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方方
[摘 要]目的 分析門診健康宣教對婦科開腹患者開放傷口愈合后瘢痕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3年1月-6月于我院行開腹手術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門診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門診健康宣教,比較兩組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滿意度、瘢痕評分及傷口愈合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甲級愈合率為84.00%,高于對照組的66.00%(P<0.05)。結(jié)論 在婦科開腹患者中的實施門診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術后傷口護理的能力,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門診健康宣教;瘢痕;傷口愈合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4949(2024)02-0176-03
Effect of 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on Scar Recovery After Open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Laparotomy
WU Min, FANG Fang
(Outpatient Clinic, Wom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jing 210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on scar recovery after open wound healing in gynecologica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en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outpatient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astery of wound nursing related knowledge, satisfaction, scar score and wound heal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of wound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S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grade A healing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6.0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wound ca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laparotomy, promote wound healing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Scar; Wound healing
門診健康宣教(outpatient health education)通過宣傳教育使患者能夠自覺采納,促進自身健康行為得到改善,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對于疾病的預防及后期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樹立患者健康意識,促進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2]。實施開腹手術的患者,由于手術傷口較大,后期的護理及愈合存在較大的問題,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護理,自身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易導致傷口愈合出現(xiàn)延遲,傷口愈合美觀性不足,且在居家環(huán)境中無法得到正確的傷口護理知識,不利于其預后的改善[3,4]。護患溝通是雙方的一種信息交流,主要是和患者的康復及護理相關信息的輸出與輸入。目前門診護理中,較多的重點在于關注患者病情,引導患者及時就診,但缺乏對特殊人群的重點宣教。因此,一些術后傷口問題往往被忽視,導致了部分患者出現(xiàn)傷口愈合延遲問題。為更好地服務于門診患者,本研究將健康宣教的內(nèi)容引入門診,針對患者瘢痕恢復問題進行重點闡述,指導患者在居家后如何正確進行護理傷口,以期促進瘢痕恢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3年1月-6月于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婦產(chǎn)醫(y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門診行開腹手術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39.34±7.34)歲;體重40~80 kg,平均體重(65.34±11.44)kg;已婚45例,未婚5例;學歷:碩士1例,本科20例,大專25例,高中及以下4例。觀察組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39.11±7.19)歲;體重41~80 kg,平均體重(66.09±10.23)kg;已婚46例,未婚4例;學歷:碩士2例,本科25例,大專20例,高中及以下3例。兩組年齡、體重、婚姻狀態(tài)、學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實施開腹手術,符合治療指征;②無精神疾病,能正常溝通;③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瘢痕體質(zhì)者;②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③合并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④中途退出研究或同時參與多項研究者。
1.3 方法
1.3.1對照組 實施門診常規(guī)護理:協(xié)助患者完成門診一系列的檢查及繳費,對于較為緊張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合理安排患者就診順利,開辟綠色通道,安排體弱患者優(yōu)先就診,告知患者門診就診的注意事項等。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門診健康宣教:①患者入院后,向其發(fā)放門診就診示意圖,指導患者在等待區(qū)等待叫號;②針對不同患者的就診需求進行分門別類,實施不同的護理計劃;③向患者發(fā)放關于傷口護理的健康手冊,鼓勵其關注本院公眾號,可根據(jù)公眾號發(fā)布的文章學習自我護理知識;針對傷口護理的問題對患者進行耐心解答;協(xié)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及運動計劃,居家后進行傷口保護,定期地進行換藥;④整理傷口護理相關知識,通過問答方式,增強患者記憶;建立患者微信群,囑其將每日護理后傷口的情況拍照上傳,每日對傷口的愈合情況進行對比,針對一些傷口護理問題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就診更為便捷。
1.4 觀察指標
1.4.1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 護理人員在自身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jié)合文獻檢索,總結(jié)出50道題目,由患者填寫,每題2分,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對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越充分。
1.4.2滿意度 患者根據(jù)自身傷口愈合情況自我評分,評分范圍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對于傷口愈合情況的滿意度越高。
1.4.3瘢痕評分 采用患者瘢痕評估量表(PSAS)評估,包括瘢痕邊緣高度(0~15分)、平整度(0~15分)、生活質(zhì)量(0~15分)、皮膚顏色(0~15分)4項,總分為6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瘢痕越嚴重。
1.4.4傷口愈合情況 評估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分為包括甲、乙、丙3個等級。甲級:傷口愈合良好無紅腫熱痛;乙級:傷口出現(xiàn)紅腫但是無膿;丙級:傷口出現(xiàn)滲血,化膿,需要后期進行護理,整體愈合不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滿意度及瘢痕評分比較 觀察組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乙級及丙級愈合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門診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在于能夠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通過積極的情緒感染患者,緩解其對于就診的恐懼,同時也能夠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5,6]。目前的門診護理中,由于護理模式較為單一,護理人員僅關注于維持門診的就診秩序,解答患者提問,未能主動地去解決患者就診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由于就診人數(shù)過多,無法詳盡地對患者進行相關問題的說明,特別是針對一些傷口處理問題,醫(yī)生僅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患者一些建議及指導,缺乏后續(xù)監(jiān)督及相關認識的提升[7,8]。門診健康宣教能夠針對傷口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患者的認知能力,糾正其在傷口護理上存在的誤區(qū),并且針對傷口的大小制定護理計劃,指導患者進行居家護理。所有的健康宣教內(nèi)容均以患者為中心,旨在提供患者人性化的護理服務[9]。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傷口護理相關知識掌握度及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S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甲級愈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門診護理人員的健康宣教,患者對于傷口護理的相關知識掌握更加充分,能夠在專業(yè)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傷口護理工作。同時,通過建立微信群,護理人員能夠與患者建立新的聯(lián)系,患者居家后針對自己傷口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能夠與護理人員進行第一時間交流,減少了反復就診,為患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就診服務,并且在后續(xù)康復過程中,患者每日將傷口情況拍照反饋于護理人員,有助于護理人員觀察其傷口愈合情況,并針對性的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及指導,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10]。
綜上所述,在婦科開腹患者中的實施門診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術后傷口護理的能力,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患者滿意度。
[1]吳俏媚.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在婦科開腹手術切口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探討[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12):1651-1652.
[2]黃然.探討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在婦科開腹手術切口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6):29-30.
[3]殷彬燕,張軍花,張春華,等.醫(yī)護一體化管理在連臺手術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5):376-378.
[4]何寨英.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在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6):130-132.
[5]薄海欣,葛莉娜,劉霞,等.加速康復婦科位于手術期護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9,25(6):661-668.
[6]宋靈云.風險管理干預聯(lián)合健康教育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22,20(24):194-196.
[7]張露,陳奕,陳小康,等.慢性傷口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21):3198-3204.
[8]李燕輝,駱大行,鄧輝茹.創(chuàng)面修復病房通過促進傷口??谱o士的自我實現(xiàn)改善慢性傷口患者護理效果[J].中國傷殘醫(yī)學,2022,30(7):95-97.
[9]張媛,郭錦麗,劉宏,等.傷口治療師創(chuàng)面操作性疼痛管理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2,37(24):1-4,21.
[10]白燕,宋霞,潘琦娜延續(xù)性護理在外科門診患者慢性傷口愈合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2):75-77.
收稿日期:2023-10-23 編輯: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