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楊怡
摘 要 本文考證了藏紅花的國內(nèi)外應(yīng)用歷史和應(yīng)用領(lǐng)域,還根據(jù)歷朝歷代的應(yīng)用情況和現(xiàn)代應(yīng)用領(lǐng)域、質(zhì)量標準等,規(guī)范了番紅花、藏紅花和西紅花的名稱指代:原植物稱番紅花;番紅花紅色柱頭的加工品為商品,藥用的稱西紅花,其他領(lǐng)域應(yīng)用的稱藏紅花。
關(guān)鍵詞 番紅花 藏紅花 西紅花 本草考證 名實辨析
中圖分類號:R281.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4)01-0014-05
引用本文 張雪, 楊怡. 西紅花的本草考證與名實辨析[J]. 上海醫(yī)藥, 2024, 45(1): 14-18.
Textual research of saffron on Chinese and oversea materia medica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in substa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names
ZHANG Xue1, YANG Yi2
(1. Department of Saffron,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 Ltd., Shanghai 20008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application history and fields of saffr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lso standardized the names of Fanhonghua, Zanghonghua and Xihonghua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previous dynasties, modern application scope and quality standards: the original plant is called Fanhonghua, the processed product of the red stigma of saffron is a commodity, and the medical use is called Xihonghua, those for other uses are Zanghonghua.
KEY WORDS Fanhonghua; Zanghonghua; Xihonghua; textual research; analysis of name and reality
番紅花是典型的地中海物種,為喜陽植物,原產(chǎn)希臘地中海克里特島和圣托里尼等地,古希臘最先種植。后番紅花被善于航海和貿(mào)易的腓尼基人帶到西亞兩河流域,逐漸擴散到地中海沿岸國家,以及伊朗、阿富汗、中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古代,商人通過陸海絲綢之路,將藏紅花作為香料傳進中國,供皇室、高官或禮佛之用?,F(xiàn)代社會,藏紅花的用途更加廣泛。因此,研究藏紅花的引進歷史和古代本草記載,對于科學(xué)引導(dǎo)其現(xiàn)代應(yīng)用、促進其開發(fā)利用都有著重要意義。
1 藏紅花的傳播與應(yīng)用溯源
1.1 國外
在約5萬年前的伊朗西北部史前繪畫中發(fā)現(xiàn)了藏紅花色素,說明那時就有人用藏紅花制作繪畫顏料了[1]。
公元前2400年,西班牙人用藏紅花作為織物染料;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漢謨拉比治下的巴比倫帝國用藏紅花做調(diào)味品[2]。
公元前1500—公元前1100年,希臘克里特島米諾斯宮殿壁畫《采番紅花的人》中,兩個年輕姑娘在采摘藏紅花,花色彩艷麗,采花人面色溫和且顯出要采花的急切神情,顯示番紅花已被馴化、栽培[3]。
公元前12—公元前10世紀,猶太國王所羅門在《圣經(jīng)·雅歌》第4章第14節(jié)中提到藏紅花,為植物香料,有強烈的獨特香氣和苦味[4]。
公元前10世紀,波斯人把藏紅花織進帝王用的地毯和裹尸布中,且在洗浴時用藏紅花來緩解疲勞,安神[5]。
公元前7世紀,亞述人用藏紅花入藥[6]。
公元前8—公元前3世紀,西西里栽培番紅花[7]。
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悲劇《波斯人》中寫道,波斯國王大流士出場時是“踏著被藏紅花浸染過的布履”登上舞臺的。大流士一世下令東地中海沿岸屬國遍種番紅花。
公元前518年,波斯人把番紅花引種到克什米爾地區(qū)。腓尼基人隨之開始做克什米爾的藏紅花貿(mào)易。據(jù)傳,釋迦牟尼用藏紅花水浸染的布料制法衣,其圓寂后,藏紅花水的正黃色成為佛教法衣的顏色。
公元前5—公元前2世紀,《希伯來圣經(jīng)》(又稱《塔納赫》)中提及,藏紅花為香料。
公元前2世紀,幼發(fā)拉底河畔的巴比倫有番紅花鎮(zhèn)。
公元711年,摩爾人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于718年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約于961年將番紅花種植帶入西班牙。14世紀,伊比利亞半島開始輸出藏紅花[1]。
1096—1291年,十字軍東征期間,番紅花被重新引入歐洲腹地。
總之,在國外,藏紅花很早就被用作繪畫顏料、紡織品染料,作為香料撒在會堂、宮廷、劇場,還被用來禮佛,做香料、調(diào)味品,以及作為洗浴藥物以緩解疲勞、安神。
1.2 國內(nèi)
在中國古籍中,藏紅花有郁金(香)、蕃梔子、簷葡花、番紅花、藏紅花、咱夫蘭、撒馥蘭、咱法蘭、咱夫藍、撒法郎等名。
戰(zhàn)國《周禮》《禮記》、三國《南州異物志》、西晉《郁金頌》、北朝《魏書·西域傳》、唐《隋書·西域傳》《周書·異域傳》等古籍中都提到了“郁金”?!坝簟敝钢袊辽悴?,“金”指其水呈正黃色和貴如金,“香”指其香味?!赌现莓愇镏尽份d:“郁金出罽賓國(伽毗國,今克什米爾之斯利那加),人種之,先以供佛,數(shù)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黃與芙蓉花里嫩蓮相似,可以香酒。”[8]
西晉張華《博物志》言:(郁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心憂郁積,氣悶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驚悸?!蔽鲿x才女、貴嬪左芬著有《郁金頌》:“伊有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芳香酷烈,悅目怡心。明德惟馨,淑人是欽。”
梁朝,藏紅花被寺廟用于供佛[9]。
唐代,《大唐西域記》載:“迦畢試國(罽賓國)……出善馬、郁金香?!薄赌虾<臍w內(nèi)法傳》言,北天竺出產(chǎn)郁金香。739年,陳藏器《本草拾遺》載郁金香入藥[10]。李白《客中行》吟,“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其中的郁金香指的是藏紅花,用于香酒和改變酒的顏色。王燾《外臺秘要》中列有“裛衣香”配方,系將郁金香等8種香料搗成末,一起裝入絹袋,置于衣服內(nèi),使服裝洇上香氣。段成式《柔卿解籍戲呈飛卿》中有“郁金種得花茸細,添入春衫領(lǐng)里香”句。《唐會要》載,藏紅花用于裝飾美化[11]。
宋代,南外宗正司是皇室參與海外貿(mào)易的機構(gòu),皇族對藏紅花等奢侈品有需求?!稁X外代答》言:[海外故臨國(今印度喀拉拉邦奎隆縣)]“國人好奉事佛……每洗浴畢,用郁金涂身,欲像佛之金身也?!薄稗瑮d子,出大食國,佛書所謂‘簷葡花是也。海蕃干之,如染家之紅花也。今廣州龍涎所以能香者,以用蕃梔故也。”
1247年,薩迦·班智達與闊端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白塔寺舉行“涼州會談”,協(xié)商藏地歸順蒙古汗國的條件及繳納貢賦的品種和數(shù)量,吐蕃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薩迦·班智達根據(jù)會談結(jié)果,親筆撰寫《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向全體藏人講述了各條款的深意和始末由來,其中有“貢物以金、銀、象牙、大粒珍珠、藏紅花、木香、牛黃、虎(皮)、豹(皮)、山貓(皮)……”一語[12]?,F(xiàn)在,藏族同胞還用藏紅花禮佛,用藏紅花制作顏料粉刷布達拉宮的黃色宮墻、繪制唐卡,制作藏香,以及入藥等。此外,元代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穆斯林商人來中國經(jīng)商,他們將藏紅花作為食物、香料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1271年,意大利人雅各·德安科納經(jīng)過長達1年多的海上漂泊,到達中國刺桐港(今福建泉州)。1279年,雅各·德安科納在其東方游記《光明之城》手稿中描述了刺桐港的街道和街道名稱,并談到市場上出售的藏紅花、黑糖等商品。元代太醫(yī)忽思慧《飲膳正要》中有“咱夫蘭味甘平無毒,主治心憂郁積、氣悶不散,久食令人心喜”的記載,并有咱夫蘭作為兩道藥膳炙羊心、炙羊腰調(diào)料的描述[13]。
成書于元末明初的《回回藥方》中頻現(xiàn)“咱法蘭”一詞,其卷十二一款藥方配料表中“咱法蘭”下注有小字“即番梔子花蕊”。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匯精要》以撒馥蘭為正名、番紅花為別名,言撒馥蘭主散郁調(diào)血,寬胸膈,開胃進飲食,久服滋下元,悅顏色,及治傷寒發(fā)狂,并有蒔番紅花的記載,描述了其根、莖、葉、花、實的形態(tài),與今所用鳶尾科番紅花一致?!侗静菥V目》記載,“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即彼地紅藍花也。元時以入食饌用……活血,主心氣憂郁,又治驚悸”,并列出了番紅花波斯語的音譯詞咱夫藍、撒法郎[14]。
清代,帝爾瑪·丹增彭措《晶珠本草》載藏紅花為藏藥[15]。《本草正義》載:“西藏紅花,降逆順氣,開結(jié)消瘀,仍與川紅花相近,而力量雄峻過之。今人僅以為活血行滯之用,殊未足盡其功用。按瀕湖《綱目》,已有番紅花,稱其主心氣憂郁,結(jié)悶不散,能活血治驚悸,則散結(jié)行血,功力亦同。又引《醫(yī)林集要》治傷寒發(fā)狂,驚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滯之意。但加以清熱通導(dǎo)一層,功力亦尚相近,惟稱其氣味甘平,則與藏紅花之膩澀濃厚者不類?!薄对鲇唫嗡帡l辨》載:“西藏紅花,花絲長,色黃廉微紅,性潮潤,氣微香,入口沁人心肺,效力甚強,為紅花中極品?!?/p>
現(xiàn)代,1977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收載有藏紅花[16],1999年出版的《中華本草》也收載有藏紅花[17]。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除1953、1977年版未收載外,1963年版以“番紅花”名收載,1985年版起均以“西紅花”名收載。
概括而言,唐代以前,藏紅花被記載用于禮佛、入藥、香酒、調(diào)酒色、做香薰料香衣,宋代作為香料,元代入藥兼做肉食調(diào)料,明代起主要藥用。
2 名稱溯源及應(yīng)用領(lǐng)域辨析
番紅花、藏紅花、西紅花3個名稱似乎是典型的一物三名,但三者所指物質(zhì)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2.1 番紅花
番紅花名始見于《本草品匯精要》,以番紅花為別名收載?!侗静菥V目》記載:“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1963年版一部以“番紅花”的藥材、植物名收載。2019、2021年版醫(yī)保目錄以“西紅花(番紅花)”名收載。
現(xiàn)在,番紅花指的是原植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134頁西紅花項下“本品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頭”[18]即是佐證。
2.2 藏紅花
藏紅花何時開始進入青藏高原,目前尚難以細究。歷史上隨著吐蕃政權(quán)的強盛和衰落,其轄區(qū)面積有變化。古象雄王國在公元前5世紀曾創(chuàng)造極高遠古文明,地域包含波斯、克什米爾等藏紅花產(chǎn)地,故古代藏族人接觸到藏紅花是很自然的事情。藏紅花在藏傳佛教、藏族上流社會、藏醫(yī)和藏族民間得到廣泛應(yīng)用。清朝后期,國力衰弱,克什米爾脫離西藏,藏紅花由商人經(jīng)西藏的普蘭、吉隆、樟木、乃堆拉等口岸輸入,用于醫(yī)療、禮佛、繪制唐卡的顏料、染料、制作藏香等,再經(jīng)西藏傳入中原,內(nèi)地人把這種從西藏運來的、與內(nèi)地已有的紅花同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物質(zhì)稱為“藏紅花”。因此,成書于乾隆時期的《本草綱目拾遺》載:“藏紅花,出西藏,形如菊。”其實,西藏并非藏紅花的原產(chǎn)地。
“西藏”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清實錄》康熙二年(1663年)八月丙申條:“西藏班禪胡土克圖故,遣官致祭?!?721年,清軍驅(qū)逐侵擾西藏的準噶爾軍后,康熙撰《御制平定西藏碑文》,其中有“爰記斯文,立石西藏”一語,正式將以拉薩、日喀則為主的衛(wèi)藏地區(qū)命名為“西藏”。藏傳佛教常用藏紅花禮佛,信眾和僧人以藏紅花來供養(yǎng)舍利子使之增益,還用藏紅花制作香花水禮佛。藏傳佛教中灌頂用的甘露水就是以藏紅花為主料調(diào)制而成的。藏傳佛教徒把藏紅花放進水里,再將黃水涂在經(jīng)文、咒語上,卷起來,用于佛像、轉(zhuǎn)經(jīng)輪、舍利塔入藏等。有些藏區(qū)的嘎烏盒(小型佛龕)內(nèi)裝有藏紅花。每年,布達拉宮黃色宮墻的粉刷也要用到藏紅花。而藏族葬俗中最為尊榮的大德高僧呼圖克圖的塔葬,即肉身塔(靈塔),其肉身(法體)的處理及開光、裝藏都要消耗大量藏紅花。
番紅花是典型的地中海物種,其在冬季旺盛生長時,若氣溫<?15 ℃,球莖就會被凍死。所以,今之西藏并不是藏紅花的適宜產(chǎn)地,番紅花不可能在冬季西藏的野外自然生長。如今,藏紅花“藏”字的科學(xué)解讀應(yīng)是西藏為其集散地,藏紅花經(jīng)西藏發(fā)散到內(nèi)地。西藏是沒有原產(chǎn)商品藏紅花的,目前雖有少量在原用于蔬菜種植的溫室大棚內(nèi)試種的番紅花,但數(shù)量極為有限,不能形成商品供應(yīng)內(nèi)地。
國內(nèi)允許藏紅花作為食品調(diào)料、化妝品原料使用,具體法規(guī)有《香辛料和調(diào)味品 名稱》(GB/T 12729.1—2008)、《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yè)標準 面膜》(QB/T 2872—2017)。此外,國內(nèi)有藏紅花國家標準(GB/T 22324.1—2017、GB/T 22324.2—2017),國際上也有(ISO 3632-1: 2011、ISO 3632-2: 2011)。
總之,在古代,藏紅花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及與吐蕃的貿(mào)易進入我國內(nèi)地[19-20]?,F(xiàn)代社會,通過國際貿(mào)易和本土種植,國內(nèi)藏紅花商品需求已能得到滿足。藏紅花在國外主要用作食品調(diào)料,南歐人用藏紅花烹飪海鮮及其他肉類食物,藏紅花是西班牙海鮮飯、法國馬賽魚湯、瑞典藏紅花布利和摩洛哥、伊朗、印度、土耳其等國諸多菜肴中的靈魂香料。藏紅花在國外僅少量供藥用[21-22]。但在中國,藏紅花用途目前主要是藥用,也作為原料用于生產(chǎn)保健食品、化妝品、禮品、洗浴品、調(diào)味品、香料(藏香)、顏料(繪制唐卡、粉刷布達拉宮黃色宮墻等)、染料(羊毛、羊皮、絲綢、地毯、布料、袈裟等的染色),還用于禮佛。
2.3 西紅花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起均以“西紅花”的藥材名、“番紅花”的植物名收載,即入藥的稱西紅花,其原植物稱番紅花。因此,單味飲片叫西紅花,含其成藥的藥品說明書和包裝標簽成分欄中也均用西紅花名。歷史上,因為管理機構(gòu)的分分合合,保健食品審批曾先后被置于衛(wèi)生部、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管轄范圍,故在保健食品領(lǐng)域,原料中有用藏紅花,也有用西紅花稱謂的。
西紅花這個名稱有西方來的紅花的意思,目前已被特指達到入藥標準的藏紅花。國內(nèi)西紅花藥用標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檢驗補充檢驗方法和檢驗項目批準件 西紅花》(批準件編號2011001)、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會《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西紅花》(團體標準號T/CACM 1021.63—2018)和地方標準(如《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8年版)。這些標準除外觀、性狀規(guī)定外,還要檢測西紅花中33種農(nóng)藥殘留、5種有害金屬元素、4種色素的含量,并規(guī)定西紅花苷Ⅰ、Ⅱ含量之和不得少于10.0%,苦番紅花素的含量不得少于5.0%,質(zhì)量標準遠遠高于藏紅花。
古代,國外用西紅花安神,國內(nèi)本草則載“主治心憂郁積、氣悶不散,久食令人心喜”“主散郁調(diào)血”“主心氣憂郁,又治驚悸”。西紅花在國內(nèi)屬貴細品種,過去資源緊張,稀缺。目前,上海市藥材公司有以藥用為導(dǎo)向的符合《中藥材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要求的西紅花種植基地,產(chǎn)品為道地藥材,用于中藥配方、膏方和作為成藥原料。過去,因為稀貴,西紅花應(yīng)用并不廣泛,中醫(yī)對其認知也相對有限?!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里的西紅花用量從過去的3~9 g/d改為目前的1~3 g/d,而滬產(chǎn)道地西紅花的臨床推薦劑量僅為0.3或0.5 g/d。臨床上,由于丹參、紅花、三七、銀杏葉等相對價廉的藥味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故目前國內(nèi)外主要用西紅花治療抑郁癥[21]和阿爾茨海默病[22]等。中醫(yī)發(fā)現(xiàn),西紅花治療劑量下還有利尿功效。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 Saffron [EB/OL]. [2023-08-03]. https:// 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saffron.
[2] Dar MH, Groach R, Razvi SM, et al. Saffron crop (golden crop) in moder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 [J]. Int J Res Appl Sci Eng Technol, 2017, 5(11): 247-259.
[3] Negbi M. Saffron cultiv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M]//Negmi M. Saffron. Crocus sativus L. London: CRC Press, 1999: 1-17.
[4] Munro JM. Spikenard and saffron: the imagery of the song of songs [M]. Sheffield, UK: Academic Press Ltd, 1995: 117-123.
[5] Mousavi SZ, Bathaie SZ. Historical uses of saffron: identifying potential new avenues for modern research [J]. Avicenna J Phytomed, 2011, 1: 57-66.
[6] Marshall HS, Thompson RC. A dictionary of Assyrian botany[M]. London: British Academy, 1949: 157-163.
[7] Manganaro G. Tra archeologia ed epigrafia: due note [J]. Z Papyrologie Epigraphik, 2001, 137: 189-195.
[8] 〔宋〕李昉, 李穆, 徐鉉, 等. 太平御覽[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981.
[9] 〔唐〕姚察, 姚思廉. 梁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3: 798.
[10] 〔唐〕陳藏器. 本草拾遺[M]. 尚志均, 輯校. 蕪湖: 皖南醫(yī)學(xué)院科研科, 1983: 4.
[11] 〔宋〕蘇冕, 楊紹, 王溥. 唐會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00.
[12] 〔蒙古汗國〕薩迦·班智達. 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EB/ OL]. [2023-08-03]. https://wenku.baidu.com/view/4f1cc53db 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a.html?_wkts_=1702738 443322&bdQuery=%E8%90%A8%E8%BF%A6%C2%B7% E7%8F%AD%E6%99%BA%E8%BE%BE%E8%87%B4%E 8%95%83%E4%BA%BA%E4%B9%A6&needWelcomeRec ommand=1.
[13] 〔元〕忽思慧. 飲膳正要[M]. 北京: 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1988: 3.
[14] Dai RC, Nabil WNN, Xu HX. The history of saffron in China: from its origin to applications [J]. Chinese Med Cult, 2021, 4(4): 228-234.
[15] Qi L. Saffron: the ‘Red Gold with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nourishing blood activities [J]. Tea Healthy World, 2010, 10: 50-52.
[16] 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 中藥大辭典(下冊)[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2671.
[17] 藏紅花網(wǎng). 《中華本草》記載的藏紅花[EB/OL]. [2023-08-03]. https://www.fanhonghua.net/culture/chinese-materiamedica.html.
[18]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134-135.
[19] 李明偉. 絲綢之路研究百年歷史回顧[J]. 西北民族研究, 2005(2): 90-106.
[20] Foltz RC. Religions of the silk road: premodern patterns of globalization [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12.
[21] DOnofrio G, Nabavi SM, Sancarlo D, et al. Crocus sativus L. (saffr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ment: bioactive effects on cognitive impairment [J]. Curr Neuropharmacol, 2021, 19(9): 1606-1616.
[22] Siddiqui SA, Ali Redha A, Snoeck ER, et al. Anti-depressant properties of crocin molecules in saffron [J]. Molecules, 2022, 27(7): 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