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摘要】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諸多美國人夢想破滅。約翰·斯坦貝克筆下的《人鼠之間》以出色的情節(jié)安排,用悲劇形式讓讀者感同身受,表達了黑暗之中仍有希冀的觀點,反向鼓舞了與書中主角一樣夢想破滅的人們。他通過描寫普羅大眾在艱辛中前進的生活,刻畫出他們身在無間、心在桃源的人性光彩——善良、堅韌、為生存而戰(zhàn)的絕勇,讓讀者感受到了夢想、情感以及人性三個層面的希望,鼓勵他們在磨礪中不失本心。
【關鍵詞】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希望書寫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4-00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4.007
一、引言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粉碎了無數(shù)美國人的夢想,那時,美國人的幻滅感隨處可見,但蕭條與破滅之下仍然閃爍著希望的微光。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被稱為“人性價值的捍衛(wèi)者”[1],“他善于描寫人類在貧苦艱難的物質(zhì)條件下各種生存狀態(tài)”。[2]他筆下的《人鼠之間》以出色的情節(jié)安排、用悲劇形式讓讀者感同身受,表達了黑暗之中仍有希冀的觀點,反向鼓舞了與書中主角一樣夢想破滅的人們?!度耸笾g》(Of Mice and Men)講述了精明的喬治(George)和輕度智障兒萊尼(Lennie)的故事。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在加州一富人農(nóng)場工作。他們努力奮斗,夢想終有一日可以攢夠錢買一塊自己的土地,種菜養(yǎng)雞,過上安寧生活。然而,錢快攢夠時卻發(fā)生了意外,夢想最終幻滅,萊尼也因此喪命?!度耸笾g》以其悲壯的結論而聞名,向讀者展示了人類關系的復雜性和嚴酷的生活現(xiàn)實。結局雖悲,書中卻貫穿了許多底層人民積極向上的希望元素,主要表現(xiàn)為夢想希望、情感希望以及人性希望,對當時正在經(jīng)歷蕭條打擊的讀者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鼓舞作用。
二、夢想希望:生活動力
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夢,不僅是在灰暗日子中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動力,也是角色之間形成友誼的催化劑和黏著劑。
共有一個土地夢猶如枯木逢春。由于萊尼是一個低能兒,時常惴惴不安,喬治為了安撫萊尼,編創(chuàng)了一個美好的土地夢,并且多次同萊尼描述夢幻中的精妙家園,反復暢想著一個只需600美金就能成真的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虛幻的夢想。這個共同的夢想成了喬治和萊尼友誼開端,也成了支撐他們在一貧如洗的生活中吃苦耐勞堅持下去的動力。
會做夢的人是心中還有希望的人。喬治和萊尼之間有一種正常人與低能兒的對比,這一對比襯托得土地夢更加難能可貴。作為正常人的喬治一開始并不覺得這個夢想有實現(xiàn)的可能,更多的是把它當成是幻想,因為“一個幸福的人從來不會幻想,幻想只發(fā)生在愿望得不到滿足的人身上”[3]68,他知道像他們這種社會底層的農(nóng)工是根本購買不起土地的,他們最多只能在屬于別人的土地上累死累活地勞作,正如黑人克魯克斯(Crooks)所說“我看過太多想要自己買地的人了,他們沒有一個人成功過”。[4]52但當喬治重復講述土地夢時,他情不自禁地對這個夢添磚加瓦,把細節(jié)雕刻得越來越清晰,以至于他也陷了進去。他說:“我們有一個未來……我們將擁有一塊大菜地、有兔與雞?!盵4]10
然而,在低能兒萊尼眼中,這個夢想從一開始就是可以實現(xiàn)的,這對他來說就是觸手可及的希望,是真實可見的未來。為了這個美好的未來,萊尼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只知道埋頭苦干拼命干活;有人對他言語侮辱,他忍氣吞聲,有人對他拳打腳踢,他絕不還手。因為在他那單純清澈的腦海中,他并不在乎其他,只想等待夢想實現(xiàn)的那一天。土地夢是萊尼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他生活里的全部目標。他不像其他農(nóng)工那樣,工資一到手就去消費,到酒吧喝酒、去下等妓院過夜、去賭場賭錢。這顯得他與別人格格不入,但是萊尼“根本不是精神失常,而是代表所有人的模糊而強烈的愿望”。[5]218低能的他無法自知夢想無法實現(xiàn),因而被困于精心裝飾的夢想房屋里,堅信所有苦難終將遠離,他甚至比這個夢想的編造者喬治更相信其實現(xiàn)的可能。如果把萊尼同喬治對夢想的態(tài)度放在一起對比,那么,與其說萊尼是一個智商欠缺的低能兒,不如說他是一位堅定的理想捍衛(wèi)者。穿上夢想的鎧甲之后,痛苦仿佛離他很遠。這樣一個不受現(xiàn)實所擾的他,是幸福的、有盼頭的、也是有生命力的。
可見夢想的作用是偉大的,土地夢將喬治和萊尼捆綁在一起,讓他們不至于孤單無助;同時,土地夢也聯(lián)結了農(nóng)場里的其他農(nóng)工,延伸出友誼紐帶,包括坎迪(Candy)和克魯克斯(Crooks)。從此,以喬治和萊尼為中心的農(nóng)工小團體中涌動起了一股溫馨潮流,被命運掌控無法翻身而麻木不仁的他們有了情感寄托和希冀,使他們在苦難艱辛的勞作生涯中看到了一絲微光。
三、情感希望:友誼紐帶
令人暢想的土地夢衍生出了友誼的紐帶,為農(nóng)場中的弱勢群體帶來了情感的希望,讓他們感受到人際間的溫暖,不至于在麻木不仁的日子中迷失自己。
在農(nóng)工小團體中,最堅固的友誼紐帶當屬喬治與萊尼,他們之間的友誼被苦不堪言的日子襯托得格外珍貴。小說開篇,喬治一直為萊尼說話,牧場老板對他們的關系持懷疑態(tài)度:“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給另一個人惹那么多麻煩。我只是想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4]15他認為,人和人之間只有利用和被利用,并且二者之間總是有等級制度的。從老板的角度來看,萊尼是一臺賺錢的機器,喬治幫他說話只是想利用他來拿走他的工資。老板認為所有的工人都是為了工資而工作的,而不是為了人的依戀或者人的情感。喬治與萊尼之間的情感紐帶在不被認同的環(huán)境中顯得更加堅固了。這段友誼讓他們即使身處前途未卜的悲慘命運中,也堅信自己是與別人是不同,至少他們還可以當對方的傾吐對象,可以給予對方被農(nóng)場中的人視為異類的罕見關心。正像喬治說的那樣,他們是有“未來”的人。[4]10
萊尼雖然是低能兒,但在喬治的生命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喬治來說,他口中所謂的“未來”其實建立在他自發(fā)地對萊尼身為弱者的保護欲和責任感之上,因為這種友誼的責任感是他能夠避免麻木墮落的精神支撐,也是他能夠存下錢的基本前提。農(nóng)場工人們?nèi)淌苤鴩揽峁ぷ?,每日在酒精和性之中麻痹渡過。作為一個底層勞動者,喬治受教育程度不高、經(jīng)濟能力有限,如果喬治沒有萊尼,他更傾向于與大多數(shù)農(nóng)工一樣麻木度日,正如他所自述的那樣:“月底我可以帶上我的五十塊,進城去買想要的東西……可以整晚呆在貓屋,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吃飯,點任何能想到的食物”。[4]8而喬治在于萊尼相依為命的日子里卻并沒有做過這些事,所以,喬治因這段友誼變得堅強,日子也有了盼頭。因而,在中篇小說的結尾,萊尼的死才會成為擊垮喬治精神寄托的直接原因。當喬治失去這段令他變得更好的友誼的時候,他便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與動力。雖然他仍然有機會與坎迪一起繼續(xù)為土地夢奮斗,但他拒絕了坎迪的提議,又過回了沒有目的的麻木生活??墒チ诉@段友誼的喬治“正在宣判自己與其他孤寂地在農(nóng)場上漫無目的游蕩的人一樣的命運”。[6]260可見,友誼紐帶是喬治勞碌奔波生命中的一絲光明,帶給他的希望是至關重要、不可抽離的。
殘疾老人坎迪渴望著友誼給生活帶來的溫馨??驳鲜且幻赀~的農(nóng)場清潔工,在一次事故中,右手意外被機器碾碎,因此只能在農(nóng)場打雜。其他人上工時,坎迪只能掃一掃工柵。他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親屬,唯一陪伴在他身邊的,是一只牧羊犬,卻因為上了年紀瞎了眼被人處死。他從牧羊犬年老體弱的悲慘命運中預見到了自己的未來。隨著衰老的臨近,坎迪擔心當他對農(nóng)場主完全失去價值時會被拋棄??驳弦庾R到自己處境是如此的不穩(wěn)定,非常希望能平靜地度過余生。就在此時,坎迪無意中聽到喬治與萊尼對自己擁有一個農(nóng)場夢的描述,這個夢實在讓人無法自拔,坎迪隨即將其視為希望,拿出畢生積蓄與喬治與萊尼結盟,積蓄中甚至包括他意外斷手的補償費。加入喬治和萊尼的行列后,坎迪不知不覺對他們產(chǎn)生了依戀,認為他們是可以依靠的家庭成員,因為其他農(nóng)場工人只把他當作無用的殘疾老人對待,而喬治和萊尼給了他朋友般的關心和照顧??驳闲闹械牟话仓幸惨虼藴p少,他在喬治和萊尼身上看到了自己能夠安享晚年的希望,希望可以結束此前老無所依老無所養(yǎng)的孤苦狀態(tài)。
馬廄長工克魯克斯也得到了友誼紐帶給他帶來的情感希望??唆斂怂故俏缓谌?,膚色決定了他無可避免地比別人多了一重壓迫——種族歧視。農(nóng)場主眼中,他是一位“黑鬼”,只要一發(fā)火就拿他發(fā)泄脾氣??唆斂怂沟淖∷浅:喡阂粋€狹小的、靠在牲畜屋舍墻壁上的馬具房。他不被其他農(nóng)工們待見,只有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才被允許進出他們的工柵。在這樣的情況下,克魯克斯被徹頭徹尾的孤立,根本無法與他人取得一丁點的溝通,也無法獲得交心朋友。好在他這種積郁多年的壓抑與孤寂感被萊尼打破了。萊尼的單純、善良和遲鈍讓克魯克斯放下了戒備心理,由于萊尼的處境也并不樂觀,因此克魯克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得到了安慰。萊尼不會主動攻擊任何人,不會因為克魯克斯是黑人就歧視他,萊尼這就成了克魯克斯唯一的、特殊的、不會受威脅的傾吐對象。一個常年積郁的人是需要排解的,否則只會在無休止的精神內(nèi)耗中抹殺自我。敞開心扉地對萊尼訴苦,讓克魯克斯得以排解他的苦楚、創(chuàng)傷和郁悶。
友誼紐帶對萊尼、喬治、坎迪、克魯克斯的作用是巨大的,那是一種與伙伴同在的希冀,一起面對苦難會使苦難減半。友誼,讓他們在無邊黑暗的日子里嘗到了一絲甘甜。
四、人性希望:純善尊嚴
喬治與萊尼的共同夢想以及友誼紐帶的延伸喚醒了農(nóng)工們麻木的心,讓他們相信這世間并不是一無是處,也存在著人間真情與真愛,喬治與萊尼也成了展現(xiàn)人性尊嚴與純善的兩處高光點:萊尼守護了人性的純善、喬治捍衛(wèi)了人性的尊嚴。
善良與同情無疑是治愈苦痛的良藥,萊尼的單純和天真激活了喬治的愛心與責任心。即使喬治會經(jīng)常數(shù)落抱怨萊尼,但他對萊尼的關愛從沒有減少,他們的關系至純至善。這段美好的情誼也感染了其他農(nóng)工,年老的坎迪愿意奉獻畢生積蓄助力土地夢;一開始對萊尼喬治的友情持有鄙夷態(tài)度克魯克斯,在聽聞他們二人已經(jīng)快要湊夠購買土地的錢財時,愿意免費幫他們干活,因備受孤立而一向對世界有著警惕心理的他,也相信了善良的喬治與萊尼會拿他當伙伴,相信了人性的純善。年老農(nóng)工坎迪和黑人克魯克斯的一舉一動都證明了喬治與萊尼夢想與友誼的巨大號召力與感染力,人性的純善光輝得以在麻木黑暗的天幕上劃破一道裂縫,透出光亮,鋪散開來。
然而,處于社會底層農(nóng)工們即使是純善的,卻是難以獲得尊嚴的。小說中最悲傷的情節(jié)莫過于土地夢在就快要實現(xiàn)的時候化為泡影,這一情節(jié)設計揭露了農(nóng)工們拼盡全力也逃不脫被壓迫的悲慘現(xiàn)狀。萊尼失手殺死了農(nóng)場主兒子科利(Curley)的妻子,科利得知后聲稱要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報復萊尼,喬治為了幫萊尼躲避迫害,只好開槍殺死了他。
表面上看,萊尼的智力缺陷與精神問題是他死亡的原因,也宣告了他和喬治情誼的終結;但事實上,萊尼一直受到牧場等級的壓迫。作為一個無法為自己發(fā)聲也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他者,他被邊緣化了,也被剝奪了思考個人需求的權利。萊尼無法理解他人,也無法理解自己。只有在喬治的陪伴下,萊尼才能找到短暫的生存空間,因為喬治是唯一能與他交流并且產(chǎn)生共鳴的人。
萊尼作為人的尊嚴被喬治完好地捍衛(wèi)了。為了將萊尼從科利痛苦的復仇中拯救出來,喬治才向他開槍。這一過程與卡爾森(Carlson)處決坎迪的狗相似,但二者本質(zhì)卻不同。牧場工人爾森要求坎迪把他的老牧羊犬趕走,因為它聞到了小屋的氣味??柹J為牧羊犬變得令人討厭,而且太老沒有用處?!拔視婺汩_槍打死他。那樣就不會是你干的了”。[4]30盡管卡爾森認為殺死這只狗可以幫助它擺脫痛苦,但這揭露了他殘忍和功利性格。卡爾森射殺這只老狗的時候,包括首領斯利姆(Slim)在內(nèi)的所有其他工友都秉持同意態(tài)度,支持卡爾森最好殺死這只牧羊犬,而不考慮坎迪對同它的深厚感情?!斑@只老狗毫無用處,令人不快,阻礙了平房和牧場社會的順利運作”。[7]326可見,坎迪為他的狗求饒是徒勞的,因為情感依戀在麻木和逐利的環(huán)境中沒有任何意義。
卡爾森殺死坎迪的老狗,是趨利避害的爭利益謀殺,而喬治無奈射殺萊尼,是捍衛(wèi)尊嚴的反壓迫謀殺。只有喬治欣賞萊尼的溫柔和人性的純善,但他必須殺死萊尼,因為這是防止萊尼遭受更多虐待的唯一方法。在慘烈的命運跟前,喬治并沒有繳械投降,他手中的槍化身成了他與命運對抗的武器,寧愿從此以后獨自忍受無盡的自責與痛失好友的巨大悲苦、獨自麻木不仁地繼續(xù)在這世間游蕩,也不愿意讓自己的朋友失去尊嚴地死去。喬治深知,壓迫者往往喜愛將自己的愉悅感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不堪之上,一旦萊尼落入科利手中,必然會遭受無盡的折磨。因此,喬治射殺萊尼的那一槍,是反抗農(nóng)場主壓迫的毅然決心,也是愛與恨的交織,愛萊尼的單純與善良,也恨世界的不公。
在故事的結尾,喬治槍殺萊尼扼殺了他們的夢想,但卻沒有扼殺他們的人性之美。土地夢終將幻滅,正如海德格爾說的那樣,“當代世界遭到技術時代的威脅,技術日益把人從地球上剝離開來,人喪失了存在的根”。[8]122買一個小農(nóng)場的夢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萊尼工作和賺錢的能力,而這一項能力是他從萊尼身上獲得的。因此當他失去萊尼時,又回歸了以往墮落的日子,賺不到足夠的錢。他們的土地夢想也許永遠無法實現(xiàn),但他們的友誼卻已經(jīng)永恒在人們心中。感人肺腑的深沉友誼并不會因死亡而告終,因為它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揭示了苦難之下友誼尚存的人性尊嚴,終將變成人們心中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追求。
五、結語
《人鼠之間》講述了經(jīng)濟大蕭條背景下農(nóng)民的苦難,約翰·斯坦貝克揭露了美國底層人民的真實情況,他替窮苦人發(fā)聲,為受迫者申辯,通過描寫普羅大眾在艱辛中前進的生活,刻畫出他們身在無間、心在桃源的人性光彩——善良、堅韌、為生存而戰(zhàn)的絕勇,讓讀者感受到了夢想、情感以及人性三個層面的希望,鼓勵他們在磨礪中不失本心、重燃對生活的斗志。
參考文獻:
[1]劉芳宏.閃耀的人性光芒——解讀《憤怒的葡萄》中的人性魅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01):112-114.
[2]高綺.從《人鼠之間》兩種漢譯本的對比賞析看劇本小說的翻譯[J].今古文創(chuàng),2021,(34):117-118.
[3]戴維·洛奇.二十世紀文評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68.
[4]Steinbeck,J.Of mice and men[M].New York: Penguin Books,1993.
[5]董衡巽.美國現(xiàn)代小說家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218.
[6]Cardullo,R.On the road to tragedy:George Milton’s Agon in Of Mice and Men[J].CLA Journal, 2011,54(3):257-267.
[7]Owens,L.Deadly kids,stinking dogs,and heroes:the best laid plans i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Western American Literature,2002,37(3):318-333.
[8]王岳川.二十世紀西方哲學性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