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打了一場勝仗,奪回大片領地和許多牲口。也速該為了慶祝勝利,特意安排了一場賽馬,但優(yōu)勝者標準不同往?!詈蟮浇K點的馬才能得獎。一句話,快馬比慢。
騎手們想方設法一個比一個慢,過了好一陣,跑在最前面的馬才行進了賽程的十分之一。眼看就要日落西山了,可比賽又難以結束,大家都耐不住了。也速該后悔自己不該搞這種賽馬,但話已出口,很難收回。怎樣盡快結束這個僵局呢?也速該略一思忖,便命人傳令:“誰有辦法盡快結束比賽,就給予重賞。但是,不能改變原定的優(yōu)勝條件,跑得慢的馬才是勝者?!?/p>
眾人絞盡腦汁,仍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這時少年成吉思汗跑到磨磨蹭蹭的賽馬隊伍面前,進行了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厲聲發(fā)出號令:“跑!”只見騎手們一改剛才的懈怠,爭先恐后地策馬向終點狂奔。比賽很快就結束了,可跑得最慢的馬依然是勝者。
原來,成吉思汗讓騎手們相互調換了馬,甲騎乙的馬,乙騎丙的馬,丙騎丁的馬……這樣一來,每個騎手都希望自己駕馭的別人的馬跑得最快不能獲獎,自己的馬落在最后,從而取勝。這就徹底打破了眾騎手躑躅不前的局面。
這就是逆向思維的智慧。
(摘自《領導文萃》 蔣光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