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剛
老年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時期,但常有不和諧的狀況打擾我們,如感到渾身不適,擔心自己身體有毛病,反復到醫(yī)院就診;也有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嚴重失眠,整夜不能入睡;好煩神,莫名其妙緊張,坐立不安,擔心孩子在外面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往往會持續(xù)好長一段時間,即使有時好像減輕了,結果隔幾天又出現(xiàn),為此困擾不已。這些情況的發(fā)生,如果沒有其他確定的原因,往往提示可能患了老年期抑郁障礙。
簡單地說就是老年期(60 歲或者65 歲以上)的抑郁癥。從發(fā)病率來說,社區(qū)65 歲以上老年人僅僅統(tǒng)計重度抑郁,一年患病率為1%,而在慢性疾病療養(yǎng)機構和急性疾病治療醫(yī)院中,老年重度抑郁患病率要高于社區(qū);新入院老年患者中1年內患病比率為20%。
有人覺得性格因素是抑郁癥的病因,外向開朗的人,就不會得抑郁癥。這種觀點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確,開朗外向的人仍然會得抑郁癥。老年期抑郁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遺傳、生化和社會心理因素有關。這些因素錯綜復雜并相互交織。一般來說一種疾病往往跟遺傳相關,抑郁癥也是這樣,當然,遺傳因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隨著年齡增大而減少。社會心理因素也可能是一個誘發(fā)因素,軀體疾病以及家庭沖突有時候在首次起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他如生化代謝,神經(jīng)內分泌以及腦血管病變腦萎縮等也都是重要的可能因素。
1.焦慮、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狀態(tài)較為突出。老年患者往往表現(xiàn)出坐立不安、心煩意亂、容易出汗等不適。
2.疑病的情況多見。老年病人較易出現(xiàn)軀體化的癥狀,懷疑自己罹患某種嚴重疾病,如心臟病、癌癥等。為此反復到醫(yī)院就診檢查以及要求相關治療,檢查排除相關疾病后也往往擔心誤診等。
3.自我評價低。老年人容易回顧過去,且不由自主與現(xiàn)在對比,容易出現(xiàn)自己沒用了、連累家人等負面情緒。或者會將以前做得不好的事情翻出來自責,嚴重時會認為自己犯錯、甚至違法等。
整體來說,老年抑郁癥患者通常有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的表現(xiàn),導致勞累感增加和精力降低,稍做事情即覺明顯倦怠。其他常見癥狀還包括:(1)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2)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3)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即使在輕度發(fā)作中也有);(4)認為前途暗淡悲觀;(5)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6)睡眠障礙;(7)食欲下降。
心境低落幾乎每天一樣,且一般不隨環(huán)境而改變,但在一天內可能顯示出特征性的晝夜差異。臨床表現(xiàn)也會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對于老年人來說,許多疾病都可能導致抑郁癥狀,如早期輕度的認知障礙、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減退、營養(yǎng)不良、電解質紊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腦病等腦部疾病。
抑郁癥的發(fā)生,無論年輕人或者老年人,目前都需要增加腦內一種控制情緒的神經(jīng)遞質5-HT。這種物質由大腦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并作用于相應的神經(jīng)元以產(chǎn)生相應的生理功能,使人保持正常的意識狀態(tài)、愉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面貌、一日三餐的胃口、一覺到天亮的睡眠,甚至肢體的感覺、出汗、胃腸蠕動等,幾乎涵蓋身體的一切機能。能夠增加這種物質的藥物就是抗抑郁劑。目前一線用藥是SSRI 類藥物,也就是5-HT 再攝取抑制劑。當然,由于不是直接補充,而是間接補充的作用,再加上中樞的抑制性反饋,所以要達到可以確切增加腦內5-HT濃度的劑量才能取得臨床療效。這一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至少2 周,大多數(shù)在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