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喜
人間草身
點燃一株枯草,是我慣用的手法
以此來喚醒對故土的念想
點燃枯草也有其他用意
比如再生,比如涅槃
枯草是方向,也是旗幟
在我的潛意識中
有草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炊煙的地方
就是家——
這并不是難以理解的意象
草木和人的區(qū)別:人耗盡能量會變成
一捆干柴,不能取暖
草木燃盡肉身,將溫暖留給人間
本色
草木有向上的決心
有向下的勇氣,面對黑暗
它們點燃身骨,照亮
也取暖。這是我對草木的初始
理解,一直這樣寫著
直到看見父親,在春天里,直起
腰身,突然間明白,
草木從來沒有如此復(fù)雜的想法
它們站起來,只為活下去
將最硬的一部分,立在天地之間
在雨中
這不是故事的結(jié)尾,這故事沒有結(jié)尾
站在玻璃背后看一場雨
它講得并不生動
在這真實的冰冷中,剛才還在
烈日下拖著沉重汗水的垃圾撿拾者
突然放下了重負
仿佛生活一下子就輕了
她長吁一口氣
終于,她和別人一樣,同時擁有了
一場雨,抬起頭
大雨撲向她,撲向缺水的,這座小城
斷句
我在前面拉,母親在后面推,架子車在中間
去地里經(jīng)常的場景,一種習(xí)慣
母親走后,一個人走路
常常會覺得后勁不足,回頭看不到母親
心里更慌。生活小山一樣
沉,重,硬,不比架子車,拉不上去
又不敢丟手,前傾身子
像一個問號叩問大地,或是從泥土中
長出來的,我既是提問者
也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