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安子村是隴南大山里的一個小村莊,是我所在單位的幫扶村。從縣城到這里,大概有40多公里,由于是山路,開車差不多要一個半小時。這里是山區(qū),海拔高,很陰冷?;旧蠜]人愿意來這里駐村。單位派不出人,沒有辦法,只好輪流。今年輪到我,想想也好,換一種活法。
安子村太偏遠了,第一次去就走了很多錯路。去安子村要翻過縣內(nèi)最高的泥功山。沒錯,就是杜甫在詩里寫的那個泥功山,“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筑勞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寄語北來人,后來莫匆匆?!彪m然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成了水泥路,但是坡陡彎急,還是不敢走得太快。還得聽杜甫的,走起來要“莫匆匆”。從泥功山下的譚河村過橋,沿著山溝走一段到曹陰村,再從曹陰村的一條岔路走進去,龍床崖和臥虎崖兩相對峙,中間是一條很窄的峽谷,谷底中央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入村道路,頗有些詩情畫意。這個峽谷叫作飛龍峽,據(jù)說仇池國的楊飛龍曾經(jīng)在這里駐兵打仗,溝里原來有一個飛龍廟,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蹤跡。沿著彎彎曲曲道路行走幾分鐘就到安子村,村口有一棵巨大的鐵橿樹,村子里也有好幾棵,這些樹為村子增色不少,它們默默地訴說著這個村子古老的歷史。
安子村只有50多戶200來人,而且分布在黑溝,青林溝,沙馬溝以及安子4個社。說是200多人,但實際上留在山里的也就幾十號人啊,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其中官方認證有殘疾證的就有17人。年輕力壯的人都外出去打工了,小孩子也都在山外面讀書,婦女們則隨她們陪讀。村子里平時很安靜,甚至連雞犬相聞的場景也難以見到。據(jù)說去年大雪封山的時候,村子里的老人也被孩子們或親戚們接走了,偌大的村子就剩下一位孤寡老人,再加上三名駐村幫扶隊員,就4個人堅守著大雪覆蓋的偏遠小村。
每到黃昏時分,村頭總有一位老人在呼喊自己孩子的名字,要她回家,聲音有些凄苦,幽幽地在山林里穿傳得很遠。原來這是一位孤寡老人,曾經(jīng)包養(yǎng)了一個孤兒,孩子長大后就跟隨村里的其他人去南方打工了,老人不識字也不會使用電話,孤單的時候就到村子邊上去呼喊她,希望孩子回家陪伴自己。我們了解了一下,其實她的孩子并沒有遺棄她,還定期會給她寄錢,只不過都寄到了村主任手里轉(zhuǎn)交老人。
村主任是一位很精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村里的主心骨,村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他幫助解決的,每家每戶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他愛喝酒,也很健談,有空就到我們駐村幫扶隊來交流工作。他說脫貧攻堅讓村子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駐村幫扶隊功不可沒。他與每一位住過村的隊員都成了好朋友,村里的年輕人都出去了,駐村幫扶也成了村里的骨干力量。
對于一個即將消失的村子,我們這些幫扶隊員也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竭盡全力去改善村子里的環(huán)境,努力發(fā)展產(chǎn)業(yè),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提高農(nóng)戶收入,這些都不足以留住村里的年輕人,外面的世界誘惑實在很大,打工的收入也遠比當(dāng)?shù)匕l(fā)展高,村子里的汽車保有量已經(jīng)超出了一戶一輛的標準,有很多人也都在縣城買了房子,村里甚至修建了漂亮的幼兒園,可從來就沒有用過,現(xiàn)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不會在村子里待著。村主任說?!暗任覀冞@輩人死去,村子大概也就消失了!沒有辦法,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法,社會總是不斷進步的,留不住的一切終究會消失?!?/p>
也許村主任說的是對的,安子村的消失可能就是它的最終宿命。我們并不指望村子能重返往日的繁榮,只希望現(xiàn)在還生活在村子里的人的活得更幸福一些,大概我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