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軍
開欄語:古村是指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鄉(xiāng)情,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莊,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結晶。古村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反映著民族地域特色、宗族觀念,維系著中華文明的根,寄托著中華兒女的鄉(xiāng)愁。為了進一步宣傳和發(fā)揚古村的魅力,喚醒人們保護古村、愛護古村的自覺意識,讓人們體會古人在人文情懷和宗族情感聯結方面的精思妙想,本刊特開設《百魅古村》專欄,每期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古村,圍繞古村的歷史、區(qū)位、村容、人文、風俗等內容進行介紹。本期推介千年古村東龍村。
青山環(huán)抱,清溪環(huán)流,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在有“文鄉(xiāng)詩國”美譽的江西省寧都縣,有個一看名字就會讓人心生豪氣的村莊:東龍村。村子原稱東屯,宋時遷居至此的石城李氏見“東南有一脈群山,蜿蜒起伏,形如臥龍”,遂更名東龍至今。
東龍村在寧都、石城兩縣交界的田埠鄉(xiāng),始建于唐代,成名于北宋,距今千年有余。村莊面積不大,但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人文蔚起,不僅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十景”文化,而且孕育了一批頗有建樹的文人志士,明清兩代出過科舉人才400多名,比較有名的當數清初著名文學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騰蛟,以及清代理學家李大集。
登高遠望,村莊處于一片海拔500米左右、面積2.5平方公里的山間盆地上,四面群山環(huán)抱,山巒疊翠;村內阡陌縱橫,千頃良田;百口池塘如鏡,清溪環(huán)流;廟宇民宅錯落,花草茂盛。其景其情,如詩如畫,漫步其間,令人流連忘返,仿佛時光倒流。
“村子最大的特點是‘以人為本’的村落布局和‘天人合一’的傳統建筑理念。”陪同筆者游覽的有“東龍通”之稱的李良景說,李氏祖先依照來路最長、山勢最雄偉的東龍嶺和南橋嶺走勢,擇一處高低錯落地建了連片屋場,另一處建了大小不一的宗祠,與宗祠對應處則是村中最大的神廟——玉皇宮,由此形成了人居、祭祖、敬天三個相互獨立的空間,又以阡陌道路相互串聯,組成了一個看似零散實則統一的整體。同時,李氏祖先為提高村莊的排水和防火功能,在屋場中開掘出了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并從南、北兩面高山上引出兩條清溪從村邊曲折而流,形成山環(huán)水繞之勢,整個村莊便融會在一片青山綠水中。
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理念的,還有百間大屋“東里一望”。這座典型的客家圍屋集祭祀、居住、儲藏、防衛(wèi)等功能于一體,既有祠堂、住房、學館、繡樓,又分前院、后院、東圃、西園,還有門樓、庭院、碉樓、護墻,面積4300平方米,房屋100多間,故稱“百間大屋”。為何取名“東里一望”?建設資金從哪里來?這些問題似乎沒人能講明白,但它對客家文化特別是古建筑文化的內在研究價值,引得專家紛至沓來。世界客家學研究專家、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法國遠東學院院士勞格文先生參觀“東里一望”后就感嘆道:“在我所走過的世界各地,像這么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建筑十分罕見,在這里拍一部清代歷史劇,可以不用布景?!?/p>
在這個令人陶醉的古村落,既有美輪美奐的古建筑群,也有天然造就的自然景觀。其中巽峰插天、虎峰喬巒、塔影湖心等東龍“十景”令人稱奇?!艾F存的古建筑最長的有500多年的歷史,最短的也有100多年,被專家稱為研究客家建筑天然的博物館?!崩盍季胺Q,現在村里僅宗祠就有48座,其他如書院、義倉、古塔、廟宇、涼亭、石橋、寨堡、隘口等完整保留下來的明清建筑多達160棟。
東龍村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其民俗文化活動非?;钴S,每逢年節(jié),村內熱鬧非凡。其中最熱鬧的要數每年鬧元宵時的抬橋梆燈,連續(xù)舉辦三日;最傳統的要數四月初八的廟會,吸引八方來客;最奇特的要數每年的玉皇宮醮會,醮會分儒、佛、道三壇同時進行,這種三教合流的奇特風俗世所罕見,是民俗文化中的奇特景觀。
東龍村地處深山卻如此興盛,最終成就“中國江南第一宗祠村”,究其原因是此地乃寧都東去的古隘口,為客家人前往福建必由之路。商業(yè)意識強的東龍人便把白蓮、煙葉等當地土特產販運到福建,返程時販回食鹽、布匹、海產品等。有的甚至在寧都縣城,福建、浙江、湖南等地開設商號,這些東龍人發(fā)家致富后回鄉(xiāng)大興土木建造豪宅。與此同時,歷來重視教育的東龍人不少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官職,告老還鄉(xiāng)后也紛紛興建豪宅和祠堂。據統計,明、清兩朝僅李氏下祠被授予各種官職者的就有80名。
風云變幻,歲月崢嶸。昔日通往沿海的交通要沖,在歷史的沉浮中變成鮮為人知的傳統村落,又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熱潮中開始新一輪的聲名遠播。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強保護與開發(fā),東龍村這座古村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先后被評為“中國民族優(yōu)秀建筑”“中國傳統村落”“全國美麗鄉(xiāng)村首批創(chuàng)建示范點”“中國歷史文化名村”。