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樹木多穿起金黃橙紅的衣裳,這是成熟的顏色,也是富足的顏色。天空中密布獨屬于秋天的忙碌,看得見看不見的種子,在我的頭頂上飛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約。一旁的女貞樹上,兩只灰椋嬉鬧著在枝丫間啄食。藍天、紫果、綠葉,組合成一幅畫,鳥兒,是這幅畫面上動態(tài)的筆觸。灰椋吃飽喝足后抹著嘴巴飛遠了,在鳥兒新陳代謝時,女貞種子穿越鳥兒的腸胃,被播種到遠方。鳥兒播種的同時,還順帶施了肥。我追著一粒種子拍攝。鏡頭里,紅楓種子旋轉(zhuǎn)出令我癡迷的輕盈,它晃晃悠悠,漫無目的而又充滿希望。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轉(zhuǎn)著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兩粒種子,像兩條吻在一起的小魚身體呈倒八字張開。橙黃的魚頭是種子,鮮紅透亮的魚尾是翅膀,這枚翅果不像是現(xiàn)實的種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靈。在這架小小“螺旋槳”的帶領(lǐng)下,紅楓種子輕舞飛揚。
紅楓種子成熟后脫離母體,因重力下墜的剎那,這對小魚翅膀即刻開啟了螺旋槳的功能,在空中飛快地旋轉(zhuǎn)起來。一團小小的渦旋氣流,出現(xiàn)在種子上空。渦旋氣流似一團無形的手,拽拉著種子下落的腳步,為的是給風留出更多的時間,更從容地把種子帶到更遙遠的地方。頭與尾之間、重與輕之間,一對種子的吻魚組合,讓紅楓種子除了擁有機械制造、仿生學和生態(tài)學上的意義外,還具備某種哲學意味。
不遠處的草坪上,一位年輕的母親領(lǐng)著一個小姑娘在草叢里玩耍。園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樣繁多。它們在這里出生、展葉、開花、結(jié)果。草坪出現(xiàn)多久,它們就生活了多久,東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歲,圓臉、圓眼睛、圓嘴巴,連身體也圓乎乎的。她不時彎腰摘下蒲公英的絨球狀果序,舉至眼前,嘟起圓圓的小嘴,呼—— 一群種子各自撐開小傘,向天空的高遠處翩躚。像是一口氣吹開了時光之門,我的童年透適而來。多年前,在家鄉(xiāng)的田埂地畔,我也曾像她一樣,挑選出色的白團大的蒲公英絨球,高高舉起,嘟著嘴唇,把種子吹向天空。小姑娘現(xiàn)在還不會知道,總有一天,她也會像蒲公英一樣,離開她的母親,飛到適合自己生根發(fā)芽的土地上。
此刻,望著天空里忙碌飛行的紅楓種子,我與漫步瓦爾登湖聆聽自然的梭羅,或在自家荒園中凝視昆蟲的法布爾,有著相似的快樂。
是種子,讓我的人生與草木鏈接,并漸漸地成為彼此。
(本文入選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語文試卷,文章有刪減)
祁云枝,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美文》《科學畫報》專欄作家。就職于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散文刊登于《人民文學》《北京文學》《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等,入選《中國文學年鑒2022》《2022年民生散文選》等多種選本。著有散文集《植物,不說話的鄰居》《我的植物閨蜜》等十多部。獲中華寶石文學獎、絲路散文獎、首屆國際生態(tài)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
《意林》:作為植物研究的專家,您是如何開啟寫作之路的?
祁云枝:十年前,《植物讓人如此動情》之《枝言草語》獲得國家科技部2015年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書里的很多文章被選做中學考試閱讀題,從此開啟了寫作之路。
《意林》:您筆下的植物讀起來生動活潑,中學生的常見問題就是寫作起來文字不生動,沒有細節(jié),如何寫好植物,您有什么訣竅?
祁云枝:這些年,我努力還原筆下的植物,它們美麗迷人、儀態(tài)萬方,寫作時,我常希望自己是個學識淵博的博物學家,能夠洞悉草木身上所有的秘密,然后,用充滿深情的語言,告訴更多的人,讓人們懂得植物,愛上植物。要做到文章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其實不易,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背景,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合理的藝術(shù)渲染,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
如果說有什么寫作訣竅的話,那就是:在寫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愛上草木,并享受寫作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