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來
“上海本身獨特的魅力與張力,能夠讓大家一起融入到這座美麗的城市中來”,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包一峰在上海成長、生活,迎接不同身份和角色的變化。他喜歡把上海比作一位“越來越美”的女性,“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放學回家之后,院子里面總能夠看見鴿子飛來飛去,那種愜意悠閑的市井感受非常好”。
童年時,包一峰的家就在距離靜安寺不遠處,他還記得在靜安寺后面一條弄堂里的自由市場,兒時的他就流連于那兒的攤位上各種包裝得花花綠綠的特產(chǎn)和小吃。而從90年代開始,飛速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讓靜安區(qū)成為全上海最為繁榮奢華的商圈,各種名牌百貨、高檔寫字樓和酒店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包一峰一家也從靜安的小院先后搬到了長寧和徐匯,見證著這座城市不斷變化迭代的腳步。“我記得二十多年前有海外的媒體報道說,上海處處都在熱火朝天地建設,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吊塔都在上海?!碑敃r正從事公關工作的他因此大受啟發(fā),找了不少老倉庫、老煤廠和30年代的老建筑用來作為時裝秀的場地。
如今,包一峰把家安在了位于復興路和烏魯木齊路交叉路口的一棟老房子里,建筑的外立面還保留著30年代建成時的裝飾藝術(shù)風貌,窗外被花園樹林的景色所環(huán)繞,隨著四季呈現(xiàn)不同的調(diào)色板;而同居樓內(nèi)的住客們既有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干部,也有年輕一代的時尚工作者、潛心研究上海裝飾藝術(shù)風貌的外國學者,甚至還有個人自發(fā)成立的展覽工作室,這座走過百年歷史的建筑也同樣孕育和滋養(yǎng)著上海的當下與未來。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到現(xiàn)在,上海一直保留著一種比較好的傳統(tǒng),這里不排斥外來的文化,也非常接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不久前推出的新版《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上海特輯中,包一峰也客串了一把客座主編,向所有即將和正在翻閱這本書籍的朋友們介紹自己眼中的上海。人稱“時尚藝術(shù)公關一哥”的包一峰,無疑對推薦上海時尚文化地標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他鐘愛藏身于延平路和膠州路之間的XC273,這間橫跨三層的家居家飾和多品牌零售空間是由毛巾廠舊廠房改造而來,他將其形容為一場“美麗的蛻變”。與此同時,中國設計師也是他持續(xù)關注的焦點?!拔矣X得必逛的品牌還有Ms MIN,其在前灘太古里購物中心開設的新店大獲成功,設計師來自廈門,是劉旻和她丈夫嚴儀安。超模呂燕的品牌Cornrne Moi也是我很喜愛的,從創(chuàng)立第一天起,我與合伙人都一直在支持她舉辦時裝秀?!?/p>
當下的上海像一塊海綿,吸取著來自四面八方、不同風土人情所培育出的文化,又融合為自成一派的風貌。在這里,精致時髦的生活方式被調(diào)侃為“滬簽”,沿街的歷史風貌與街巷打卡也帶火了流行語“city walk”,無論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還是從異鄉(xiāng)遠道而來的新面孔,都在或多或少地享受且略帶調(diào)侃地審視著這座城市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古典與前衛(wèi)的碰撞和交融,但究其根本,正如包一峰所言,“上海這座城市的包容與多元,成為不同文化與藝術(shù)生根發(fā)芽的土壤,而大家愿意去接受和欣賞,也是因為這種城市的特質(zhì),能夠讓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便利、認同和安穩(wěn)”。
開在五原路一棟老樓里的LINSEED畫廊,由主理人莊菱植創(chuàng)立。在老居民區(qū)里做畫廊其實并不容易,既要保持自己的學術(shù)獨立性,又要把老樓充分利用起來,而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學會和周邊的居民打交道。
我覺得這可能就是生活在上海的人們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他們能夠快速地接觸、理解,然后享受其中。這也讓我想到小時候,每年夏天,家里還沒有空調(diào),鄰居們就會一起出來,聚一聚,走一走。其實大家現(xiàn)在的這種相處方式,還是有類似以往的感情表達在其中的。
在新版《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上海特輯中,我作為客座主編分享了許多上海新奇有趣的地標,但其實上海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也總有新驚喜等待人們親自去發(fā)現(xiàn)。比如,復興公園就是新晉的城中熱點,是最近年輕人最愛的地方,這里的夜店類型是垂直化的,你可以找到喜歡的各種不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