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閑樂
如今,老年人喪偶后再婚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由此引發(fā)的有關贍養(yǎng)、繼承等糾紛也日益增多。近日,上海某法院披露了一起遺產(chǎn)繼承案件,子女們原本已放棄對過世母親的遺產(chǎn)繼承,可當父親準備再婚時,兒女們的想法卻發(fā)生了變化。
于女士的母親在10多年前去世了,為了讓父親順心地安度晚年,她和兩位哥哥不僅通過公證放棄了對母親遺產(chǎn)的繼承,還專門請人照顧父親的生活。不料,已經(jīng)80歲的父親近日突然宣布將再婚,因為擔心父親再婚后會橫生枝節(jié),于女士在和兩位哥哥商量之后,決定提起繼承訴訟,他們想先把母親的遺產(chǎn)“拿回來”。
于女士認為,當初她和兩位哥哥主張放棄繼承母親的遺產(chǎn)是有前提條件的,即父親不會再婚。雖然這一點沒有被寫下來,但這是人之常情。如果父親當時就表示會再婚,他們肯定不會放棄繼承母親的遺產(chǎn)。于女士還認為,父親隱瞞了其賬戶里有巨額存款的事實,他們都被騙了,因此她和兩位哥哥主張放棄繼承母親遺產(chǎn)的行為無效。
收到子女們的訴狀,父親老于十分氣憤。前妻過世后,他一個人雖然衣食無憂,但子女們都在國外,他生活寂寞,于是想找個伴。至于巨額存款,老于表示,自己壓根就沒有想過隱瞞,只不過子女們沒問,他便沒說。因為他平時做股票投資,名下有價值不菲的股票和資金,家里還有不少值錢的古董、字畫,子女們?nèi)贾?。何況辦理遺產(chǎn)繼承公證時,子女們連價值更高的多套房產(chǎn)都放棄了,古董、字畫、黃金也沒要,又怎會為了這筆存款跟他計較呢?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駁回了于女士等人的訴訟請求。于女士等人不服,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上級法院經(jīng)調(diào)查,查明于女士等人為了讓父親繼承母親遺產(chǎn),曾經(jīng)于2013年1月、3月先后兩次前往公證處辦理相關手續(xù),明確表示自愿放棄母親全部遺產(chǎn),由父親老于繼承。
從公證記錄來看,子女們放棄繼承的公證是在2013年1月做出的,當時老于并不在場。而2013年3月的那次公證是老于向公證處申請繼承房產(chǎn)以及妻子生前名下6萬余元銀行存款,主要目的是方便辦理之后的財產(chǎn)過戶等手續(xù),所以他只需陳述需要手續(xù)的這部分財產(chǎn),無須告知公證處自己名下還有其他財產(chǎn),因此不存在欺詐的故意。
另外,在2013年1月的那次公證中,在公證處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于女士等人先后三次分不同層面提及放棄繼承。首先,經(jīng)公證處工作人員詢問,于女士等人以概括性的語言表達了對母親遺產(chǎn)的放棄繼承。此后,公證處工作人員將有憑證證明的遺產(chǎn)一一列明,于女士等人又一次明確放棄繼承。最后,公證處工作人員又單獨詢問“如果還有其他屬于被繼承人的銀行存款及包括基金在內(nèi)的一切銀行金融理財產(chǎn)品,及其他動產(chǎn)、不動產(chǎn)”的處理方式,該種分離式的詢問方法足以提醒于女士等人,公證處工作人員所針對的財產(chǎn)已經(jīng)超出了原羅列的遺產(chǎn),可能包括下落不明以及價值不明的遺產(chǎn)。但于女士等人直接回答“都不繼承”,說明遺產(chǎn)的價值并非于女士等人考慮是否放棄繼承的主要因素。
法院據(jù)此認為,于女士等人放棄繼承的原因和目的在于“不要繼承,由父親繼承”,這從側(cè)面說明了于女士等人并非因為遺產(chǎn)價值不高而放棄繼承,其追求的法律效果在于由父親繼承母親的全部遺產(chǎn)。因此,于女士所主張的巨額存款并未超過“兜底條款”的覆蓋范圍,已被放棄繼承。
最后,當事人的婚姻自主權(quán)受法律保護。不論老于是否想再婚,都不能成為子女是否放棄繼承的前提條件。雖然于女士等人陳述的理由在現(xiàn)實中也有可能存在,但法院不能推定當事人之間就放棄繼承一事存在一項違法的前提條件。因此,不能推定于女士等放棄繼承是因為老于已經(jīng)默示同意不再婚。
綜上,法院認定于女士等放棄繼承有效,不能再次要求繼承母親的遺產(chǎn),遂判決駁回了于女士等人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