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田,孟雪璐,陳利國,周長城,李明波,徐海濤,
(1. 南京工業(yè)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 211816;2. 南京杰科豐環(huán)保技術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1100)
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工藝應用范圍廣、技術成熟,全球實際應用率約90%[1]。然而,該工藝在脫硫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脫硫石膏。脫硫石膏是一種優(yōu)質的石膏資源,可用于水泥、農業(yè)、建材等領域[2],其主要成分為二水硫酸鈣(CaSO4·2H2O),純度較高。使用脫硫石膏制備的硫酸鈣晶須具有韌性好、電絕緣性好、強度高、耐高溫、抗腐蝕、易進行表面處理等優(yōu)點,在聚氨酯、塑料、陶瓷和水泥等領域前景廣闊[3]。
硫酸鈣晶須是硫酸鈣的纖維狀單晶體。根據(jù)結晶水數(shù)量的不同,可分為二水、半水和無水硫酸鈣晶須3種,其中無水和半水硫酸鈣晶須強度較高,使用價值較高[4]。目前硫酸鈣晶須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水熱法和常壓酸化法。常壓酸化法因其對設備要求較高、污染較大、產物性能欠佳等缺陷,目前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水熱法通過改變水熱反應條件來控制晶體的生長,可以制備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晶須,與常壓酸化法相比,具有原料轉化率高、產品純度高、分散性好等優(yōu)點。
本工作以二水硫酸鈣(CaSO4·2H2O)(模擬脫硫石膏)為原料、硫酸為礦化劑,采用水熱合成法制備半水硫酸鈣晶須,考察了CaSO4·2H2O用量、硫酸鉀加入量、硫酸濃度、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和添加劑等因素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并進行了表征,分析了硫酸鈣晶須的生長機理,以期為硫酸鈣晶須的工業(yè)化生產作參考。
CaSO4·2H2O、硫酸、硫酸鉀、氯化鈣(CaCl2)、氯化鋅(ZnCl2)、氯化鎂(MgCl2)、氯化銅(CuCl2)、檸檬酸(CA)、十二烷基苯磺酸(SDBS):分析純。
85-2型磁力攪拌器:金壇醫(yī)療儀器廠;TGXF-C型高壓反應釜:上海岐耀儀器設備有限公司;DHG-9140A型恒溫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GM-0.5A型真空抽濾裝置:天津津騰實驗設備有限公司;D2 PHASER 型 X-射線衍射儀(XRD):德國布魯克公司;GeminiSEM 300型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德國卡爾蔡司公司。
將一定量的CaSO4·2H2O與適量去離子水混合制成漿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鉀和硫酸,在轉速240 r/min的條件下攪拌30 min;移入高壓反應釜,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水熱反應,反應過程中開啟攪拌;反應結束后,將物料冷卻至室溫,抽濾,在80℃下烘干,得到硫酸鈣晶須。
采用XRD表征硫酸鈣晶須的物相結構;采用SEM表征硫酸鈣晶須的微觀形貌。
在制備晶體材料時,常添加無機試劑用于調節(jié)漿液的組成及特性。研究表明,硫酸鉀對硫酸鈣晶須的直徑和長徑比具有顯著影響[5]。為了提高硫酸鈣晶須的品質,在CaSO4·2H2O用量(漿液中CaSO4·2H2O的質量分數(shù))5%、反應溫度140 ℃、反應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考察硫酸鉀加入量(硫酸鉀與CaSO4·2H2O的質量比)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1。由圖1可見:硫酸鉀加入量對硫酸鈣晶須的形貌和長徑比影響顯著;當硫酸鉀加入量為1%時,硫酸鈣晶須的長徑比較大,但表面較粗糙(圖1a);當硫酸鉀加入量為 3%時,硫酸鈣晶須的表面光滑度有所提升(圖1b);進一步提高硫酸鉀的加入量,硫酸鈣晶須的形貌逐漸變差,長徑比減小(圖1c和圖1d)。
圖1 不同硫酸鉀加入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圖2為不同硫酸鉀加入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2可見:當硫酸鉀加入量為1%時,譜圖中以無水硫酸鈣(CaSO4)的特征峰為主;當硫酸鉀加入量增至3%時,出現(xiàn)了半水硫酸鈣(CaSO4·0.5H2O)的特征峰;隨著硫酸鉀加入量的進一步增大,CaSO4和CaSO4·0.5 H2O的特征峰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全部轉化為CaSO4·2H2O的特征峰??梢?,適宜的硫酸鉀加入量為3%。
圖2 不同硫酸鉀加入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釆用水熱法制備晶體材料時,常加入易溶于水的酸或堿作為礦化劑,以促進原料溶解和結晶的順利進行[6]。研究表明,向漿液中加入硫酸可以提高硫酸鈣的溶解度[7],從而有利于晶須生長。在CaSO4·2H2O用量5%、硫酸鉀加入量為3%、反應溫度140 ℃、反應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考察硫酸濃度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3。由圖3可見:硫酸濃度對硫酸鈣晶須的形貌影響較大;當硫酸濃度為0.1 mol/L時,硫酸鈣晶須形貌良好,長徑比較大;隨著硫酸濃度的增加,硫酸鈣晶須的直徑和長徑比變化不大,但出現(xiàn)了大量不規(guī)則塊狀結晶。有研究認為,硫酸濃度主要影響Ca2+和SO42-的結合速率,或者是晶格的生長速率,Ca2+的吸附常數(shù)大于SO42-,其在晶體中的體積也比SO42-大得多,增加漿液中的SO42-有利于增強Ca2+和SO42-在晶核表面的結合速率,促進晶體生長[8];但當硫酸濃度過高時,體系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加強,反而會抑制Ca2+與SO42-的結合,使晶核形成和晶體生長受阻,降低了晶須產率[9]。
圖3 不同硫酸濃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硫酸鈣晶須的生長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反應時間是影響晶須長徑比的重要因素[10]。在CaSO4·2H2O用量5%、硫酸鉀加入量3%、硫酸濃度0.1 mol/L、反應溫度140 ℃的條件下,考察反應時間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5。
圖4為不同硫酸濃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4可見:當硫酸濃度為0.1 mol/L時,硫酸鈣晶須的譜圖中以CaSO4和CaSO4·0.5H2O的特征峰為主;隨著硫酸濃度的增加,CaSO4·0.5H2O特征峰逐漸減弱;當硫酸濃度增加至0.3 mol/L時,CaSO4·0.5H2O特征峰逐漸消失,同時伴有大量的CaSO4·2H2O特征峰出現(xiàn)。綜上,選擇適宜的硫酸濃度為0.1 mol/L。
圖4 不同硫酸濃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由圖5可見: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硫酸鈣晶須的形貌變化明顯,長徑比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反應時間為60 min時,由于結晶時間較短,僅有少量晶須產生,同時伴有顆粒狀結晶生成,晶須表面粗糙,橫截面不均勻,粗細不一,長度為10~50 μm(圖5a);當反應時間為120 min和240 min時,生成的硫酸鈣晶須形貌良好,表面光滑度較高,長度為10~70 μm,長徑比顯著增大(圖5b和圖5c);當反應時間為360 min時,晶須表面光滑度進一步提升,橫截面更均勻,但晶須直徑變大,且分布不均勻。
圖5 不同反應時間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圖6為不同反應時間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6可見:反應時間為60 min時,幾乎沒有硫酸鈣晶須生成;延長反應時間至120 min后,譜圖中逐漸出現(xiàn)了CaSO4和CaSO4·0.5H2O的特征峰;當反應時間進一步延長至240 min時,CaSO4和CaSO4·0.5H2O的特征峰開始減弱,CaSO4·2H2O的特征峰增強;當反應時間為360 min時,CaSO4·0.5H2O的特征峰消失,以CaSO4·2H2O的特征峰為主。綜上,適宜的反應時間為120~240 min。
圖6 不同反應時間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反應溫度是影響硫酸鈣晶須生長的重要因素,其影響機理十分復雜,涉及到成核、過飽和度和晶體生長速率等多個因素[11]。在水熱法制備硫酸鈣晶須的過程中,漿液中的硫酸鈣必須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研究表明,當反應溫度低于110 ℃時,難以生成CaSO4·0.5H2O晶須;當反應溫度達到200 ℃時,水熱產物會轉變?yōu)榧忓N狀硫酸鈣顆粒[12]。
在CaSO4·2H2O用量5%、硫酸鉀加入量3%、硫酸濃度0.1 mol/L、反應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考察反應溫度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7。由圖7可見:當反應溫度為120 ℃時,硫酸鈣晶須形貌不均勻,部分晶須呈塊狀(圖7a);當反應溫度為140 ℃時,有大量晶須生成,且晶須細長均勻,形態(tài)規(guī)整,表面較為光滑(圖7b),這是因為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晶體成核速率加快,晶須的長徑比也逐漸增大[13];繼續(xù)升高反應溫度至160 ℃時,晶須直徑的生長速率加快,導致晶須長徑比降低,同時出現(xiàn)了較多短柱形晶體,形貌變差(圖7c)。
圖7 不同反應溫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圖8為不同反應溫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8可見:當反應溫度為120 ℃時,譜圖中主要為CaSO4的特征峰;當反應溫度升高至140 ℃時,開始出現(xiàn)CaSO4·0.5H2O的特征峰,并逐漸占主導地位;繼續(xù)升高溫度至160 ℃時,開始出現(xiàn)CaSO4·2H2O的特征峰。綜上,選擇適宜的反應溫度為140 ℃。
圖8 不同反應溫度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CaSO4·2H2O用量是影響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另一重要因素。當反應器中CaSO4·2H2O含量過低時,可用于硫酸鈣晶須生長的原料數(shù)量有限,如果晶須生長所需的大量Ca2+和SO42-在反應過程中不能及時得到補充,就會降低體系的過飽和度,影響晶須生長;當CaSO4·2H2O含量過高時,又會使體系長期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晶核的形成與生長始終同時進行,導致后期形成的晶核因生長時間較短而較為細小,同時,也會導致部分原料在反應過程中難以通過結晶消耗殆盡。
在硫酸鉀加入量3%、硫酸濃度0.1 mol/L、反應溫度為140 ℃、反應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考察CaSO4·2H2O用量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9。
圖9 不同CaSO4·2H2O用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由圖9可見:CaSO4·2H2O用量對硫酸鈣晶須的形貌影響顯著;當CaSO4·2H2O用量為5%時,硫酸鈣晶須形貌良好,長徑比較大,均勻性較好,表面略顯粗糙(圖9a);當CaSO4·2H2O用量為7%時,硫酸鈣晶須形貌變差,出現(xiàn)大量塊狀晶體,均勻性變差(圖9b);當CaSO4·2H2O用量為9%時,硫酸鈣晶須長度變短,伴隨大量塊狀晶體生成(圖9c);當CaSO4·2H2O用量為11%時,生成大量短柱狀晶須,表面凹凸不平,同時伴有大量塊狀晶體(圖9d)。
圖10為不同CaSO4·2H2O用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10可見:當CaSO4·2H2O用量為5%時,譜圖中以CaSO4·0.5H2O的特征峰為主,伴隨少量CaSO4的特征峰;隨著CaSO4·2H2O用量的增加,開始出現(xiàn)CaSO4·2H2O的特征峰,因此,適宜的CaSO4·2H2O用量為5%。
圖10 不同CaSO4·2H2O用量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添加劑可以改善硫酸鈣晶須的結晶速率和形貌,常用的添加劑包括表面活性劑、羧酸、聚合物、磷酸鹽以及金屬陽離子等。在CaSO4·2H2O用量5%、硫酸鉀加入量3%、硫酸濃度0.1 mol/L、反應溫度140 ℃、反應時間120 min的條件下,分別添加3%(添加劑與CaSO4·2H2O的質量比)的CA、SDBS、MgCl2、CaCl2、CuCl2和ZnCl2,考察添加劑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結果見圖11。
圖11 不同添加劑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SEM照片
由圖11a可見:CA能顯著改變硫酸鈣晶須的生長特性;添加CA后,硫酸鈣晶須的形貌變差,長徑比較小,部分呈塊狀,這是因為CA能與硫酸鈣晶核表面的Ca2+通過絡合作用形成新的界面,降低了Ca2+在晶須各個晶面上的吸附速率,從而降低了晶須的生長速率[14]。添加SDBS后,硫酸鈣晶須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產物呈顆粒狀(圖11b)。添加CaCl2后,所得到的硫酸鈣晶須長度為30~80 μm,形貌最優(yōu)(圖11d),ZnCl2次之(圖11f),MgCl2再次(圖11c),CuCl2最差(圖11e)。
圖12為不同添加劑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由圖12可見:CA、SDBS和MgCl2作添加劑時,主要的特征峰均為CaSO4;以CuCl2作添加劑時,除CaSO4· 0.5H2O的特征峰外,還出現(xiàn)了CaSO4·2H2O的特征峰;以CaCl2和ZnCl2為添加劑時,主要特征峰為CaSO4·0.5H2O,伴隨少量CaSO4的特征峰。可見,以CaCl2和ZnCl2為添加劑時,所制得的硫酸鈣晶須品質最優(yōu)。
圖12 不同添加劑下制得的硫酸鈣晶須的XRD譜圖
a)以CaSO4·2H2O為原料、硫酸為礦化劑,采用水熱合成法制備半水硫酸鈣晶須,考察了CaSO4·2H2O用量、硫酸鉀加入量、硫酸濃度、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和添加劑等因素對硫酸鈣晶須形貌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制備硫酸鈣晶須的最佳工藝條件為:CaSO4·2H2O用量 5%、硫酸鉀加入量3%、硫酸濃度0.1 mol/L、反應溫度140 ℃、反應時間120 min。
b)不同添加劑對硫酸鈣晶須的生長影響顯著。添加CaCl2和ZnCl2可以有效改善硫酸鈣晶須的形貌,其中以CaCl2的效果最好,晶須長度為30~80 μm;添加CA、SDBS后,硫酸鈣晶須的形貌明顯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