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向劍鋒,費冬波,劉 松,袁桃花,孔珊珊,田 徑
(1.湖南省農林工業(yè)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2.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湖北 武漢 430074)
湖南省位于長江中游以南,南嶺山脈以北,地理坐標為108°47′—114°15′E、24°31′—30°08′N。境內地形多樣,植物種類豐富,植物區(qū)系成分復雜。湖南位于華中植物區(qū)系南部,是華中、華東、華南和滇桂黔四區(qū)系成分交匯和過渡的地帶,有維管植物6 000余種[1]。湖南東、西、南三面環(huán)山,中部形成馬蹄形大盆地,北面為低平的湖泊、平原,復雜的地形為植物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近年來,隨著對湖南省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深入,不斷有新類群和新記錄種在湖南被發(fā)現(xiàn)。如新類群有武陵山馬鈴苣苔(OreocharisxieyongiiT. Deng, D.G. Zhang &H. Sun.)[2]、新寧羽葉報春(PrimulaxinningensisWei Zhang bis &J.W.Shao)[3]、蘆頭過路黃(LysimachiafenghwaianaG.Hao &H.F.Yan)[4]等,新記錄種有江口盆距蘭(GastrochilusnanusZ. H. Tsi)[5]、伏生石豆蘭(BulbophyllumreptansLindl.)[6]、山澗草(ChikusichloaaquaticaKoidz.)[7]等。這些報道豐富了湖南省的植物區(qū)系,同時也表明湖南省的植物多樣性調查有待進一步開展。
作者在對湖南進行全省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時,通過標本采集與形態(tài)比對,相繼發(fā)現(xiàn)一些湖南未曾記錄過的植物。在此報道在湘分布的新記錄屬2個,新記錄種8個。文中引證標本、相關憑證標本均保存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植物標本館(CSFI)。湖南省植物新記錄基本情況分述如下。
GarnotiaBrongn. in Duperr. ,Voy. Coq. Bot. 132. t. 21. 1832;Benth. et Hook. f. Gen. Pl. 3:1118,1881;中國植物志 10(1):135. 1990;Fl. China 22:562. 2006.
主要識別特征:禾本科(Po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片線形至披針形。圓錐花序開展或收縮;小穗常孿生,有時單生或3枚簇生。小穗具1朵小花,狹披針形,背腹壓扁,基部通常具短硬毛;穎等長小穗,下部稍長;外稃近等于上部穎片,1~3脈;內稃等長于外稃,邊緣具緣毛,基部具耳。
分布:本屬約有30種,分布于亞洲東部和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以及太平洋諸島。我國有8種4變種,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貴州等地。該屬為湖南首次記錄,發(fā)現(xiàn)于郴州市桂東縣。
PolytocaR. Br. in Benn. Pl. Jav. 20.1838;Miq. Fl. Ned. Ind. 3:475. 1855;中國植物志 10(2):282. 1997;Fl. China,26:650. 2006.
主要識別特征: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雄性小穗排成總狀花序呈指狀著生于稈頂以及腋生于上部葉鞘內的總狀花序上部;雌小穗位于腋生總狀花序下部或頂生總狀花序中部;雄穗花序軸延續(xù)而整個脫落;雌穗花序軸脆弱,逐節(jié)斷落。外稃膜質;雄蕊3枚;雌蕊具2枚褐色細長柱頭。穎果扁,長圓形。
分布:本屬約含9種,分布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qū)。我國有1種,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該屬為湖南首次記錄,發(fā)現(xiàn)于永州市寧遠縣。
圖1 耳稃草(A—B)、多裔草(C—E)和南川石杉(F—G)Fig.1 Garnotia patula (A-B), Polytoca digitata (C-E), and Huperzia nanchuanensis(F-G)
Garnotiapatula(Munro)Benth Fl. Hongk. 416. 1861;中國植物志 10(1):140;Fl. China 22:563. 2006.
該種隸屬于禾本科耳稃草屬。本屬30余種,我國5種1變種[8]。湖南省首次發(fā)現(xiàn)耳稃草屬物種。
主要識別特征: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高60~130 cm,外稃先端不具齒,漸尖且延伸成芒,其芒直或微彎曲,兩穎無芒或具0.5~2.0 mm的短芒,圓錐花序疏松開展;小穗狹披針形;兩穎等長或第一穎稍短,先端漸尖至具短尖頭;外稃與穎等長;內稃膜質,稍短于外稃,近基部邊緣具耳。
憑證標本:桂東縣東洛鄉(xiāng)東山林場,2022-09-01,113°55′10.07″E,25°47′15.37″N,海拔705m,周建軍和劉松,22090110。
地理分布:國內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江西、安徽、河南、澳門和香港,國外分布于緬甸東部和越南北部[9-10];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郴州市桂東縣。
生境:生于海拔500~1000 m的山谷、路旁和河谷巖石上,伴生有線形草沙蠶(TripogonfiliformisNees ex Stend.)、芒(MiscanthussinensisAnderss.)、廬山堇菜(ViolastewardianaW. Beck.)等草本植物。
Polytocadigitata(L. f.)Druce,in Rep. Bot. Exch. Club,Brit. Isles,4:641. 1916;中國植物志 10(2):282. 1997;Fl. China 22:650. 2006.
該種隸屬于禾本科多裔草屬。本屬約有9種,我國只有1種[11],即多裔草。湖南首次發(fā)現(xiàn)多裔草屬物種。
主要識別特征:多年生草本,稈直立。總狀花序2~4枚,長5~10cm,呈指狀排列于主稈或分枝頂端。雌無柄小穗8~11mm,有柄小穗15~20mm,不對稱。雄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8~10mm。該種總狀花序的分帶性明顯,上部為綠色細長的雄小穗,下部為淡黃色堅硬的雌小穗,通常有外露的長柱頭[8]。
憑證標本:寧遠縣水市鎮(zhèn)塘下洞村紅花嶺,2022-06-10,111°58′21.21″E,25°27′19.35″N,海拔300m,周建軍和費冬波,22061001。
地理分布:國內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四川和山西,國外分布于柬埔寨、印度東北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新幾內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11-12];多裔草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永州市寧遠縣。
生境:生于丘陵山坡灌草地,主要有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山胡椒[Linderaglauca(Siebold &Zucc.)Blume]等灌木,以及鼠尾粟[Sporobolusfertilis(Steud.)W. D. Glayt.]、芒、大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Nees)C. E. Hubbard]等草本植物。
Huperziananchuanensis(Ching et H. S. Kung)Ching et H. S. Kung in Acta Bot. Yunnan. 3 (3):302. 1981;中國植物志 6(3):6. 2004;Fl. China 2-3:15. 2013.
該種隸屬于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杉屬(Huperzia)。石杉屬約100種,中國30種,湖南省9種[13]。
主要識別特征:多年生土生植物。莖直立或斜生,高8~11cm,枝連葉寬0.7~1.0cm,3~5回二叉分枝,枝上部常有胞芽。葉螺旋狀排列,線狀披針形,密生,平直至略斜向上,前部向上彎,披針形,向基部不變狹,基部最寬,(鐮狀彎曲),長4~6mm,基部寬約0.7mm,邊緣平直不皺曲,全緣。
憑證標本:寧遠縣九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紫江村糞箕窩,2022-07-27,112°00′51.08″E,25°14′58.22″N,海拔1 828 m,周建軍,YYH22163。
地理分布:南川石杉分布于我國重慶、貴州、湖北、云南[14];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永州市寧遠縣。
生境:附生于巖石上,喬木層主要以倒卵葉青岡(QuercusarbutifoliaB. Hickel &A. Camus)、中華槭(AcersinensePax)、人參木[Chengiopanaxfargesii(Franchet)C. B. Shang &J. Y. Huang]等為主,灌木層以猴頭杜鵑(RhododendronsimiarumHance)、半齒柃(EuryasemiserrulataHung T. Chang)、朱砂根(ArdisiacrenataSims)、云和新木姜子[Neolitseaauratavar.paraciculata(Nakai)Yang et P. H. Huang]等為主,草本植物有短莛無距花[Fordiophytonbreviscapum(C. Chen)Y. F. Deng &T. L. Wu]、湖南馬鈴苣苔(OreocharisnemoralisChun)、長穗兔兒風(AinsliaeahenryiDiels)等。
RhynchosporachinensisNees et Mey. in Wight,Contrib. (1834)115,proparte;中國植物志 11:111. 1961;Fl. China 23:254. 2010.
該種隸屬于莎草科(Cyperaceae)刺子莞屬(Rhynchospora)。本屬350余種[15],中國約10種,湖南省原記錄4種,分別為三儉草(R.corymbosa)、細葉刺子莞(R.faberi)、刺子莞[R.rubra(Lour.)Makino]、白喙刺子莞(R.rugosasubsp.brownii)。華刺子莞為湖南省新記錄。
主要識別特征:稈叢生,直立,三棱形,葉基生和稈生,狹線形,圓維花序由頂生和側生傘房狀長側枝聚傘花序所組成,具多數(shù)小穗;小穗通常2~9個簇生成頭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7mm,褐色,具鱗片7~8片,有2~3朵兩性花;最下部2~3片鱗片中空無花,無花鱗片橢圓狀卵形或卵形,較有花鱗片短小,有花鱗片2~3片,寬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較長而大,所有鱗片均有一條隆起的脈;雄蕊3枚,花藥線形;子房倒卵形,花柱基部膨大,柱頭2枚,較花柱短。小堅果寬橢圓狀倒卵形,栗色,表面具皺紋。該種以小穗長7mm、花柱基(喙)及下位剛毛長于或等于小堅果等特征與白喙刺子莞相區(qū)分[16]。
憑證標本:郴州市桂東縣齊云峰國家森林公園齊云山村,2022-06-28,114°00′09.38″E,25°52′01.59″N,海拔1400 m,周建軍和費冬波,22062801。
地理分布:國內分布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貴州、臺灣、廣東、廣西和湖北,國外分布于馬達加斯加、錫蘭、緬甸、印度洋群島、越南、日本、斯里蘭卡和泰國;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郴州市桂東縣、永州市寧遠縣。
生境:生長在沼澤地或林緣潮濕處,主要伴生有圓葉茅膏菜(DroserarotundifoliaL.)、小型珍珠茅(ScleriaparvulaSteudel)、平穎柳葉箬(IsachnetruncataA. Camus)、刺子莞等草本植物。
RhododendronnaamkwanenseMerr. in Lingnan. Sci. Journ. 13:42. 1934;中國植物志 57(2):407. 1994;Fl. China 14:447. 2005.
該種隸屬于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杜鵑花屬約1 200種,中國共721種,湖南省70種[17]。
主要識別特征:小灌木,幼枝密被灰棕色糙伏毛,老枝近于無毛;葉集生枝端,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兩面疏被糙伏毛,葉柄長1~2mm;傘形狀花序頂生,具2~4朵花,花梗和花萼均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冠紫紅色,漏斗狀狹鐘形,長2.5~2.8cm,雄蕊5枚,長于花冠;花柱無毛。
憑證標本:郴州市桂東縣齊云峰國家森林公園齊云山石排里,2022-06-29,113°58′10.30″E,25°51′37.24″N,海拔989 m,周建軍和費冬波,22062901。
地理分布:南昆杜鵑分布于我國廣東、江西、福建[18-20];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郴州市桂東縣。
生境:生于溪邊,伴生有杜鵑(R.simsiiPlanch.)、尖葉黃楊[Buxussinicavar.aemulans(Rehder &E. H. Wilson)P. Bruckner &T. L. Ming]、翅柃(EuryaalataKobuski)等灌木,以及芒、桂東野海棠[Brediaguidongensis(K. M. Liu &J. Tian)R. Zhou &Ying Liu]、線形草沙蠶、廬山堇菜、玉山藺藨草[Trichophorumsubcapitatum(Thwaites &Hooker)D. A. Simpson]等草本植物。
RhododendronhongkongenseHutch. in Stevenson,Spec. Rhodod. 562. 1930;中國植物志 57(2):345. 1994;Fl. China 14:442. 2005.
該種隸屬于杜鵑花科杜鵑屬。白馬銀花在全球的分布較少,在香港地區(qū)主要以孤立的種群出現(xiàn)。
主要識別特征:常綠灌木。葉革質,集生枝頂,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ㄑ克薮?,鱗片闊卵形,花單生枝頂葉腋花芽內,枝端具花2~4朵;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輻狀,5裂,裂片倒卵形,具紫色斑點,花冠管長6 mm;雄蕊5枚,比花冠短,花絲中部以下被開展白色柔毛;子房卵球形,花柱比雄蕊長,伸出花冠外,無毛。蒴果圓球形至廣卵圓形,長4~5mm,有短柄腺體或部分具疣狀突起。本種形態(tài)特征與馬銀花(R.ovatum)相似,但其花芽鱗片外面無毛或具微柔毛,花萼裂片長卵形,邊緣具短柄腺體,花白色或淡紫色。
憑證標本:桂東縣齊云峰國家森林公園齊云山村牛婆垇,2022-06-26,113°57′52.60″E,25°53′10.54″N,海拔1 654.5 m,周建軍和費冬波,22062602。
地理分布:分布于江西、廣東、廣西和香港[21-22];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郴州市桂東縣。
生境:生于山脊、陡坡、溪邊的高大灌木和常綠闊葉林中,喬木層主要有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鐵杉[Tsugachinensis(Franch.)Pritz.]、木姜潤楠(MachiluslitseifoliaS. Lee)、倒卵葉青岡等植物,灌木層主要以鹿角杜鵑(RhododendronlatoucheaeFranch.)、丁香杜鵑(R.farreraeTate ex Sweet)、扁枝越橘[Vacciniumjaponicumvar.sinicum(Nakai)Rehd.]、巖柃(EuryasaxicolaH. T. Chang)、凹葉冬青(IlexchampioniiLoes.)等為主,草本層主要有平穎柳葉箬、五嶺龍膽(GentianadavidiiFranch.)等植物。
圖3 小果酸模(A—B)和腺果懸鉤子(C—E)Fig.3 Rumex microcarpus(A-B) and Rubus glandulosocarpus(C-E)
RumexmicrocarpusCampd.in Monogr. Rum. 143. 1819;中國植物志 25(1):166. 1998;Fl. China 5:341. 2003.
該種隸屬于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屬(Rumex)。酸模屬全世界有約200種,中國有26種2變種[23],湖南省有8種[24]。
主要識別特征: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分枝,無毛;花序圓錐狀,多花輪生;花梗細長,近基部具關節(jié);花被片6枚,2輪,黃綠色,外花被片披針狀,內花被片狹三角狀卵形,邊緣全緣,全部具小瘤。
憑證標本:寧遠縣灣井鎮(zhèn)下灌村,2023-04-15,112°01′13.48″E,25°27′47.21″N,海拔245m,周建軍和費冬波,23041501。
地理分布:小果酸模分布于我國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江蘇、遼寧、臺灣、云南;印度和越南也有分布[25];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永州市寧遠縣、湘潭市岳塘區(qū)。
生境:生于水田邊或荒地,伴生植物主要有看麥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泥胡菜[Hemisteptialyrata(Bunge)Fischer &C. A. Meyer]、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affine(D. Don)Anderberg]、鵝腸菜[Stellariaaquatica(L.)Scop.]等。
RubusglandulosocarpusM. X. Nie in Bull. Bot.Res.,Harbin 9(3):43-44. 1989;Fl. China 9:195. 2003.
該種隸屬于薔薇科(Rosaceae)懸鉤子屬(Rubus)。懸鉤子屬全世界約1700種[26],中國386種(含種下分類單位)[27]。
主要識別特征:直立亞灌木,莖無皮刺,有稀疏腺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7枚,稀具3枚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背面有淡色腺點,托葉披針形,著生于葉柄,基部與葉柄合生;苞片披針形;傘房狀花序頂生,2~4朵,稀單生花;花白色,直徑3~4 cm,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子房有稀疏腺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小于1 cm,有稀疏腺毛,成熟時與花托分離。
憑證標本:郴州市桂東縣齊云峰國家森林公園齊云山村齊云山,2022-06-25,114°00′51.56″E,25°53′40.56″N,海拔1 835 m,周建軍和費冬波,22062502。
地理分布:腺果懸鉤子分布于我國江西井岡山[28];在湖南為首次記錄,分布于郴州市桂東縣、永州市東安縣和邵陽市綏寧縣。
生境:生于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林緣或灌草叢中,喬木層主要有厚皮錐(CastanopsischuniiCheng)、光葉水青岡(FaguslucidaRehd. et Wils.)、陀螺果(MelliodendronxylocarpumHand.-Mazz.)、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atore)等,灌木層主要有尖連蕊茶[Camelliacuspidata(Kochs)Wright ex Gard.]、中國繡球(HydrangeachinensisMaxim.)、微毛柃(EuryahebecladosLing)等,草本層主要有柔果薹草(CarexmolliculaBoott)、平穎柳葉箬、竹靈消(VincetoxicuminamoenumMaxim.)、牯嶺藜蘆[Veratrumschindleri(Baker)Loes. F.]等。
本研究報道了湖南省2個新記錄屬和8個新記錄種,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湖南的植物區(qū)系,更新了相關物種的分布區(qū)范圍,也反映了湖南植物區(qū)系與其他地區(qū)植物區(qū)系存在緊密的關系。耳稃草屬、多裔草屬、南昆杜鵑和白馬銀花植物在湖南的發(fā)現(xiàn)說明了湖南植物區(qū)系與熱帶植物區(qū)系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南川石杉在湖南的發(fā)現(xiàn)說明了湖南植物區(qū)系與云貴高原植物區(qū)系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華刺子菀和小果酸模在湖南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兩物種分布的連續(xù)性。腺果懸鉤子根據(jù)已有記載為江西的特有種,本研究完善了該種的分布范圍,也為這些省份的植物區(qū)系研究提供了參考資料。
物種種群分布是植物重要的空間特征[29],因為物種現(xiàn)生的分布范圍是其在長期的自然地理條件綜合作用下發(fā)展演化和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30]。掌握物種的分布范圍能為植物區(qū)系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同時也能為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提供參考。
致謝:感謝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張中帥博士對耳稃草的鑒定、深圳蘭科中心嚴岳鴻對南川石杉的鑒定給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