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源于國家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關倡導和要求,另一方面源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內在需求。高職院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心理教育課程教學、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訓練活動、心理治療等,這些工作內容的有序銜接,需多方人員的通力配合,并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和指導學生調適心理狀態(tài),促進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招生類型不斷擴寬,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匯聚在一起,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這日漸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難題和教師培養(yǎng)人才的阻礙。面對現實問題,梳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已然成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是結合學校和社會資源,由學校層面,二級學院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層面,校心理社團、班級心理委員、寢室心理聯絡員等學生層面,學生家長層面,社會心理援助或心理治療層面等多方共同形成合力。他們在高職心理健康工作中各司其職,構建出高效開展心理教育健康工作的良好工作條件、秩序和模式,并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巧,以課堂教學、團體訓練、課外活動、文化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危機干預、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等為內容,旨在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持久發(fā)展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與實施的整體系統(tǒng)。
1.對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政策起到積極作用
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是貫徹黨和政府相關政策的具體舉措。近年來,國家多部門下發(fā)了多項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中多次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相關內容,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構建,進而暢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挖掘學生個體內部系統(tǒng)的能力和心理品質。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是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政策的有力例證和有效示范。
2.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與實踐起到促進作用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將從高職院校實際出發(fā),結合高職學生心理特點,通過挖掘、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需求、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更新心理健康工作理念、充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探索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標準等方法與舉措多角度展開實施。這不僅有助于深化和豐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也助于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的渠道和方法,進一步規(guī)范、細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指導,利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成熟、有效的發(fā)展。
3.對學生心理成長起到提升作用
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需要分析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探索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成長的有效途徑,這將為心理教師、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者、學生家長、社會心理援助與治療機構提供有益的工作指導,也將為心理健康教學、寢室關系、親子關系建設提供有效的教育內容和活動參考,利于全方面、全方位、全過程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結合高職院校的學制、師資、學情特點,將心理教育工作涉及的相關單位、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支持機構納入心理教育工作體系之中,努力建立學校(師生)、家庭(家長、親屬)、社會(心理專家和心理醫(yī)生)三位一體,四線四級(培訓與輔導線、課程與活動線、引導與合作線、督導與評價線)的高職院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1.培訓與輔導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人員隊伍、工作內容等方面的培訓與輔導,是提升心理教師隊伍的建設水平,提升班級心理委員、心理社團成員、寢室心理聯絡員等學生骨干維護全體同學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問題認識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專業(yè)培訓要有長期、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機制,不斷夯實心理教師教育教學、咨詢工作的專業(yè)技能,制訂工作計劃并監(jiān)督實施,建成素質較高且穩(wěn)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并對新任教師進行心理學相關知識崗前培訓;對任職的中層干部、學辦主任、輔導員、班導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根據高職學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教學,做好心理咨詢和疏導,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要以學生為重點對象,輔導學生學會使用心理測試軟件、熟知個案與團體咨詢的預約流程和心理咨詢的各類咨詢形式(線下咨詢、電話咨詢、網上咨詢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器材的使用、清楚心理健康活動的設列,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活動宣傳與引導的主力軍,使廣大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群體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可。同時,也要開展家長輔導,讓家長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開展對出現心理問題學生家長的疏導和指導。
2.課程與活動線
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需要課程與活動的相互滲透與促進。課程方面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全校學生設置線上線下的必修課、公共選修等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心理特點,制訂符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需求的課程教學標準,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意義感悟、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教學方法設計的指導,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形成心理認同,有針對性地、精準地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促成學生心理健康的自助和助他行為。同時,結合高職院校的專業(yè)特色,開展技能互助提升人際溝通能力、傳播專業(yè)文化提升社會適應力、展現專業(yè)興趣提升自信心等活動,形成悅納自己、積極溝通、勇于適應環(huán)境、努力奮進的意識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兼具端正德行、博學才智、真摯情義、自信自愛、自尊自立的人格,使學生擁有較強的心理調適力在面對生活、學習、壓力、就業(yè)、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能敢于擔當、感恩友善,彰顯出政治硬、品德高、心靈美、技能強的學子風范。
3.引導與合作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強對學生積極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心理潛能的開發(fā)、思想品質的提升,涉及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心理素養(yǎng)與能力及與他們相處的思想覺悟等。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承載這些任務,但僅僅依靠高校管理者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咨詢來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深刻性、生動性,更新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還是顯得力量薄弱,仍需要家長的配合、同學的朋輩影響與互助,以及社會心理援助與治療等支持力量的參與,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進一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層級。對此,學校既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發(fā)揮學生自身的朋輩影響力,也要加強與社會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機構及學生家長的聯通與合作,堅持全員育人的理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長足發(fā)展。
4.督導與評價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需要專家的督導,也需要客觀、科學的評價,才能不斷在實踐中取得新的發(fā)展與進步。高職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管理服務的對象,家長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認識普及對象和配合者,社會心理咨詢、治療機構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督導及心理問題學生轉介的合作者,對于健全工作成效評價指標和評價實施途徑而言,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評價與督導同樣離不開這些人員的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培訓機構、心理專家檢驗培訓效果是評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家長的支持、配合也是檢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側面指標;而社會心理咨詢、治療機構對于學校前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診斷、認定的發(fā)言權。依據這些評價調整工作方向,是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在理論方面已日漸完善,但將理論應用到具體工作中,還需要各部門、各崗位教師、各個家庭、社會各方心理健康機構的支持和配合,不斷分析、總結、反思,如此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課題:遼寧現代服務職業(yè)技術學院2021年度科研課題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