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冬 陶 利 費改園 柳 敏
1 武漢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武漢體育學院附屬醫(yī)院)外科,湖北省武漢市 430000; 2 鄭州大橋醫(yī)院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形成常見于長期臥床或外骨折術后患者,由外周血管病變而導致[1],即便經過溶栓治療后,也仍存在著因血栓脫落而誘發(fā)相關并發(fā)癥或再次形成血栓的可能,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必要治療的同時,配合計劃性、目的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也尤為重要,初始核對—信息交流—準確性核對—反應(IIFAR)信息支持方案是指給予患者足夠的信息支持,使其信息維持在一定水平,進而促使患者對疾病產生符合實際的期望值,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狀態(tài),積極參與治療過程,提高自護能力,全面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2]。本文旨在探究IIFAR信息支持方案在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DVT)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12月于我院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術后DVT患者,采用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n=36)和觀察組(n=36)。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DVT診斷標準者[3]且臨床資料完整;②均于我院進行下肢骨折術;③年齡>18歲;④體征平穩(wěn)、沒有血管成像禁忌證;⑤無精神類疾病且溝通能力良好;⑥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2)排除標準:①患其他血液類嚴重疾病;②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意識障礙;④對造影劑或血液學影像檢查過敏;⑤肺栓塞、腦梗死以及心肌梗死者;⑥文盲。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教育內容包括疾病內容知識、基本自護技巧、治療方案、治療并發(fā)癥及應對方式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IIFAR信息支持方案,根據IIFAR信息支持方案的特點共分為4個流程,45min/次,共計4次,具體步驟如下:(1)初始核對:對患者的情緒和任職情況進行評估,確定患者接受信息的最優(yōu)時機以及相關的信息需求(如治療的意義、預后效果、并發(fā)癥的可能等)后,讓患者針對以上內容就所獲信息進行復述,重新確定自我掌握的信息以及仍需信息,護理人員據此對患者的基本需求重新進行判斷。(2)信息交流:編排上述步驟中所獲的患者缺乏的相關信息,形成單個小信息包,總量維持在4~5個,將DVT相關信息包內容制作成筆記、表格圖冊或者視頻以此對DVT患者進行DVT健康宣講,其間對患者進行相關提問,幫助患者強化記憶,了解患者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且每次信息包內容宣教應間隔一段時間,利于患者對DVT宣教內容進行消化、提問、復述、討論,避免與DVT無關信息的摻雜,提高醫(yī)患之間的溝通效率。運用圖表以及食譜等圖像化幫助患者記憶每日用藥或飲食要求,并同患者一同瀏覽DVT健康宣教傳單,對于患者所缺乏的重點信息作出記錄,對于用藥等重要信息可讓患者錄音,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準確性核對:引導患者利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此次交流的關鍵所在,對患者話語中的錯誤信息以及空白信息加以糾正和補充,進一步加深患者對于DVT疾病知識的認知,提高其心理韌性。(4)反應:完成由研究者向患者主導的角色互換,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營造輕松氛圍,并同患者一同探討其對自身對信息的相關反應,引導患者積極交流自我想法與感覺,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率。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2個月的持續(xù)性追蹤。
1.3 觀察指標 比較干預前、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相關指標的差異。(1)疾病不確定感:參照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4],MUIS共分為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4個維度,總分值為32~160分,分值與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為正相關。(2)心理韌性:參考中文版心理韌性量表(RS-14)[5],RS-14包括個人能力和積極認知2個維度,總分值為14~98分,得分與患者的心理韌性正相關。(3)情緒狀態(tài):參照焦慮抑郁量表(HADS)[6]從焦慮和抑郁2個維度來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HADS采用4級評分法,共計7個條目,得分越高提示情緒狀越差。(4)治療依從性:參照服藥信念特異性問卷(BMQ-Specific)[7]及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8[8]來評估,BMQ-Specific包括必要性信念和顧慮兩方面,采用5級評分方式,總分值為-20~20分,信念評分越高,顧慮評分越低,總分值越高則患者服藥依從性越好,MMAS-8總分值為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抗凝治療依從性越好。
2.1 兩組疾病不確定感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不明確性、復雜性、不可預測性、信息缺乏得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各項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疾病不確定感比較分)
2.2 兩組心理韌性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個人能力和積極認知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兩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韌性比較分)
2.3 兩組情緒狀態(tài)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得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情緒狀態(tài)比較分)
2.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BMQ-Specific、MMAS-8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分)
骨科術后患者因為術后創(chuàng)傷、石膏固定、長期臥床及高滲藥物的使用等因素影響,是DVT發(fā)生的高危對象,而DVT患者確診后需要長期的抗凝溶栓、防復發(fā)治療,由于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不深和長期治療的不確定性,在此過程中極易致使其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增加自我負擔,削弱治療信心,影響DVT的預后轉歸[9],因此對患者進行必要疾病知識的普及、信息空白的填補、基本需求的滿足也尤為重要。
本文結果顯示,干預2個月后,觀察組的MUIS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RS-14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IIFAR信息支持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于DVT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水平,提高其心理韌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常規(guī)教育方面涉及骨折術后并發(fā)DVT的相關知識內容不夠全面且患者對此的關心程度較低,且常規(guī)教育未對患者的落實情況進行核實,導致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認知尚淺,故在長時間的抗栓治療中極易加重自身負擔以及疾病不確定感,并使其心理韌性受損,而IIFAR信息支持方案對患者現(xiàn)有掌握知識進行了核對,并要求護理人員將患者的個性化需求編排形成單個信息包,便于患者消化吸收,每次宣教結束,還會及時核對患者對所接受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空白和錯誤信息進一步強化,且信息包的形成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大量的知識儲備以及對患者所告知內容的強大記憶力,由此降低了患者的不確定感,提高了其心理韌性。有研究顯示[10],IIFAR信息支持方案相比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能更有效地加深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降低疾病不確定感,本文結果與之相似。
本文結果還顯示,干預2個月后,觀察組的HADS評分及BMQ-Specific中的顧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BMQ-Specific中的必要信念、MMAS-8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IIFAR信息支持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以及抗凝依從性,推測其原因可能在于改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開展宣教前充分考慮患者是否處于最優(yōu)接受信息時間,且此模式注重健康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的和諧輕松,同時還要求宣教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反復確認強化其DVT疾病知識的認知,幫助患者完成主導角色的轉變,而非一味被動接受宣教人員的知識灌注,從而幫助患者了解了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緩解了抑郁焦慮的狀態(tài),樹立了抵御病痛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有研究顯示[11],常規(guī)健康教育中護理人員與患者間缺乏基本互動,患者主要為被動接受知識,雙方之間信息交流存在阻礙,從而導致常規(guī)護理效率低下,患者康復進程緩慢,而IIFAR信息支持方案可有效彌補這點,改善患者消極治療情緒,提高護理效率,本文結果也證實了這點。
綜上所述,IIFAR信息支持方案可有效下肢骨折術后DVT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幫助其建立抵御疾病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疾病不確定感,提高其心理韌性以及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