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敏,馮 燕,薛務程,曹文興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生理機能狀況逐漸下降,并且常伴隨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其中焦慮與抑郁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1]。孔憲焜[2]等曾報道,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焦慮、抑郁的發(fā)生情況比城市地區(qū)更為突出。研究發(fā)現,老年人的焦慮、抑郁往往與失能、生活質量下降[3]、睡眠質量下降[4]、體育鍛煉缺乏[5]等多種因素有關。本研究于2021 年12 月—2022 年2 月對呂梁市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的焦慮、抑郁狀況以及身體形態(tài)、血壓、血糖、血脂等生理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為提升該地區(qū)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依據。
本研究對象為呂梁市黃河沿岸農村地區(qū)的老年居民。
1.2.1 抽樣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在呂梁市黃河沿岸的六個鄉(xiāng)鎮(zhèn)中按比例隨機抽取12 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隨機抽取60 名60 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及指標測試。納入標準:長期居住在呂梁黃河沿岸農村,無認知及行動障礙,能配合測試員完成問卷填寫及各項測試指標,參與者均為自愿參與調查。共調查呂梁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720 人,剔除無效與缺失樣本后,共獲取有效數據665 例,有效率為92.4%。
1.2.2 調查方法
1.2.2.1 老年人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
焦慮狀況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進行測量。該量表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四級評分,其中第5、9、13、17、19題按4~1 級反向計分,其余條目按1~4 級正向計分,總分乘以1.25 取整即得標準分。該量表總分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高,低于50 分者為正常,50~60分者為輕度焦慮,61~70 分者為中度焦慮,70 分以上者為重度焦慮[6]。鑒于本研究僅為焦慮癥狀的篩查,故將輕度、中度和重度焦慮合并為“有焦慮”,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
抑郁狀況采用老年人抑郁簡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進行測量。該量表包含15 個項目[7],其中題目1、5、7、11 答“否”記1分,其他題答“是”記1 分。得分范圍為0~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明顯;分數≥8 分為有抑郁癥狀[8]。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1。
1.2.2.2 生理指標測量
體格測量: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2014 年修訂)》規(guī)定的身高、體重的測量方法,由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使用同型號身高體重測量儀測量被試者的身高、體重。根據身 高、體重計算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kg)/身高2(m2)],BMI<18.5 為偏瘦、18.5 ≤BMI<24 為正常、BMI>24 為超重[9]。
血液指標測量:讓受試者休息5 分鐘后,采用電子血壓計HEM-7136 測量坐位右上臂肱動脈血壓。要求被試者抽血前12~14 小時禁食,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抽取血液之后,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測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參考臨床血液指標健康標準[10]: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 判定為高血壓;空腹血清總膽固醇含量超過5.98 mmol/L和(或)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超過1.80 mmol/L 判定為高血脂;空腹血糖濃度超過6.1 mmol/L 判定為高血糖。
1.2.3 質量控制
心理問卷及體格測試的調查人員由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組成,均經過1 周的統(tǒng)一培訓,熟練掌握問卷內容與體格測試方法。血液指標測試由當地專業(yè)醫(yī)護人員負責,對于測試時已服用藥物且已被醫(y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受試者,不再參考此次測試結果,直接記錄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人焦慮、抑郁的生理學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調查的665 名老年人中,男性占42.26%,女性占57.74%;婚姻狀況以在婚為主(75.64%);BMI 水平以消瘦為主(46.9%);多數人有高血壓(70.08%);多數人的血脂(84.66%)和血糖正常(88.42%)。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組間農村老年人焦慮、抑郁癥狀的檢出率比較
結果發(fā)現,該地區(qū)老年人焦慮、抑郁癥狀的檢出率分別為33.7%和10.8%。在焦慮癥狀檢出率上,已婚(有配偶)組高于其他組,BMI 消瘦組高于其他組,高血壓組高于血壓正常組;在抑郁癥狀檢出率上,高血脂組高于血脂正常組。見表1。
在控制婚姻狀況變量后,以是否有焦慮癥狀(1=是,0=否)和抑郁癥狀(1=是,0=否)為因變量,將BMI、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作為自變量一起納入模型進行l(wèi)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 超重組患焦慮癥狀的風險為正常組的0.68 倍,高血壓組患焦慮癥狀的風險為非高血壓組的1.95 倍;高血脂組患抑郁癥狀的風險為非高血脂組的2.50 倍。見表2。
表2 老年人焦慮和抑郁癥狀相關生理因素的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中,呂梁市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的焦慮、抑郁癥狀檢出率分別為33.7%和10.8%。與其他研究相比,呂梁市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焦慮癥狀的檢出率(33.7%)高于我國農村老年人焦慮癥狀檢出率均值(13.05%)[11]、西部地區(qū)農村老年人焦慮癥狀率(24.6%)[12]以及株洲地區(qū)農村留守老年人焦慮癥狀發(fā)生率(31.0%)[13];抑郁癥狀檢出率(10.8%)則低于杭州空巢老人抑郁癥狀檢出率(17.14%)[14]、山西省某縣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率(43.1%)[15]以及株洲地區(qū)農村留守老年人抑郁癥狀發(fā)生率(78.2%)[13]。結果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不同地域老年人焦慮、抑郁癥狀的不同,但結果也受到抽樣方法、樣本容量、測評工具等影響,尤其是測評工具不統(tǒng)一可能會導致較大的檢出率差異,并降低研究間的可比性。如我國農村老年人焦慮癥狀評估[11]、西部地區(qū)農村老年人焦慮癥狀評估[12]均采用的是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而株洲地區(qū)農村留守老年人焦慮癥狀評估采用的是焦慮自評量表(SAS)[13],與本研究所采用的焦慮癥狀評估量表一致。杭州空巢老人[14]、山西省某縣農村老年人[15]及株洲地區(qū)農村留守老年人[13]抑郁癥狀評估均采用的是老年人抑郁簡表(GDS-15),與本研究所采用的抑郁癥狀評估量表一致。由此可見,本研究中呂梁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率相比于其他地區(qū)較低。
本研究顯示,BMI 超重老年人患焦慮癥狀的風險為正常組的0.68 倍;高血壓組患焦慮癥狀的風險為非高血壓組的1.95 倍;高血脂組患抑郁癥狀的風險為非高血脂組的2.50 倍。這表明BMI 超重為農村老年人焦慮的保護因子,高血壓為農村老年人焦慮的風險因子,高血脂為農村老年人抑郁的危險因子。目前有關BMI 與老年人焦慮癥狀的研究報道并不一致。較多研究認為超重肥胖會導致身心的危害,肥胖會增加焦慮的患病風險[16]。也有研究報道,肥胖與非肥胖人群的焦慮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焦慮得分與BMI 無相關性[17]。孟珠[18]認為,超重會使焦慮的發(fā)生比率降低;周冰潔[19]等也曾報道,一般認為肥胖的人會更樂觀,更不易患焦慮,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下降,患高血壓風險也隨之增加,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很大,會引發(fā)心臟、外周血管及腦等的損害與病變,身體機能的下降必然也會影響到老年人心理狀況。朱光[20]等曾報道,高血壓是老年焦慮癥狀的危險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顧曉會[21]等報道,高血脂會增加抑郁的發(fā)生風險,如總膽固醇,可增加抑郁發(fā)生危險, 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可降低抑郁發(fā)生危險。李紅英[22]等也曾報道,血脂水平、血壓水平是焦慮、抑郁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由此可見,身體形態(tài)、血壓、血脂等生理指標是影響呂梁黃河沿岸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力等均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生理健康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可通過多關注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以培養(yǎng)老年人的良好情緒、降低老年人焦慮與抑郁的患病率。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影響老年人焦慮、抑郁癥狀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對混雜因素的控制還存在欠缺。(2)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還不能準確地把握其它影響因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擾,還需進一步進行前瞻性隊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