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云臺山風景區(qū)慕名已久,在我的想象里,它應該是山清水秀、飛泉流瀑、云霧繚繞、花木蔥蘢的。因種種原因,我與家人一直末能有機會前去游覽。去年端午小長假正好有空,我們早早計劃好了行程一路北上,直奔心儀已久的云臺山。
進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就望見了連綿起伏的太行山,遠遠望去,云霧繚繞。先生說,估計再有2公里就能到山腳下,結果車又開了10公里也沒有到達。兒子表示,這就叫望山跑死馬,眼看著很近其實很遠。車行3小時許,我們終于到了云臺山風景區(qū)。
進入景區(qū)停車場時,碰到了一位附近的村民,在他的熱情引導下,我們直接把車開到了景區(qū)服務中心:岸上村。同時,宿在了這位村民位于半山腰的家中,是一處典型的農(nóng)家樂。
一切安排妥當之后,我們在下午3點半坐上了去核心景區(qū)的觀光大巴車,車在盤山公路上蜿蜒前行,透過車窗只見層巒疊嶂、壁立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公路沿線盡是茂密繁盛的灌木叢,滿目蔥綠,一片綠色的海洋,實乃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
車行20分鐘,我們在景區(qū)的終點站下了車,從這里可以游覽潭瀑峽、泉瀑峽及獼猴谷3個景點。孩子們對獼猴谷最感興趣,我們的云臺山之旅便從此開始。
導游圖顯示,獼猴谷山勢平緩,適合年齡較小的孩子攀爬。一進獼猴谷景區(qū),女兒便像放飛的小鳥般,對于周圍的一切都興趣昂然,尤其是在看到猴子的那一刻,她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矮J猴幽默劇場”里的猴子頗有靈性,它們在游客的逗弄下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開瓶飲水、巧接香蕉等,博得周圍游客的陣陣喝采。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是潭瀑峽的特點,在登山路上,充分印證了這句話,隨處有泉、有瀑、有潭,引得游人在潺潺溪流處戲水,歡聲笑語回蕩在山水之間。潭瀑峽的山腳下,三景交匯處是一大片平地,相當于谷底盆地,中間部分是一個人工湖,湖水清澈,魚翔淺底。由于三面環(huán)山,樹影倒影在水中,翠綠色好像融進了水里,綠得透亮,讓人有一種忍不住想親近的沖動。湖面上,時有穿著橘色救生衣的游客乘著竹筏劃過。目光所及之處,似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我們趕在關山門前坐上了返程的觀光車,結束了云臺山的半天之旅。熱心村民為我們介紹了許多道特色菜肴,伴著美景一家人飽餐一頓。飯畢,回到位于半山腰的農(nóng)家客棧,夜幕下的農(nóng)家小院格外安靜。進入房間,拉開窗戶,清涼的山風徐徐吹來,與山外溽熱的天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次日一早,我們乘車去了鳳凰嶺景點,為了體驗在玻璃棧道上行走的感覺。玻璃棧道位于茱萸峰景點內,是在垂直高度680米的懸崖上建造的U形棧道,被稱為中原首條U形高空玻璃棧道。勇敢的女兒拉著爸爸的手直接走上了棧道,絲毫沒有害怕之意;有些膽小的兒子嘗試了幾次,也終于跟在爸爸后面走上了棧道。其實,我的膽子是最小的,手扶著纜繩都不敢往前走一步,但在孩子們的鼓舞下,我慢慢地扶著纜繩,踩上了玻璃棧道,舉目遠眺,周邊的千溝萬壑可謂盡收眼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是這種感覺!
離開玻璃棧道,坐索道原路返回,換車前往紅石峽。紅石峽是云臺山核心景區(qū),名聞遐邇。據(jù)導游圖,它集瀑溪潭澗泉于一谷,融雄奇險秀幽于一身,所以風景園林專家稱其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因為紅巖絕壁,崖壁通體赤紅色,巖石蘊含鐵礦物質,故名紅石峽。
我們沿石徑小心翼翼下到谷底,爾后步入人工開鑿出的走廊。兩側絕壁上生長著不少無名的花草,它們能在堅硬如鐵的巖石中扎根落戶,很好地詮釋了生命力的頑強,同時也令人感嘆,只有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才能造就這樣的人間奇境。
紅石峽有形態(tài)各異的瀑布和奇石,它們被賦予了貼切生動的芳名,引人遐思,惹人愛憐。比如,“白龍瀑”“天女散花瀑布”“天然壁畫”,還有相吻石、逍遙石、懸石等。白龍瀑是峪內第一掛瀑布;天女散花瀑布是兩條瀑布上下錯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相吻石是兩條躍出水面的紅色奇石,宛如一對情人相擁;天然壁畫是泉水在巖壁上流動,撒下點點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異彩,滿目生輝,再加上綠色苔蘚植物的映襯,形成了獨特的天然景觀。
紅石峽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谷口南端一狹窄的峽谷,名為“一線天”。這里澗水分切山體,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觀看。但由于時間關系,很多經(jīng)典的景點只能走馬觀花一遍,來不及細細品鑒,著實有點遺憾。
游罷紅石峽,我們便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翻閱著相機中的照片,我頓感不虛此行,收獲多多。山是奇山,水是秀水,倘有機會,定要再去游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