有點傳統(tǒng)愛情的凄美韻味,卻吻合了這條河流的出身。
河流和人其實也一樣講究門第出身。人家長江、黃河都出自名山大川,發(fā)源于青藏高原,高山峭壁、雪山冰川的居高臨下,才有一瀉千里奔流入海的氣勢。連白河也出自伏牛山深處嵩縣的白云山,“門庭”也比較“顯赫”。而小小的梅溪河真的和臘梅姑娘一樣,出自城北紫山的小山村,紅塵紫陌上的一座孤山,怎比那連綿起伏巍峨挺拔的氣勢?
然而這小小的紫山,卻是南陽市區(qū)天然的屏障,雖不比昆侖泰山,卻也自成峰脈。遠看孤山一座,近訪卻連綿十余里,山勢不高卻連綿起伏層層疊疊蓊蓊郁郁,有紫山十二峰之譽。如此隱于鄉(xiāng)野的一處山林,蘊育了梅溪河清新脫俗的鄉(xiāng)村風骨,也帶給這座下游城市天然的鄉(xiāng)野樸素之美,甚至一度成就了這個城市的底色和韻味。
一個農(nóng)田環(huán)繞的新興城市,一個屋舍儼然雞犬相聞的文化名城,似乎總比那些高樓大廈珠光寶氣的大城市更具有煙火氣息吧。梅溪河,城市的姐妹河,也許就是這座城市煙火氣息的根脈之一吧。
如今,經(jīng)過整治的梅溪河又恢復了昔日清秀的模樣。兩岸的繁華或靜謐,呼應著溪流的激越與寧馨,共同見證著城市的繁榮與成長。那曾經(jīng)開滿小河兩岸的細細碎碎的薔薇,早已繁衍成了大片大朵盛開的月季。而這絢爛的月季花,如今也成了城市的名片。也許那些世界聞名的月季大觀園里盛開的月季,就是早年自由生長在梅溪河兩岸不知名的薔薇呢。嫁接在薔薇藤蔓上盛開的月季花,被移植到大江南北的大小城市中,綻放出美麗的風景。不管她再嫵媚嬌艷,身上依然閃爍著臘梅姑娘薔薇一般的堅毅與美麗。
歸來兮,梅溪。
歸來兮,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