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利芳
周末午后要到書店買本書,也不太遠,我索性步行前去。
一過完臘八,街上的年味一天天濃了起來。一陣風(fēng)吹過,遠遠飄來一股烤紅薯的香味,香香甜甜,是那么親切誘人。走出好遠,那股香味還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能散去。記得小時候,每天晚上媽媽都要蒸上一籠紅薯,然后放在灶臺的炕肚子里。第二天,我和哥哥準(zhǔn)備上早讀時,紅薯便烤得又香又軟,熱乎乎地暖著手心,吃一口甜在嘴里、暖在心頭。那些烤紅薯溫暖著我學(xué)生時代每一個寒冷的早讀時光,也溫暖著我的一生。
再往前走,路邊熱氣騰騰的湯鍋里正煮著白白胖胖的湯圓,我不由得停下腳步。攤主熱情招呼 :“下一碗吧?熱熱乎乎喝一碗,渾身舒坦著呢!”果然,咬一小口,那雪白滾圓、餡多皮薄的湯圓潤滑松軟,香甜可口,濃濃的黑芝麻、脆脆的花生仁、紅紅的山楂汁一股腦流了出來,一下子甜到心頭。
不光湯圓,好吃的東西還真多。冰糖葫蘆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那一串串誘人的冰糖葫蘆好漂亮啊!紅紅的山楂,金黃的橘瓣,鮮艷的圣女果,還有小小的山藥豆,嫩綠的獼猴桃,外面裹著晶瑩剔透的冰糖,看起來賞心悅目,吃起來涼絲絲、脆生生的,甜中帶酸,酸中帶甜。冰糖甜,水果鮮,那滋味甘甜悠長,突然讓人想起老北京胡同里那一聲聲親切的“冰—糖—葫—蘆—嘞!”也讓我不由得哼唱起經(jīng)久不衰的歌曲:“都說冰糖葫蘆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甜里面它帶著酸。冰糖葫蘆好看它竹簽串,象征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記得小時候,炒花生、烤紅薯、爆米花是臘月里最喜愛的美食。在沒有風(fēng)的冬日,街坊鄰居聚在一起,拿上干樹枝、玉米芯、棉花稈生一堆火,擺上幾塊磚頭,等火焰燃盡,在火炭里埋上紅薯,再坐上一個大鐵鍋,放上細細的沙子,炒上一鍋花生。大鏟子不停翻攪,花生遇熱,噼里啪啦脆響,不一會兒,炒花生的香味就從熱鍋里悠悠飄出,饞得孩子們趁大人不注意,猴急猴急地從鍋里抓一把來,顧不得燙手,剝開就迫不及待放進嘴里,咔嚓咔嚓嚼起來,脆生生的,滿口香味!等花生炒熟了,火炭里的紅薯也烤熟了,直吃個肚子溜圓,渾身上下熱乎乎的,那幸福的滋味歷久彌新!
爆米花自己做不了,得等到走街串巷的師傅來。師傅每到一個村子,就會受到極熱情的待遇。這家端碗面條,那家送點白面饅頭,從早一直忙到晚。在那個物質(zhì)奇缺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會給孩子爆上一袋子爆米花當(dāng)零食。常常是孩子們圍了一大堆,看著師傅把金黃的玉米粒裝進爆米花的鍋里,用鉗子擰緊封口,添上一鏟子煤,拉開風(fēng)箱,開始不停地轉(zhuǎn)動鍋具,孩子們則在一旁焦急地等待。過了十幾分鐘,師傅停了風(fēng)箱,把長長的口袋套在鍋具頂頭扎緊,孩子們趕緊跑得遠遠的,捂緊耳朵,只聽“砰”的一聲巨響,一股白煙騰空而起,口袋里聚滿了氣,鼓鼓的,爆米花的香氣彌散開來,孩子們歡呼著跑過去,白花花的、帶著金邊的爆米花從袋子里倒出來,你一把我一把吃起來,焦香焦香的,比山珍海味都解饞。
我正沉浸在兒時的回憶中,突然,獨具民俗特色的剪紙,如同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映入眼簾。一張小小的紅紙,經(jīng)過藝術(shù)家靈巧雙手的一折一剪,一虛一實,一拉一展,妙剪生花,點紙有魂,活靈活現(xiàn)的作品就出現(xiàn)在眼前。瞧,蝴蝶正翩翩起舞,大紅喜字喜氣盈盈,龍飛鳳舞吉祥如意,富貴牡丹花開艷麗……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春節(jié)是我們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都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來烘托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將春節(jié)裝點得紅紅火火、喜氣洋洋,也代表著人們辭舊迎新、接福納祥,對來年的美好祝愿。我歡喜地買下一幅《紅梅報春》剪紙作品,期待紅彤彤的新年吉祥如意。
如今的生活越來越紅火,幾乎每天都像在過年,而臨近年關(guān)的臘月更加溫暖美妙。街兩邊,紅紅的春聯(lián)喜慶地映照著紅紅的臘月,紅紅的燈籠散發(fā)著紅彤彤的吉祥之光,紅紅的窗花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盡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